新利平台 > 教育

辛識平:上好手機使用這門“必修課”

發布時間:2021-02-03 14:56:00來源: 新華社

  近日,教育部發文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ge) 人手機帶入校園,不得使用手機布置作業(ye) 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ye) 。這些舉(ju) 措一公布,迅速引發熱議。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日益普及,學生使用手機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hui) 關(guan) 注。手機是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助力成長;如果陷入“手機依賴”,沉迷網絡和遊戲,不僅(jin) 會(hui) 傷(shang) 害學生視力,還會(hui) 嚴(yan) 重影響學習(xi) 、生活和身心健康。毋庸諱言,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自製能力相對較弱,一些學生沉迷於(yu) 手機不能自拔,年紀輕輕就成了“低頭族”。現實中,這樣的現象已不在少數,許多父母為(wei) 之揪心,加強管理和引導確實很有必要。

  小小手機,折射的是信息化時代的教育大課題。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手機,既是擺在學生、家長和學校麵前的一道難題,更是一門教育“必修課”。應當看到,手機已經全麵融入我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和學習(xi) ,視之為(wei) 洪水猛獸(shou) ,簡單地“一禁了之”,顯然不現實,也不科學。關(guan) 鍵是如何因勢利導、趨利避害,讓手機成為(wei) 孩子成長路上的“鋪路石”而非“絆腳石”。

  讓成長與(yu) 手機“攜手前行”,一方麵需要守住底線,堵住沉迷手機的“後門”;另一方麵也需要加強疏導,以更富耐心、更有智慧的柔性引導,幫助學生科學理性地看待手機、合理適度地使用手機,從(cong) 光明健康的“正門”把孩子帶入信息化時代。

  所謂言傳(chuan) 身教,教師和家長如何使用手機,往往就是最有說服力的示範。試想,如果用手機布置作業(ye) 、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ye) 之類做法鋪天蓋地,如果家長自己成天抱著手機不放,這些給孩子傳(chuan) 遞出什麽(me) 樣的信號,又如何教育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從(cong) 這個(ge) 角度說,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和使用引導,不能局限於(yu) 校園,家庭和社會(hui) 也是重要環節。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