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三問

發布時間:2021-02-09 15:30:00來源: 光明日報


蘭(lan) 州大學專(zhuan) 題思政課課堂 馬強攝/光明圖片

  繼2014—2018年審核評估總體(ti) 完成後,備受關(guan) 注的新一輪審核評估又來了。教育部7日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下稱《方案》),明確了評估對象、周期及分類,首次提出導向鮮明的兩(liang) 類四種“評估套餐”,可由高校自主選擇。指標體(ti) 係要突出本科教育教學關(guan) 鍵點,教授為(wei) 本科生上課等成為(wei) 審核重點。

  之所以備受關(guan) 注,還在於(yu) 審核評估總能戳到高校建設發展過程中的痛點與(yu) 難點——高校落實立德樹人“軟、弱、碎”,科研評價(jia) 和人才評價(jia) 方麵存在“五唯”頑疾……在新一輪審核評估中這些將得到評估診斷,最終推進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麵提升。

  新一輪審核評估有哪些突出特點?又將如何為(wei) 高校把脈診斷、強筋健骨?

  為(wei) 何評:夯實本科教學的基礎性地位

  “新一輪評估有利於(yu) 夯實本科教學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把人才培養(yang) 質量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師,特別是學生的學習(xi) 成效上。”

  為(wei) 什麽(me) 要開展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

  “一所大學的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yang) 的質量究竟如何?是否達到自身設定的目標和國家、社會(hui) 的期盼?這是所有高校都理應回答的問題,是不可回避的義(yi) 務。定期在內(nei) 部評估的基礎上接受外部評估,一方麵回應國家和社會(hui) 各界的關(guan) 切;另一方麵,也是學校自身盤點成績和不足、深入反思以利繼續前行的契機。”彭剛如是說。

  教育部相關(guan) 負責人透露,上輪審核評估在引導高校“強內(nei) 涵、促特色”方麵作用明顯,評估理念標準已形成廣泛共識,成為(wei) 高等教育評估的品牌,並在國際上產(chan) 生積極影響。“但還存在評估推動高校建立立德樹人落實機製力度不夠、評估分類不明確、評估結果剛性不強、評估整改乏力等不足,迫切需要在傳(chuan) 承經驗的基礎上,對審核評估工作進行改革創新。”該負責人說,“新一輪審核評估不是另起爐灶,而是上一輪審核評估的延續、改進與(yu) 升級。”

  這位負責人補充道,新一輪審核評估指標體(ti) 係突出本科教育教學關(guan) 鍵點。設置思想政治教育、教授為(wei) 本科生上課、生師比、生均課程門數、優(you) 勢特色專(zhuan) 業(ye) 、學位論文(畢業(ye) 設計)指導、學生管理與(yu) 服務、學生參加社會(hui) 實踐、畢業(ye) 生發展、用人單位滿意度等審核重點,推動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彭剛認為(wei) :“新一輪評估有利於(yu) 夯實本科教學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把人才培養(yang) 質量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師,特別是學生的學習(xi) 成效上。”

  怎麽(me) 評:兩(liang) 類四種“評估套餐”高校自主選擇

  “尊重高校的辦學自主權和階段性發展特點,有利於(yu) 引導和激勵高校各展所長,力求有效遏製‘千校一麵’。”

  《方案》要求,經國家正式批準獨立設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均應參加審核評估,其中新建普通本科高校應先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原則上獲得“通過”結論5年後方可參加本輪審核評估。

  “在堅持‘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方麵,上一輪審核評估存在國家尺子過粗、高校自設尺子不清晰的問題。”彭剛坦言。

  對此,新一輪審核評估采取柔性分類方法,按類型把尺子做細,提供導向鮮明的兩(liang) 類四種“評估套餐”由高校自主選擇。

  兩(liang) 類評估方式的差別在哪裏?

  該負責人解釋,第一類評估少而精,適用於(yu) 具有世界一流辦學目標、一流師資隊伍和育人平台,培養(yang) 一流拔尖創新人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高校。重點考察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所必備的質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舉(ju) 措與(yu) 成效。第二類評估量大麵廣,細分為(wei) 三種,分別適用於(yu) 以學術型人才培養(yang) 為(wei) 主的高校、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ang) 為(wei) 主的高校、首次參加審核評估的高校。重點考察高校本科人才培養(yang) 目標定位、資源條件、培養(yang) 過程、學生發展、教學成效等。

  該負責人認為(wei) ,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高校辦學目標和服務麵向,實行分類施策、精準評價(jia) ,突出評估診斷功能,當好“醫生”和“教練”,強化評估結果使用,促進高校建立健全內(nei) 部質量保障體(ti) 係。

  大連理工大學原副校長李誌義(yi) 把分類標準進一步細化:第一類高校評估方案側(ce) 重於(yu) 評價(jia) 教育教學質量保障能力,設有黨(dang) 的領導、質量保障能力、教育教學水平、教育教學綜合改革等指標,第二類高校評估方案側(ce) 重於(yu) 評價(jia) 教育教學要素和能力,設有辦學方向與(yu) 本科地位、培養(yang) 過程、教學資源與(yu) 利用、教師隊伍、學生發展、質量保障、教學成效等指標。

  李誌義(yi) 發現,這是首次提出兩(liang) 類四種評估方案,通過模塊化設計定性指標,首次設置統一必選項、類型必選項、特色可選項、首評限選項,由高校根據要求和辦學實際自主選擇;增加定量指標,設置必選項和可選項,必選項對標國家底線要求,可選項引導高校辦出特色和水平。

  “這些舉(ju) 措,充分尊重了高校的辦學自主權和階段性發展特點,有利於(yu) 引導和激勵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長、特色發展,力求有效遏製‘千校一麵’。”李誌義(yi) 說。

  該負責人還強調:“同類型常模比較長短,高校可以自主選擇不同類型的常模數據作比較分析,從(cong) 而進一步找準所處坐標和發展方向。”

  “新的評估指標中對‘近三年新增專(zhuan) 業(ye) 數’‘近三年停招專(zhuan) 業(ye) 數’兩(liang) 個(ge) 指標的連續監測,既能客觀反映我校專(zhuan) 業(ye) 的動態調整情況,也能避免對專(zhuan) 業(ye) 數量監測過於(yu) 單一片麵的評價(jia) ,符合新時代專(zhuan) 業(ye) 建設的要求。”汕頭大學副校長陳敏結合學校實際還發現,“對‘升學率’‘應屆本科生初次就業(ye) 率及結構’兩(liang) 個(ge) 指標的客觀監測,采用與(yu) 同類高校、他類高校間對比的方式,能夠協助我校在複雜環境下進一步洞察危機、多元判斷,推動科學決(jue) 策。”

  啥亮點:減負擔、“長牙齒”

  “堅決(jue) 杜絕讓參評高校重複統計數據、重複編製材料,確保高校集中力量做好自評自建工作。”

  “指標多、環節多、時間長”,上一輪審核評估中,不少高校都有這樣的困擾。“這一次會(hui) 好嗎?”

  對此,教育部相關(guan) 負責人明確指出,《方案》堅持減輕評估負擔,增強評估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實行線上線下評估“一體(ti) 化”,精簡入校評估專(zhuan) 家人數、天數、環節,采信已通過教育部認證(評估)並在有效期內(nei) 的專(zhuan) 業(ye) (課程),讓評估負擔“減下來”。

  評估負擔持續減輕,也是王稼瓊關(guan) 注的重點之一。“專(zhuan) 家組入校考察堅持問題導向,直奔現場、直麵主題,以明快、高效的節奏完成評估工作,不影響高校正常教學秩序。同時,評估技術更加先進。用好‘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台’,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對國家數據平台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堅決(jue) 杜絕讓參評高校重複統計數據、重複編製材料,確保高校集中力量做好自評自建工作”。

  “打造菜單式、可定製的評估工具,與(yu) 學校一起製定‘個(ge) 性化’評估考察方案,讓組織實施選擇權‘落下來’。”這位負責人認為(wei) ,這樣的方式也可大幅減輕評估負擔。

  讓審核評估“長牙齒”,同樣也是《方案》的重點之一。該負責人最後強調,新一輪審核評估要監督高校把握辦學“紅線”,增設教師、學生出現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等負麵問題能否及時發現和妥當處置情況,教材選用工作出現負麵問題的處理情況等“負麵清單”,加強對思政教育成效的審核評估。

  同時,還要把上輪評估整改情況作為(wei) 申請受理門檻條件,列出問題清單,咬住問題清單一糾到底,建立“回頭看”隨機督導複查機製,對整改期內(nei) 突破辦學規範和辦學條件底線的高校,采取約談負責人等問責措施,切實讓評估整改“硬起來”。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