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貢覺傑:藏族唐卡勉薩派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

發布時間:2021-03-24 09:57:00來源: 西藏日報


貢覺傑正在進行壁畫唐卡創作


幼時正在學習(xi) 白描的貢覺傑


貢覺傑日常創作


貢覺傑在全國第一屆職業(ye) 技能大賽現場  


貢覺傑從(cong) 事唐卡繪畫教學工作。圖片均由貢覺傑提供

  初春的陽光溫柔地透過窗戶灑進來,西藏唐卡畫院的一間畫室中,10多位唐卡畫師正在屏氣凝神地創作。他們(men) 的師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藏族唐卡勉薩派自治區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貢覺傑此時正在勾勒一幅白描,畫布上的岡(gang) 仁波齊山峰逐漸展露“容顏”。畫室極為(wei) 安靜,隻有木炭筆在畫布上摩擦發出的“沙沙”聲。自2012年起,貢覺傑多年如一日在西藏唐卡畫院從(cong) 事創作、教學工作,沉浸在唐卡繪畫的世界中。

  自幼學習(xi) 唐卡繪畫技藝,設計白描是最開心的時刻

  貢覺傑出生於(yu) 日喀則市拉孜縣若錯勉衝(chong) 唐卡世家。7歲時,作為(wei) 家族第五代傳(chuan) 承人,他跟隨第四代傳(chuan) 承人、藏族唐卡勉薩派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羅布斯達學習(xi) 唐卡繪畫技藝。

  一幅唐卡由白描、上色、勾線、打金、點五官及細節處理等諸多步驟完成,這些也是唐卡畫師必須循序漸進掌握的技藝。貢覺傑學習(xi) 白描花了四年時間,學習(xi) 上色、勾線、打金花了三年時間。七年時間過去,在叔叔羅布斯達眼裏,15歲的貢覺傑才達到“入門”級別。“白描對於(yu) 唐卡繪畫來說非常重要,一位唐卡畫師在最初要打好白描基礎,四年的學習(xi) 時間不算長。”貢覺傑說,就唐卡繪畫來說,設計白描時是他最開心的時刻。

  歲月如梭,貢覺傑師從(cong) 羅布斯達學藝已近27載。他說藝無止境,自己一直在不斷學習(xi) 。期間,他獲得了諸多榮譽,先後成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藏族唐卡勉薩派自治區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西藏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會(hui) 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會(hui) 員、西藏一級畫師、西藏美術家協會(hui) 會(hui) 員、西藏書(shu) 法家協會(hui) 會(hui) 員、薩派傳(chuan) 習(xi) 基地美術技法教師、西藏唐卡藝術博覽會(hui) 預備專(zhuan) 家等。

  5分鍾展示“石山勾線”,斬獲“中華十大絕技”稱號

  2020年12月10日至13日,全國第一屆職業(ye) 技能大賽舉(ju) 行,貢覺傑代表西藏自治區參賽,最終憑借個(ge) 人精彩發揮使“唐卡繪畫技藝”獲得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最受歡迎的中華十大絕技”。

  根據大賽組委會(hui) 和執委會(hui) 製定的比賽規則,貢覺傑需要攜帶一幅唐卡成品及一幅唐卡未完成作品前往,並在現場繼續繪製未完成作品,以此展現唐卡繪畫技藝特色,等待專(zhuan) 家、媒體(ti) 、企業(ye) 代表打分、現場觀眾(zhong) 投票、網民線上投票。每一位參賽代表僅(jin) 有5分鍾表現時間,這對唐卡繪畫來說是艱難的挑戰。眾(zhong) 所周知,完成一幅唐卡少則數月,多則數年。

  如何能讓大家在5分鍾內(nei) 欣賞唐卡繪畫技藝的魅力呢?貢覺傑苦苦思索。最終,貢覺傑決(jue) 定用“石山勾線”這一技法來展現唐卡繪畫技藝的特色。“‘眼準、心靜、手穩’是唐卡畫師的修養(yang) ,而‘石山勾線’最能體(ti) 現其綜合素養(yang) 。”貢覺傑說,在這場全國性的職業(ye) 技能大賽中,他與(yu) 來自其他行業(ye) 的優(you) 秀代表相互學習(xi) 、切磋,收獲良多。

  赴清華大學學習(xi) 工筆畫,促進藝術交流交融

  1987年出生的貢覺傑是唐卡畫師中的“新生代”,他從(cong) 心底渴望與(yu) 不同藝術領域之間交流學習(xi) ,以此提高技藝。“我始終堅信,藝術是相通的,我希望能從(cong) 別處借鑒更多靈感,提高自身繪畫技藝。”

  2016年,貢覺傑帶著這樣的想法來到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習(xi) 工筆畫。這是一次突破,一次交流,更是一次融合。曆時半年,貢覺傑跟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工筆畫大師學習(xi) 如何用工筆畫技法來處理唐卡中的自然風光,收益頗豐(feng) 。他第一次嚐試工筆畫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不一樣的雪山、湖泊與(yu) 森林……

  同時,美術學院的師生對藏族唐卡繪畫很感興(xing) 趣,因此邀請貢覺傑為(wei) 他們(men) 講授了一堂關(guan) 於(yu) 唐卡繪畫技藝的科普講座,兩(liang) 種藝術流派之間獲得了充分的交流交融。半年後,2016年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群研修研習(xi) 培訓計劃圓滿結束,貢覺傑帶著他的優(you) 秀結業(ye) 作品《宗喀巴》結束了此次清華之旅。

  傳(chuan) 承唐卡繪畫技藝,在堅持特色中不斷求新

  貢覺傑出生在唐卡世家,他與(yu) 生俱來有一種將唐卡繪畫技藝傳(chuan) 承下去的使命感。2012年,他來到西藏唐卡畫院擔任副院長,長期從(cong) 事創作、教學工作,先後培養(yang) 了54名優(you) 秀的唐卡畫師。

  唐卡繪畫是貢覺傑的堅持,他從(cong) 不覺得每天和畫布、畫筆打交道很枯燥。他說,他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唐卡繪畫“贈予”的,他應該保持感恩,並且將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下去、發揚光大。勉薩派唐卡構圖嚴(yan) 謹、色彩鮮豔、線條變化豐(feng) 富、勾金細致,尤其是人物性格的表現方麵更加自然與(yu) 細致入微。該畫派尤其注重線條的運用,線條工整流暢,色調活潑鮮亮,變化豐(feng) 富。

  近年來,貢覺傑在藝術創作時堅持本畫派特色,同時與(yu) 時俱進不斷“求新”。2020年,由貢覺傑創作的唐卡作品《四季花》在由西藏文創園區舉(ju) 辦的文創大賽中獲得金獎。“未來,我的創作將更加著眼於(yu) 展現我們(men) 西藏的自然風光與(yu) 風土人情等。”貢覺傑說。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昌都唐卡畫師:讓傳統技藝煥發時代魅力

    W020210203523364927589.jpg
    唐卡,被人形象地稱為“可以流動的壁畫”,是藏民族文化的百科全書。作為從鬆讚幹布時期興起的一種繪畫藝術,唐卡從公元7世紀有文字記載至今,已經有1300多年曆史。[詳細]
  • 藏族新青年紮西培楚的“創生活”

    在曾經長期“靠天吃飯”的雪域高原,新一代藏族青年正憑借充分的教育機會、更廣闊的文化視野、更多樣的線上線下途徑,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以獨有的想象力走上創業致富路。[詳細]
  • 昌都市類烏齊縣農牧民青年:一技傍身路更寬

    W020210302408620832615.jpg
    昌都市類烏齊縣紮旦民族文化手工藝工貿有限責任公司位於類烏齊縣產業園,自成立以來,先後免費教授當地200餘名農牧民青年民間技藝,涉及4個鄉鎮,其中70人來自貧困戶家庭。[詳細]
  • 不畏艱險 勇攀高峰

    捕獲.PNG
    葉星生說:我已年過70歲,在生理上應該尊重敬畏大自然,但在心理和精神上仍然懷著對西藏的深情厚愛與“老西藏精神”不畏艱險、勇攀高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