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甘肅鄉村巾幗標兵幹一行愛一行:教書、建勞務施工隊成“大拿”

發布時間:2021-08-17 15:4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甘肅鄉(xiang) 村巾幗標兵幹一行愛一行:教書(shu) 、建勞務施工隊成“大拿”
圖為(wei) 王玉紅指導留守兒(er) 童做作業(ye) 。 受訪者供圖

  出生於(yu)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南部偏遠小山村——幹城鄉(xiang) 下石圈村的王玉紅,祖輩都是農(nong) 民。刻苦讀書(shu) ,是山裏孩子唯一的出路,但命運並未垂青她求學的夢想。初中畢業(ye) 後,因為(wei) 家庭原因,她失學了……

  所幸,王玉紅越挫越勇,幹一行愛一行,不僅(jin) 當過村裏小學的代課教師,2004年還和丈夫成立了一支勞務施工隊伍,把村上的青壯年勞動力有序組織起來,給他們(men) 找報酬相對高、老板可靠、工資能及時結發的工程外出務工,通過努力,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改變了多年來麵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的苦日子。

  因此,王玉紅先後被評為(wei) 甘肅省“三八紅旗手”“隴原巾幗脫貧致富帶頭人”“甘肅省勞動模範”“甘肅省隴原脫貧攻堅巾幗帶頭人”。

  13日,王玉紅向中新網記者講述說,當年她失學以後,曾一度迷茫不知所措。後來,鄉(xiang) 上領導以及村委會(hui) 領導找到了她,詢問其是否願意在下石圈小學擔任代課教師。麵對大家的信任與(yu) 孩子們(men) 一個(ge) 個(ge) 渴望求知的眼神,她毫不猶豫答應了。

  “我走出山裏的夢想,正好可以寄托在這些孩子們(men) 的身上。”1995年,王玉紅毅然踏進學校,微薄的薪水沒有讓她有任何放棄的念頭,埋頭一幹就是十年,成為(wei) “教書(shu) 匠”中的一員。

  隨著時代發展,知識層次的限製使得她不得不離開心愛的教書(shu) 崗位。通過和常年外出務工的丈夫商議,她決(jue) 定成立一支勞務施工隊,將村上的青壯年集中起來,組織他們(men) 外出務工。

  起初,沒有資源和人脈,眾(zhong) 多家庭等著吃飯,數不清的困難都朝著王玉紅襲來。她再次拿出了幹一行愛一行、專(zhuan) 一行精一行的態度,終於(yu) 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從(cong) 2004年開始至今,至少每年輸出60多人務工,最多時能達150人。看著務工家庭生活水平有了大改善,看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臉上的笑容,她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即便這樣,家鄉(xiang) 還有很多家庭依然貧苦,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老鄉(xiang) 們(men) 過上好日子,這成了壓在王玉紅心裏最沉重的思考。正巧,趕上村委會(hui) 換屆選舉(ju) ,經過群眾(zhong) 推選、組織考察,身為(wei) 黨(dang) 員的她2013年年底擔任了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在當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期間,她刻苦鑽研,廣找門路,在短短兩(liang) 年時間,村內(nei) 不僅(jin) 修了水泥路,而且建成了古浪縣南部山區最完善的設施養(yang) 殖區。

  為(wei) 了尋求更大的致富平台,2015年4月,她和愛人成立了古浪縣長秀農(nong) 牧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同年8月,成立了甘肅江泰勞務有限責任公司,分別取得勞務施工、勞務派遣、苗木生產(chan) 經營等資質,成為(wei) 武威市唯一取得三大資質的企業(ye) 。

  作為(wei)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和江泰公司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玉紅以高標準嚴(yan) 要求,帶領群眾(zhong) 脫貧致富。在縣人社局、縣就業(ye) 創業(ye) 服務中心的指導下,她的勞務公司開始運行綠洲人力資源市場,經過職業(ye) 培訓、實訓,建立綠洲人力資源庫,精準定位當地每個(ge) 勞動力的職業(ye) 狀況。

  隨後,她又針對每個(ge) 勞動力的職業(ye) 訴求,做好勞務派遣綠色通道,促進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ye) 和有組織輸轉,保障移民安置點群眾(zhong) 穩定就業(ye) 增收,滿足企業(ye) 多樣化用工需求。經過簽約本地快手、抖音網紅,每天準時發布人力資源市場勞務供求信息,以村網格長、村婦聯主席為(wei) 網格化管理人員,通過積分製管理,讓人力資源供求信息不落一戶,不差一人。

  截至目前,綠洲人力資源市場已引進省內(nei) 外勞務公司近30家,上市企業(ye) 內(nei) 蒙古億(yi) 利集團、中國風電、螞蟻森林、中國二建等6家企業(ye) 入駐人力資源市場,牽線搭橋落實政府投資項目招用古浪籍勞動力、蘭(lan) 張高鐵等國家項目,以此解決(jue) 移民點建檔立卡勞動力就業(ye) 務工問題。

  此外,王玉紅的公司還牽頭實施了再造綠水青山項目,並打造苗圃基地林下養(yang) 殖基地。2019年,王玉紅的合作社流轉幹城鄉(xiang) 遷出區群眾(zhong) 土地500多畝(mu) ,投資近100萬(wan) 元,組織貧困群眾(zhong) 種植了6萬(wan) 多株山杏,形成了長3公裏寬600米的綠化帶,使得遷出區的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昔日光禿禿的山梁也變得鬱鬱蔥蔥。

  2020年,她創辦的古浪縣長秀農(nong) 牧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被評為(wei) 甘肅省巾幗脫貧示範基地。村上的群眾(zhong) 在得到合作社土地流轉和種植分紅收入的同時,還得到了務工收入,實現了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局麵。

  王玉紅告訴記者,今年她計劃在騰格裏沙漠二道溝移民搬遷後的流轉土地裏種植馬鈴薯2500畝(mu) ,目前已組織90多名婦女負責馬鈴薯的選種、切種工作,解決(jue) 了其婦女“顧家、務農(nong) 、就業(ye) ”相互矛盾的問題。

  不僅(jin) 如此,王玉紅還創辦了農(nong) 民工服務中心,成立了公益“小飯桌”,以此解決(jue) 外出務工老鄉(xiang) 的後顧之憂。她用善心和慈愛,詮釋著什麽(me) 是鄉(xiang) 村天地中的“巾幗工匠”精神,以小肩膀托起大集體(ti) 的共同富裕之路,以小愛心團聚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幸福笑臉。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