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取消收集家長職務信息,去除“教育不公焦慮”

發布時間:2021-08-30 13:35: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向北京市政府建議“禁止公辦中小學幼兒(er) 園收集家長相關(guan) 信息”。就該網友反映的問題,北京市教委回複稱:經核實,非常感謝您的建議,一是市教委正在研究取消父母職務信息的收集,二是該信息隻用於(yu) 學籍管理,嚴(yan) 格保密,不對普通教師公布。

  互聯網時代、信息時代的到來,個(ge) 人信息被過度收集的事情總是時有發生,個(ge) 人信息被過度收集的情況,不隻存在於(yu) “線上”,也存在於(yu) “線下”,比如近年來飽受批評與(yu) 質疑的中小學幼兒(er) 園收集家長職務信息。從(cong) 教學的角度來說,家長的職務信息跟教育的關(guan) 係不大,但一些學校還是熱衷於(yu) 收集,背後的原因難免讓人浮想聯翩。

  我國《民法典》明確規定: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wei) 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任何組織或者個(ge) 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處理個(ge) 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

  以此審視可知,學校以變相的方式收集家長的職務信息,有侵犯學生及家長隱私權的嫌疑。但是孩子在學校就讀,為(wei) 了孩子,麵對個(ge) 人職務信息被過度收集的情形,家長大多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理性地說,收集家長的一些個(ge) 人信息,從(cong) 家校共育的角度來說,也有一定的合理性。隻不過,很多中小學幼兒(er) 園全麵收集家長的個(ge) 人信息,特別是家長的就業(ye) 和職務信息,這就有點讓人擔憂了。在某種程度上,這會(hui) 加劇普通家長對教育不公的焦慮感。

  家長與(yu) 學校的關(guan) 係,就是共同培養(yang) 孩子的關(guan) 係,不應該有其他的牽連,這是最起碼的常識。但是,一些學校熱衷於(yu) 收集家長職務信息,的確會(hui) 給人帶來不好的印象。而為(wei) 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必須從(cong) 源頭開始做起。

  一方麵,要進一步完善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讓中小學幼兒(er) 園不收集家長職務信息有法可依,讓家長們(men) 能理直氣壯地拒絕收集個(ge) 人職務信息;另一方麵,也應配套相應的懲戒機製,如評優(you) 評先一票否決(jue) ,要讓違法者付出代價(jia) ,這樣才能讓他們(men) 長記性,也才能讓相關(guan) 的政策規定落到實處。

  教育是關(guan) 係國計民生的大事,是社會(hui) 公平的基石。教育公平是一切公平的起點,必須用心嗬護。當下,應當全麵取消收集家長職務信息,以有效去除家長對教育不公的焦慮。不但北京等大城市教育部門要積極研究取消父母職務信息的收集,全國範圍內(nei) 教育部門和學校都應該穩步推進這項工作,逐步取消中小學幼兒(er) 園收集家長職務信息的做法。

  去除“教育不公焦慮”,讓教育回歸教書(shu) 育人本義(yi) ,讓孩子們(men) 在一個(ge) 不被世俗困擾、不被人情世故打擾的環境裏,全社會(hui) 值得為(wei) 此不懈努力。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