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的教育傳遞紅色火種——記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教師吳蓉瑾
她紮根基礎教育27年,組建小學生紅色講解員社團,16年來培養(yang) 千名小講解員童音講黨(dang) 史;她倡導情感教育,探索研發情感教育課程,惠及學生近10萬(wan) 人次;她堅持推動將優(you) 質教育資源輻射到鄉(xiang) 村學校,擔任市郊鄉(xiang) 村學校校長3年,將其辦成家門口的好學校;她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以數據驅動大規模因材施教。
吳蓉瑾,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教師,全國教育係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當你走近她,感受到的是她對教育事業(ye) 的赤誠和熱愛。
紅色傳(chuan) 承路上小不點們(men) 的“帶隊者”
9月15日,吳蓉瑾頂著細雨帶著高矮不一的一隊小學生走進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紀念館。一進門,孩子們(men) 輕車熟路地“反過來”帶著在場的大人們(men) 進行參觀。普通話、上海話、英語輪番上陣,而吳蓉瑾就像普通聽眾(zhong) 一樣認真地聽著,走向下一個(ge) 參觀點位時,又會(hui) 自然地與(yu) 孩子們(men) 手牽著手。
吳蓉瑾所在的盧灣一中心小學坐落於(yu) 上海市中心黃浦區,毗鄰中共一大會(hui) 址,有著獨一無二的紅色底蘊與(yu) 豐(feng) 厚的黨(dang) 史學習(xi) 資源。
16年前,吳蓉瑾發起成立了專(zhuan) 門誌願服務中共一大會(hui) 址紀念館的全國第一個(ge) 小學生講解員社團——“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吹響了紅色文化傳(chuan) 播的“紅喇叭”。她帶領學生一同學習(xi) 黨(dang) 的曆史、討論撰寫(xie) 講解稿、磨煉講解技巧,用互動學習(xi) 、深度參與(yu) 的方式,吸引小學生主動走進紅色場館,傳(chuan) 承紅色精神。如今,在吳蓉瑾的推動下,“中共一大紀念館講解”成為(wei) 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的一門必修課程,培養(yang) 了千餘(yu) 名小講解員,逐漸成了一支傳(chuan) 播紅色文化、傳(chuan) 遞紅色火種的重要力量。
吳蓉瑾還在學校連續多年舉(ju) 辦“紅色一課”“中國人過中國節”“學雷鋒學勞模”等專(zhuan) 題課程和主題活動,推動愛國主義(yi) 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探索構建情感教育體(ti) 係的“雲(yun) 朵媽媽”
因為(wei) 愛生如子,吳蓉瑾被學生們(men) 親(qin) 切地稱為(wei) “雲(yun) 朵媽媽”。每個(ge) 學生畢業(ye) 時,吳蓉瑾都會(hui) 贈送一張有自己聯係方式的卡片作為(wei) 紀念,上麵寫(xie) 著:“有困難找‘雲(yun) 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
吳蓉瑾的同事跟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吳蓉瑾酷愛喝咖啡,而且她有偏頭疼,每天必須拿一杯濃咖啡鎮定。有一天她卻突然在朋友圈發出“戒咖啡的第一天打卡”。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有一個(ge) 孩子病了,不愛吃飯,身體(ti) 也受到了影響。她知道後跟孩子約定,我最喜歡咖啡,我戒掉,你把你不想吃的東(dong) 西多吃一口,咱倆(lia) 一起努力。從(cong) 那之後她每天在朋友圈裏打卡,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堅持,一堅持就是400天。最後,孩子說:“一段新生活即將開始,‘雲(yun) 朵媽媽’會(hui) 和我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
吳蓉瑾認為(wei) ,“離開健全人格和豐(feng) 富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以情動人,用情育人,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hui) 愛”。她推崇情感教育,努力推動培養(yang) 學生正確的價(jia) 值觀,塑造青少年的完整人格,把學校建設成一個(ge) “充滿愛的學校”。2004年起,吳蓉瑾和同事開始探索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ti) 係,將情感教育融入德、智、體(ti) 、美、勞各個(ge) 方麵,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能力。十幾年來,吳蓉瑾和教學團隊一起,篩選打磨數百節經典情感教育課,構成了包括8個(ge) 板塊、20個(ge) 專(zhuan) 題的學校情感教育課程。
致力於(yu) 讓教育均衡發展的“鐵人校長”
教育均衡發展是吳蓉瑾的“教育夢想”。將優(you) 質教育資源和創新實踐成果輻射到薄弱地區、薄弱學校是她的一貫追求。她趕赴教育薄弱地區,為(wei) 萬(wan) 名校長提供在線學習(xi) ,為(wei) 當地教師開展培訓,青海、陝西、貴州等地的250多所學校學習(xi) 和借鑒了盧灣一中心小學的教育教學模式。她牽頭承擔了上海市鬆江區、奉賢區兩(liang) 所市郊學校8年的委托管理任務,以及四川省都江堰市天馬山中心小學的重建和支援工作,受助學校教學質量進步明顯,學生學業(ye) 成績均由區內(nei) 、縣內(nei) 末端變為(wei) 名列前茅。
作為(wei) 特級校長,她受組織派遣流動到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小學擔任校長。學校剛開辦時,隻有6個(ge) 教學班,整個(ge) 校園空空蕩蕩的。而現在家長們(men) 都想著辦法要把孩子送到盧一實小,還有不少人來打聽,怎樣可以到這裏來讀書(shu) 。通過3年的努力,這所鄉(xiang) 村學校真正辦成了家門口的好學校。
為(wei) 了推動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發展,讓每個(ge) 學生受到同樣關(guan) 注,吳蓉瑾提倡課堂教學與(yu) 信息化深度融合,並在全國率先提出“雲(yun) 課堂”這一教學模式。10餘(yu) 年裏,她帶領師生投身“雲(yun) 課堂”的探索實踐。她探索的智慧課堂,打破了傳(chuan) 統“教室”概念,隨時、隨地、隨需助力因材施教,教師可以通過信息係統,了解每個(ge) 學生的課堂進度、學習(xi) 習(xi) 慣等,用數據讀懂學生的成長規律,並以此為(wei) 依據提供個(ge) 性化指導。
在校的師生都知道,每天早上,吳蓉瑾都會(hui) 站在校門口與(yu) 孩子們(men) 打招呼,午休時間,吳蓉瑾要看小孩子吃飯,五六點鍾各個(ge) 年級陸續放學後,她卻還留在辦公室。於(yu) 是除了“雲(yun) 朵媽媽”外,她還多了個(ge) “鐵人校長”的稱號。
“我大概骨子裏就是做老師的,我一走進學校就很興(xing) 奮。我很享受教學,很喜歡孩子,願意把一天24小時都投入這份工作。”吳蓉瑾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教有真情 育無止境——記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
16年前,第一批小小講解員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開講時,有一位老師一直用讚許、堅定的眼神默默鼓勵他們。她,就是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 [詳細] -
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於漪——“讓生命與使命同行”
9月8日下午,上海浦東新區竹園小學。92歲的於漪腰背筆挺、聲音洪亮,她在為浦東新區基礎教育工作者講課,一講就是45分鍾…… [詳細] -
“雙減”政策下,家長需接受培訓“持證上崗”嗎?
在孩子教育過程中,家長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尤其在“雙減”政策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習慣了校外培訓行業提供服務的家長該何去何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