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的雙創為何如此有“贛”勁
“共獲得21金、59銀、196銅和6個(ge) 最佳單項獎,連續榮獲7個(ge) 優(you) 秀組織獎和15個(ge) 高校集體(ti) 獎。”這是江西省在過去6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上的亮眼成績單。
“共有6100多個(ge) 項目、12000餘(yu) 名學生參加大賽,與(yu) 上屆相比,參賽項目及人數分別增長了51%和45%。”這是此次大賽,南昌大學學生們(men) 參與(yu) 創新創業(ye) 熱情高漲的具體(ti) 體(ti) 現。
10月13日,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總決(jue) 賽在南昌大學開幕,這是這個(ge) 國際賽事第一次來到江西革命老區,也第一次由地方高校承辦。
創新創業(ye) “贛”勁十足
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園492個(ge) ,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ye) 6.48萬(wan) 人;成功舉(ju) 辦3屆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對接會(hui) ,共簽約項目138項,簽約金額9.34億(yi) 元……
“江西在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工作上是很有‘贛’勁的。”正如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書(shu) 記葉仁蓀所說,在省委、省政府的推動下,江西把深入推進創新創業(ye) 教育改革作為(wei) 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把創新創業(ye) 教育質量作為(wei) 均衡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大力培育創新創業(ye) 的有生力量,為(wei) 建設創新型省份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支撐。
江西省政府出台了《關(guan) 於(yu) 依托高校科研平台推動產(chan) 學研用發展的意見》,在南昌大學、南昌航空大學建立了3個(ge) 國際合作創新研究院,打通了省內(nei) 高校和國內(nei) 外知名高校、企業(ye) 的合作渠道;研究製定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促進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落地江西的實施意見》,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道,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在全國率先編寫(xie) 大學生創新創業(ye) 係列教材”“率先開展高校創新創業(ye) 教育工作專(zhuan) 項督導”“評聘100名省級創新創業(ye) 導師,組建500餘(yu) 名企業(ye) 家創業(ye) 導師庫”“建設了10個(ge) 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ye) 示範基地”……
在線下發力的同時,江西省教育廳還組織開發“校企通”平台,為(wei) 高校和企業(ye) 搭建長期的線上服務、聯絡、對接平台;為(wei) 了將創新創業(ye) 教育工作融入全省高等教育重大改革中,江西采取了在“雙一流”建設中把創新創業(ye) 教育列為(wei) 重要觀測指標,在全省高校本科專(zhuan) 業(ye) 綜合評價(jia) 中把創新創業(ye) 教育列為(wei) 重要考核指標等一係列措施。
將雙創理念融入人才培養(yang) 各環節
“選修了創新創業(ye) 學分後,我的創新意識、創業(ye) 精神與(yu) 實踐能力都得到了明顯提升。”順利修完4個(ge) 創新創業(ye) 學分的南昌大學材料學院大二學生李權卿說。
將雙創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養(yang) 各環節,一直是南昌大學推進本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的一項重要舉(ju) 措。
“早在2012年,學校就設立了‘創新學分’,之後延展為(wei) ‘創新創業(ye) 學分’,要求每名學生畢業(ye) 前須修滿2到6個(ge) 創新創業(ye) 學分。2016年學校又專(zhuan) 門成立創新創業(ye) 學院,並配備一批專(zhuan) 業(ye) 教師,其中11名教師入選全國首批萬(wan) 名優(you) 秀創新創業(ye) 導師人才庫。”該校教務處副處長兼創新創業(ye) 學院院長徐健寧表示,一套由創新創業(ye) 學院牽頭協調,相關(guan) 職能部門各司其職,二級學院具體(ti) 實施,師生共同參與(yu) 的雙創教育工作機製逐漸步入正軌——
雙創教育與(yu) 專(zhuan) 業(ye) 教育緊密結合,現已開設263門創新創業(ye) 類課程,每個(ge) 學院指定一名專(zhuan) 門負責創新創業(ye) 管理的院領導,並將創新創業(ye) 的一些目標細化到學院的考核指標中,形成了學校主導、學院主為(wei) 、師生共創的局麵,並根據專(zhuan) 業(ye) 特長開展多層次創新創業(ye) 能力教育,引導學生在專(zhuan) 業(ye) 理論指導下,更有效地投入創新創業(ye) 能力的學習(xi) 與(yu) 實踐中。
“此外,為(wei) 了讓學生有更多的項目孵化、辦公場所,我們(men) 不僅(jin) 在校園內(nei) 設立了一個(ge) 1200多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業(ye) 實踐基地’,還通過共建校院兩(liang) 級創新創業(ye) 孵化空間,搭建了不少創新創業(ye) 成果轉化平台。”徐健寧介紹。
將“紅色”融入育人大課堂
水體(ti) 富營養(yang) 化帶來嚴(yan) 重生態環境問題,威脅居民生活,影響產(chan) 業(ye) 發展,製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現有治理方法成本高、效益低、難以大麵積複製推廣。
2019年,彼時正讀大二的南昌大學水產(chan) 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學生鄒青青跟隨老師來到江西撫州市東(dong) 鄉(xiang) 區調研,當地沒有河流,生活和農(nong) 業(ye) 用水均來自水庫。然而,受畜禽養(yang) 殖汙水影響,東(dong) 鄉(xiang) 區多處水庫富營養(yang) 化,造成魚類死亡,百姓賴以生存的農(nong) 畜業(ye) 受到重創,許多青壯年離開家鄉(xiang) 謀求生計。
一係列的調研、分析後,南昌大學珍蚌珍美團隊應運而生,在全球首創“魚-蚌+”生態治水模式。
“珍珠蚌由於(yu) 其先天淨水、潔水的生物學特性和濾食作用,可達到綠色淨水的目的,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feng) 收。”項目指導教師胡蓓娟介紹,“優(you) 質蚌苗在全國已累計推廣30萬(wan) 畝(mu) ,覆蓋7個(ge) 省份,項目治理水麵總麵積超過一萬(wan) 畝(mu) ,涵蓋30餘(yu) 個(ge) 村莊,建立了5個(ge) 項目示範基地。”
如今,鄒青青已經大四,回顧來時路,她認為(wei) 最重要的是“在投身革命老區、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過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jia) 值和奮鬥目標”。
今年恰逢建黨(dang) 百年,地處老區的南昌大學也迎來了辦學100周年。堅守老區,服務國家和地方發展。在學校百年的辦學曆史中,像珍蚌珍美這樣,在老區的田間地頭裏成長起來的團隊還有很多。
一直以來,學校通過創新創業(ye) 實踐、文化育人,形成“紅色引領、科研提升、教學相長”的創新創業(ye) 校園環境,推動創新創業(ye) 教育與(yu) 思政教育相融合,引導大學生在創新創業(ye) 過程中,不僅(jin) 要關(guan) 注自身的發展,更多的要把注意力放在革命老區的振興(xing) 上來,放到造血扶貧上來,放到人們(men) 日常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上來。
一大批青年學生用智慧和汗水在脫貧攻堅、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現代創意農(nong) 業(ye) 、醫療健康扶貧、傳(chuan) 播紅色文化、助力江西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留贛就業(ye) 創業(ye) 等方麵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江西高校“手拉手”提升思政課質量
2020年,江西選擇8所高校牽頭,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概論”兩門課程,按照“源於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詳細] -
淨化高等學曆繼續教育發展環境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中央網信辦秘書局、工信部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高等學曆繼續教育廣告發布管理的通知》。[詳細] -
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開賽
本屆大賽以“我敢闖、我會創”為主題,是首次在革命老區江西井岡山舉辦,由地方高校承辦,共有來自121個國家和地區的4347所院校、228萬餘個項目、956萬餘人次報名參賽。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