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海南省以信息化為支撐構建特色教育體係

發布時間:2021-10-20 14:22: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同學們(men) ,你們(men) 知道‘華光礁1號’沉船沉沒在哪裏嗎?”

  “我知道!在西沙群島!”

  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港政聯小學,學生們(men) 對著教室裏的屏幕,積極回答百裏開外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講解員的提問,跟隨著博物館直播鏡頭的移動,“雲(yun) ”逛博物館。一方屏幕、一根網線,將現代化博物館與(yu) 鄉(xiang) 村小學緊密相連。

  近年來,海南搶抓全國教育裝備綜合改革試驗區、全國教育信息化試點省建設機遇,強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一個(ge) 輻射全省各市縣、連接城鄉(xiang) 各學校的信息化網絡已初步形成。越來越多學生像港政聯小學的孩子一樣,通過網絡萬(wan) 裏相連,享受到更加優(you) 質的教育。

  暢通南與(yu) 北

  信息化設備有得用、用得好

  歡快的配樂(le) 響起,屏幕裏,北京師範大學海口附屬學校音樂(le) 教師劉鈺利用教學道具演奏曲目;屏幕之外,三沙市永興(xing) 學校、北京師範大學海口附屬學校、海口市瓊山區甲子鎮中心小學3所學校近百名學生,同時共享這節精彩的音樂(le) 課。

  從(cong) 海口到三沙,承啟南北,跨越山海,隨著海南省中小學校光纖接入實現全覆蓋,各校擺脫了電話撥號上網的困境,架起了溝通遠方的信息高速公路,像這樣的“三地同步課堂”時常在海南各地“上演”。

  得益於(yu) 教育信息化發展,位於(yu) 我國最南端的三沙市永興(xing) 學校的孩子們(men) ,能與(yu) 海南省名校學生同上一堂課,海島漁民的孩子能享受到城市優(you) 質的教育資源。“我剛到學校時,教學設備比較少,這幾年發展下來,多媒體(ti) 電視、平板電腦已經成了‘標配’,5G教室也建成了,學生們(men) 足不出島就能和名師互動。”永興(xing) 學校教師吳泉穗感慨道。

  為(wei) 了暢通中小學信息化設備的使用渠道,提升使用率,海南采取“兩(liang) 個(ge) 統籌”模式——以縣為(wei) 主的中小學網絡資費和信息化設備運維資費區域統籌模式。

  在“兩(liang) 個(ge) 統籌”模式下,各學校信息化設備的采購、維修等均由市縣教育局統籌,教育局通過教育信息化設備運維統籌項目招標,學校不再承擔信息化設備運維服務費用。

  通過海南省教育信息化設備資產(chan) 管理與(yu) 運維統籌大數據平台,各地各校信息化數據點對點傳(chuan) 達——學校掃碼報修,平台實時接單,工程師第一時間上門維修,整個(ge) 過程最快不到一個(ge) 小時。

  海口市美蘭(lan) 實驗小學副校長鍾寶對此深有感觸:“以前,學校一台故障教學設備從(cong) 報修到維修要幾天的時間,學校每年還要花費幾十萬(wan) 元設備維護維修費用,現在有了統籌平台,可以做到隨報隨修、免費服務,既方便快捷又省錢!”

  海南省電化教育館館長牛新文介紹,按計劃,今年11月1日起,海南省教育信息化設備資產(chan) 管理與(yu) 運維統籌大數據平台將對全省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及學校正式完全開放,確保全省各地各校教育信息化設備有得用、用得好!

  變革教與(yu) 學

  培養(yang) 教育信息化“明白人”

  “海南大學的《水產(chan) 作物育種學》不錯”“我想學海南工商職業(ye) 學院的《海南模擬導遊》”……日前,第五批海南省高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名單公布,豐(feng) 富的課程引得許多師生留言關(guan) 注。

  為(wei) 推動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海南省安排專(zhuan) 項建設經費資助在線課程建設工作,並要求各高校配套不低於(yu) 1∶1的經費資助課程建設,不斷提升課程質量和教學服務。目前,海南高校在線教育已實現全覆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逐漸成為(wei) 新常態。

  教育信息化帶來的教學變革在中小學階段更為(wei) 明顯——海南省擁有多媒體(ti) 教室的中小學校(含教學點)比例達到100%,90%以上的教師和60%以上的初中學生擁有實名網絡學習(xi) 空間,近9萬(wan) 名中小學教師通過網絡平台開展線上教研活動。

  “科學、快捷、便利!”有著十多年教學經驗的海口市第九中學教師杜麗(li) 瓊如此評價(jia) 信息化與(yu) 教學的融合,“比如課前,老師在平板電腦上發放課前作業(ye) ,學生在電腦上作答,係統會(hui) 快速生成學情數據,以便開展針對性教學。在沒有應用信息化設備的班級,老師至少要用半節課或一節課的時間進行摸底,還要花時間分析學情,兩(liang) 種模式差距甚大。”

  杜麗(li) 瓊一開始並不能自如運用信息化設備,在課堂教學改革之初,許多像她一樣的資深教師乃至青年教師對信息技術與(yu) 教學的融合充滿困惑。

  如何找到信息化與(yu) 教育教學的融合點?海南在以賽促教上尋找答案。

  以開展係列主題競賽活動為(wei) 抓手,海南省組織開展教育信息化應用主題年、教育教學信息化評比、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yu) 實踐、教育技術論文評比等各類競賽主題活動。據統計,在海南連續開展6年的“一師一優(you) 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累計14萬(wan) 人次教師報名參加活動,9萬(wan) 名教師在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上曬11萬(wan) 節課,獲得部級優(you) 課380節,每個(ge) 市縣教師“曬課”數均超過40%。

  通過競賽活動的催化,海南逐漸培養(yang) 了一批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應用的教學能手,海南省教育廳副廳長邢孔政評價(jia) 道,“每個(ge) 學校都有了教育信息化的‘明白人’”。

  在“明白人”的帶動下,海南各地各校初步形成“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學新常態,教育信息化特色應用更是多點開花——

  三亞(ya) 市荔枝溝初級中學打造集教研、德育、安全、考務、直錄播、校園廣播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可視化教育教學管理平台;

  海口市第四中學打造“1+N”同步精品課堂,通過互聯網向同年級學生共享骨幹教師優(you) 質課;

  文昌中學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逐步形成“可感知、可診斷、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園生態……

  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感慨:“教育信息化越來越精彩!”

  連接城與(yu) 鄉(xiang)

  開啟未來教育無限可能

  四麵環山、河流縱橫、叢(cong) 林莽莽,地處海南島西部熱帶雨林霸王嶺腹地,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xiang) 曾是海南最偏遠、最貧困的鄉(xiang) 鎮之一。如今,走進王下鄉(xiang) 中心學校,光纖網絡覆蓋,多媒體(ti) 設備嶄新,全然不見偏遠和貧困的影子。

  “教育信息化讓我們(men) 這所偏遠的鄉(xiang) 村校不再偏遠。”王下鄉(xiang) 中心學校原校長範冠承說,學校還時常與(yu) 縣城裏的小學開展同步課堂活動,共享優(you) 質師資與(yu) 課程。

  在先行試點基礎上,海南同步課堂的應用正逐步麵向全省推廣。目前,海南省共建成355間同步課堂教室,實現全省市縣同步課堂全覆蓋,教育信息化的觸角延伸至每個(ge) 鄉(xiang) 鎮、每所村小。

  在同步課堂有效應用的基礎上,海南省還衍生出“5G同步課堂”“5G全息課堂”等多種應用模式,使得多元化優(you) 質教育資源能夠更便捷地輸送到海島、山區和偏遠農(nong) 村等地區。

  教育信息化的鑰匙,不僅(jin) 能為(wei) 偏遠鄉(xiang) 村學校學生打開優(you) 質教育的大門,而且還開啟了未來教育的無限可能。

  “太令人震撼了!老師‘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日前,在瓊海市博鼇鎮中心學校,一節“5G全息課”讓學生唐輝捷直呼“震撼”。

  課堂上,遠在海口市的教師譚理川通過全息投屏技術,1∶1還原投影在學生麵前,講解小衛星模型的製作與(yu) 組裝過程,屏幕上的譚理川仿佛就在眼前,雙手一揮,模型分解,手指一點,模型又重新組裝,教學場景生動自然,教具操作不受時間、空間、維度的限製。

  2019年起,為(wei) 進一步探索利用5G通信等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上的創新應用,海南省教育廳牽頭,聯合省三大電信運營商等企業(ye) 共同在試點學校推進“5G+教育”示範應用,包括“5G+同步課堂”“5G+全息課堂”“5G+平安校園”等。

  牛新文介紹:“海南正在探索‘5G+教育’的多元應用,5G具有信號好、覆蓋範圍廣等特點,可將傳(chuan) 統課堂進行延伸擴展,還可以把博物館、科技館、學生研學基地等課外豐(feng) 富的教學資源引入課堂,讓更多學生享受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成果。”

  如今,教育信息化應用之花逐漸綻放在海南校園各角落,更多精彩的故事正在寫(xie) 就。“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對偏遠鄉(xiang) 村學生、學校意義(yi) 重大。”邢孔政說,下一步,海南省將繼續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礎環境,加強信息技術應用的深度和廣度,讓科學技術持續助力深化海南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動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質量,讓優(you) 質教育在“此處”,更在“遠方”。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