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政策利好 需求強烈 資本入局

發布時間:2021-11-11 16:14: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推動現代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雙減”後一度低迷的教育市場熱鬧起來,不少教育股應勢大漲。

  在學科培訓受到最嚴(yan) 監管的同時,職業(ye) 教育卻異軍(jun) 突起。據IT桔子今年發布的《2020—2021年中國職業(ye) 教育投融資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整個(ge) 職業(ye) 教育的融資額有了極大攀升,僅(jin) 上半年融資總額就創新高,達62.1億(yi) 元,相比2020年上半年,融資額增速達450%。

  職業(ye) 教育火熱升溫,迎來了發展風口嗎?多位專(zhuan) 家表示,社會(hui) 力量會(hui) 加快腳步進入職業(ye) 教育領域,短線套利資本對教育投入要保持審慎的姿態,職業(ye) 教育也要作為(wei) 長期投資,尊重教育規律,把教育公益屬性放在第一位。

  資本加速布局

  職業(ye) 教育分為(wei) 學曆教育和職業(ye) 培訓,其中,學曆教育指各級各類職業(ye) 院校學校教育;職業(ye) 培訓類型則更為(wei) 豐(feng) 富,既包含法律、教師、財會(hui) 等職業(ye) 資格考試培訓,也包含公務員考試等人才招錄考試培訓,以及汽修、烹飪、IT等職業(ye) 技能培訓。

  隨著國家對校外學科培訓監管力度的加大,一些原本專(zhuan) 注於(yu) 學科類培訓的教育機構紛紛謀求轉型,職業(ye) 教育是瞄準的方向之一。

  好未來、高途、新東(dong) 方等教培機構加速布局職業(ye) 教育賽道。好未來發布輕舟品牌,專(zhuan) 注年輕人考研、語言培訓、留學服務;高途上線新版APP,聚合了財會(hui) 、公考、醫療等多類型職業(ye) 教育業(ye) 務;新東(dong) 方今年投資了兩(liang) 家職業(ye) 教育機構。

  在學科類培訓機構紛紛轉戰職業(ye) 教育“賽道”的同時,原本就在該“賽道”的職業(ye) 培訓機構也不乏巨額融資案例,甚至創下新高。比如,提供公務員考試等人才招錄考試培訓的“粉筆教育”,今年獲得3.9億(yi) 美元A輪融資,是迄今為(wei) 止職業(ye) 教育公開融資交易最高的一筆;在線職業(ye) 教育獨角獸(shou) “開課吧”獲得6億(yi) 元B1輪融資;財商教育公司“爾灣科技”獲得兩(liang) 輪共上億(yi) 美元融資。

  “職業(ye) 教育與(yu) 校外學科類培訓不同,成人花錢提升職業(ye) 技能是非常理性的,如果沒有效果、收費太高,成人就不會(hui) 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育與(yu) 開放經濟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曲一帆認為(wei) ,當前,新經濟發展、新業(ye) 態湧現催生新職業(ye) 、新專(zhuan) 業(ye) ,為(wei) 新技能培訓提供廣闊空間。現有校外培訓機構可利用在線教育的技術優(you) 勢,除提供考試、留學等成人培訓外,還可提供更多在線新型職業(ye) 技能類培訓。此外,圍繞職業(ye) 教育、產(chan) 教融合,社會(hui) 資本可合作的領域也有很多。

  政策一路綠燈

  K12校外培訓機構火速退場,職業(ye) 教育火熱升溫,這與(yu) 近年來國家對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職業(ye) 教育的支持鼓勵政策直接相關(guan) 。

  “當前,職業(ye) 教育發展仍存在短板,尤其是在辦學體(ti) 製上,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行業(ye) 企業(ye) 參與(yu) 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所以,國家近期在政策層麵上不斷推出新舉(ju) 措,這對職業(ye) 教育未來發展無疑是利好的。”上海市教科院研究員、民辦教育研究所所長董聖足認為(wei) ,“職教20條”提出,5—10年左右現有職業(ye) 教育辦學格局,要由政府為(wei) 主舉(ju) 辦轉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hui) 多元辦學的格局。在這樣一種大的布局下,民辦職業(ye) 教育也必然會(hui) 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國務院2018年12月印發的《國家職業(ye) 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支持和規範社會(hui) 力量興(xing) 辦職業(ye) 教育培訓,鼓勵發展股份製、混合所有製等職業(ye) 院校和各類職業(ye) 培訓機構。今年9月1日施行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禁止公辦學校舉(ju) 辦或者參與(yu) 舉(ju) 辦營利性民辦學校,卻對職業(ye) 教育例外,實施職業(ye) 教育的公辦學校可以吸引企業(ye) 的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舉(ju) 辦或者參與(yu) 舉(ju) 辦實施職業(ye) 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中辦、國辦近日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動現代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提出,構建政府統籌管理、行業(ye) 企業(ye) 積極舉(ju) 辦、社會(hui) 力量深度參與(yu) 的多元辦學格局。明確鼓勵上市公司、行業(ye) 龍頭企業(ye) 舉(ju) 辦職業(ye) 教育,鼓勵各類企業(ye) 依法參與(yu) 舉(ju) 辦職業(ye) 教育。

  “職業(ye) 教育允許股份製、混合製辦學,可以辦成營利性學校,這對市場主體(ti) 是有吸引力的。可以預見,在民間資本投資意願顯著增強的情況下,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舉(ju) 辦職業(ye) 教育的力度必然會(hui) 加大。”董聖足說。

  職業(ye) 教育受到如此關(guan) 注的根本原因,還是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和市場需求。隨著我國產(chan) 業(ye) 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勞動力供需結構性矛盾凸顯,技能型人才缺口巨大,企業(ye) “用工荒”和畢業(ye) 生“就業(ye) 難”同時存在。此外,激烈的職場競爭(zheng) 也讓成人進一步學習(xi) 知識和技能的需求增強,以獲得更好的職業(ye) 發展。

  據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發布的《製造業(ye) 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預測,2025年,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高檔數控機床、航空航天裝備等十大領域人才缺口將高達2900多萬(wan) 人。同時,隨著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催生了人工智能、物聯網、雲(yun) 計算、集成電路等一批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數字技術領域新職業(ye) 不斷湧現。當前,市場對數字技術領域從(cong) 業(ye) 人員需求較大,優(you) 質人力資源供給嚴(yan) 重不足。因此,國家把職業(ye) 技能培訓作為(wei) 保持就業(ye) 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ye) 矛盾的關(guan) 鍵舉(ju) 措,以及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提出任務目標,3年共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ye) 技能培訓5000萬(wan) 人次以上,到2021年底技能勞動者占就業(ye) 人員總量的比例達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0%以上。

  中國教科院研究員張竺鵬認為(wei) ,社會(hui) 資本進入職業(ye) 培訓領域,對於(yu) 當前穩崗就業(ye) ,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jun) ,以及助推技能型社會(hui) 、學習(xi) 型社會(hui) 建設都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他建議,職業(ye) 教育培訓機構可以將培訓群體(ti) 從(cong) 城市白領拓展至重點群體(ti) ,如新生代農(nong) 民工、“兩(liang) 後生”、退役軍(jun) 人等,積極承擔社會(hui) 責任。

  教育公益性第一

  職業(ye) 教育前景廣闊,但一些行業(ye) 問題也不容忽視。今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社會(hui) 成人教育培訓管理的通知》,指出部分社會(hui) 成人教育培訓機構存在名稱使用不規範、虛假不實招生宣傳(chuan) 、條件和質量低下等問題,損害人民群眾(zhong) 合法利益、擾亂(luan) 教育培訓市場秩序。通知提出,要圍繞名稱使用、招生管理、培訓內(nei) 容、師資團隊、培訓模式、經費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麵加強對社會(hui) 成人教育培訓機構的管理,並推動加強行業(ye) 自律。

  此外,一些民辦職業(ye) 院校尤其是上市高教集團,在規模擴張下可能導致生師比過高、生均成本過低、院校管理混亂(luan) ,影響教育教學水平、教學科研質量,不同程度背離教育公益性原則。

  “職業(ye) 教育及培訓相比K12學科培訓,投入更大、門檻更高、要求更嚴(yan) ,而且回報周期更長。為(wei) 此,社會(hui) 資本還是要保持穩健審慎的姿態進入,辦學中要尊重教育規律和公益屬性,通過合規經營,獲取相應回報。如果職業(ye) 教育及培訓的辦學行為(wei) 不規範,存在製造焦慮、虛假宣傳(chuan) 、隨意資本化等問題,可能也會(hui) 迎來監管重錘。”董聖足表示。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構建職教教師培訓新格局

    從2006年以來,教育部、財政部已聯合實施了三輪“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15年來,素質提高計劃實施的空間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從最初的學校單一培訓主體。[詳細]
  • 西工大兩個“超40%”就業數據從何而來?

    在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為特色的西北工業大學,兩個“超40%”的就業數據分外亮眼:在該校近年來的畢業生中,超40%紮根西部,超40%獻身國防。 [詳細]
  • “招聘不問學曆”還應做什麽?

    在求職就業過程中,相信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曆:一些單位不僅“論校排薪”,更是將好工作的招聘條件層層加碼,譬如將“唯學曆論”發展到“唯第一學曆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