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雙減”之後,教師麵臨的“加減乘除”

發布時間:2021-12-06 15:4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雙減”政策頒布已經4個(ge) 月有餘(yu) 。

  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在“雙減”政策6000餘(yu) 字的文本中,“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這兩(liang) 個(ge) 高頻詞,分別出現了43次和37次。政策提出,要通過規範校外培訓市場,讓學生的學習(xi) 更好地回歸校園。這一退一進,是對教育格局的重大調整。

  把學生從(cong) 繁重的校外培訓中解脫出來,回歸校園,這隻是教育回歸本質的路徑,而真正能讓“雙減”政策落地生根的關(guan) 鍵則在教師。

  對於(yu) 學生來說,“雙減”是做減法,對於(yu) 教師而言,“雙減”更像是做一道“加減乘除”的四則運算題。

  首先是“加法”。

  從(cong) 表麵上看,“雙減”之後教師的工作量明顯增加了。

  “雙減”政策落實後,為(wei) 了保證孩子們(men) 的睡眠時間,不少地方推遲了中小學生早晨的上課時間,但是教師上班的時間並不能遲,因為(wei) 一些家長因為(wei) 工作的關(guan) 係,還會(hui) 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學校,隻要有早到校的學生,教師必然不能晚到;學校增加了課後服務,教師不僅(jin) 要輔導學生作業(ye) 、給學生查漏補缺,還要組織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下班必然晚了。

  再加上備課、教研、批改作業(ye) 、與(yu) 家長溝通……“雙減”後,不少媒體(ti) 用多種方式記錄了“教師的一天”,不少教師每天工作時間超過了12個(ge) 小時。

  有教師調侃自己已經變成了“時間管理大師”,練就了一身見縫插針的本領;也有教師這樣說:“互聯網大廠是‘996’,我們(men) 是‘666’:每天6點起床,晚上6點回家,晚上或周六還要開個(ge) 會(hui) 加個(ge) 班。”

  給學生減負,並不是要把負擔轉加或疊加到教師身上,學生減負教師增負顯然不是“雙減”政策的初衷。

  麵對教師陡然增加的負擔,教育部相關(guan) 負責人回應,將繼續督促指導各地將教師減負工作同優(you) 化教師資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等有機結合起來,健全教師減負長效機製,推動教師減負工作取得實效。

  那就要給教師做“減法”了。

  要“減”,首先要理清哪些是教師不應該承擔的負擔。

  近些年,網上流傳(chuan) 著很多教師化身“表哥”“表姐”的段子,搞笑隻是教師們(men) 自嘲和放鬆的方式。應該說,有多少與(yu) 教學無關(guan) 的表格,就有多少與(yu) 教學無關(guan) 的“雜事”。

  對於(yu) 教師背負的非教學負擔,教育主管部門一直很重視,從(cong) 2018年起,教育部就提出給教師減負,2019年還被列為(wei) “給教師減負年”,當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幹意見》,從(cong) 統籌規範督察檢查評比考核事項、社會(hui) 事務進校園、精簡相關(guan) 報表填寫(xie) 工作等方麵提出20項要求,被坊間稱為(wei) “教師減負20條”。2020年,各地製訂了具體(ti) 的減負清單,教育部等8部門又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幹意見》,要求大力精簡、嚴(yan) 格規範各類“進校園”專(zhuan) 題教育活動,有效排除對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幹擾。

  政策力度不可謂不大,但是為(wei) 什麽(me) 總有教師反映負擔沒有減輕多少?

  一位中學教師對筆者說,“雙減”特別對教師提出了科學進行作業(ye) 設計的要求,學校也馬上下達了要求,但是學校要求的所謂“設計”是每天寫(xie) 出作業(ye) 設計的思路,“作業(ye) 確實需要設計,但是設計得是否科學的前提是研究學生,寫(xie) 出完整的思路至少要上千字,本來要填的表格、寫(xie) 的總結就夠多了,寫(xie) 完了也就沒力氣進行真正的研究了。”

  在筆者看來,減不下來的根本原因是“一刀切”和“輕實績”等慣性思維。必須去除學校管理中的形式主義(yi) ,才能相應地減輕教師的非教學負擔。

  “加減”之後就是“乘除”了,乘除是成倍的加和減。“雙減”之後,教師要在哪些方麵大力加強和消減的呢?

  應該大力加強的是能力。

  “雙減”政策中特別提到要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實際上,這些年,校外培訓機構瘋狂發展、甚至“反客為(wei) 主”的局麵背後,也有部分公辦學校不夠盡責的因素。

  一位家長告訴筆者,碰到不會(hui) 的題目,孩子會(hui) 第一時間發給培訓班的老師,無論多晚,老師都會(hui) 盡可能地回答,“有幾個(ge) 孩子晚上會(hui) 把不會(hui) 的題發給自己學校的老師?”

  問句的背後是部分家長學生對學校的不信任。

  再加上,少數學校還跟校外培訓機構之間有著一些明裏暗裏的關(guan) 聯,更是加重了這種不信任,特別是“坑班”盛行的那些年,少數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之間形成了更加緊密的鏈條:校外培訓機構負責超前超綱培訓,並組織杯賽進行選拔,學校再把這些孩子“點招”進學校,學校做了“接盤俠(xia) ”。

  進退之間,一些學校逐漸丟(diu) 失了原本研究學生、因材施教的本領,有些教師上課“照本宣科”,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自然有課外班給“加餐”,能力弱的學生“學不會(hui) ”課外班自然也能解決(jue) ,有極少數教師甚至加入校外培訓機構的行列,明裏在學校不好好教課,暗中卻在校外培訓班使勁。

  “主陣地”的底氣怎麽(me) 會(hui) 足?

  “雙減”政策明確提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要進一步提升,作業(ye) 布置要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後服務要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xi) 要更好地回歸校園。

  無論是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作業(ye) 設計,還是課後服務,哪一項落實到位都不是學校、教師表明個(ge) 態度就能解決(jue) 的,而是要教師的教研能力、教學能力與(yu) 這些要求匹配,教師有了真才實學才能確保目標的實現。

  那麽(me) ,大力消減的是什麽(me) 呢?

  “雙減”政策明確提出,要構建教育良好生態,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健康成長。

  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就必須要強力扭轉“唯分數論”的評價(jia) 標準。

  當資本與(yu) 教育剝離之後,教師不能還留在以“KPI”論英雄的時代,要真正研究孩子,發現每個(ge) 孩子的閃光點,讓每個(ge) 孩子都能自信地成長。

  當然,要扭轉教師唯分數論的觀念,學校在評價(jia) 教師時也要“多一把尺子”,不能要求教師關(guan) 注學生多維度發展,但到了“評優(you) ”的時候最管用的還是學生的分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真的是個(ge) “慢功夫”。

  前幾天,一個(ge) 教師用粉筆寫(xie) 板書(shu) 的視頻火了,視頻中的教師能寫(xie) 出極漂亮的美術字,甚至還能變換隸書(shu) 、小楷、行書(shu) 等字體(ti) ,很多網友驚歎這位教師是“行走的打印機”。不過,一些老教師指出,幾十年前,板書(shu) 是每一個(ge) 教師的基本功,能寫(xie) 出一筆漂亮板書(shu) 的教師大有人在,甚至一筆畫圓、徒手畫地圖的教師也不在少數。隻是這些年能靜下心來練基本功的教師少了。

  良好的教育生態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首先是一種安靜的狀態。去掉功利和浮躁,回歸教育的初心和本質,一個(ge) 寧靜的校園、一間明亮的教室、一名恬靜的教師和一群健康成長的學生,就該是教育應有的樣子。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北京:公眾對“雙減”實施情況整體評價較高

    2021年北京教育工作滿意度第三方調查結果發布,結果顯示,公眾對北京市教育工作滿意度綜合得分為85.7分,比2020年的81.4分提高了4.3分,市屬各區教育工作滿意度綜合得分均達到“比較滿意”水平。[詳細]
  • 縣中振興要在轉變育人模式上下功夫

    “雙減”政策發布後,全社會各方都作出了積極的回應。可以預見,“雙減”會強勢推動整個基礎教育生態的係統性變革,減輕廣大家長的教育焦慮和教育負擔,推動學生學習回歸校園。[詳細]
  • 精準減負要摸清教師負擔“底牌”

    “雙減”政策出台後,各地各校積極貫徹落實,在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緩解家長焦慮方麵取得積極進展。隨著“雙減”工作的深入推進,一直困擾教師的負擔過重問題更需引起重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