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終身教育體係構建高校義不容辭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xi) 的現代教育體(ti) 係”,“十四五”規劃提出“發揮在線教育優(you) 勢,完善終身學習(xi) 體(ti) 係,建設學習(xi) 型社會(hui) ”。近年來黨(dang) 和國家係列文件的出台,為(wei) 終身學習(xi) 體(ti) 係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行動遵循。高校作為(wei) 建設教育強國的主力軍(jun) ,理應主動擔當作為(wei) ,為(wei) 構建終身教育體(ti) 係、促進學習(xi) 型社會(hui) 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終身教育體(ti) 現了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教育思想的光芒。中國自古以來非常重視教育,雖然沒有明確提出“終身教育”的概念,但有教無類、學不可以已等教育思想都在提醒我們(men) :人的發展是持續漸進的過程,隻有不斷學習(xi) 才能達到人生更高的境界;教育的對象、方法、時間、空間應不受限製,注重廣泛性和開放性。
終身教育符合新時代人民群眾(zhong) 對教育的需求。終身教育與(yu) 每個(ge) 個(ge) 體(ti) 成長密切相關(guan) ,貫穿人生各個(ge) 階段,涵蓋學校內(nei) 外進行的全部教育活動。伴隨著知識的爆炸增長、科技的突飛猛進,終身學習(xi) 逐漸成為(wei) 時代和個(ge) 人發展的“剛需”。麵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社會(hui) 成員日趨多元化、多樣化、個(ge) 性化的教育需求,僅(jin) 僅(jin) 依靠階段性、指向單一的學校教育已越來越難以滿足,這就需要政府、社區、家庭、社會(hui) 力量等共同參與(yu) 服務全民終身學習(xi) 的隊伍,構建多元主體(ti) 協同、多維服務指向、多種手段並舉(ju) 的教育體(ti) 係,讓教育平等麵向全體(ti) 人民,真正實現“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
終身教育是我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必需之舉(ju) 。作為(wei) 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我國要完成從(cong) 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的轉變,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的發展為(wei) 中心,平等關(guan) 注每一位社會(hui) 個(ge) 體(ti) ,服務全體(ti) 國民的素質提升。對此,需要政府充分發揮推進主體(ti) 作用,從(cong) 國家層麵加強頂層設計和方向引領,加快政策完善和機製構建,加大教育投入和資源整合;需要持之以恒地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打破各種教育類型和教育形式之間的壁壘,形成教育體(ti) 係相互融通,學習(xi) 成果互認互轉,學習(xi) 資源開放共享,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主動應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xing) 信息技術,從(cong) 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到教育技術、教育方法進行全方位提升,構建麵向每一位公民、更加靈活便捷的自主網絡學習(xi) 平台。
終身教育還是新時代高校應有的責任擔當。高校是社會(hui) 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wei) 國民教育體(ti) 係的最高層次,高校在終身教育體(ti) 係構建中應發揮積極作用。
首先,高校可以為(wei) 終身教育實施提供物質保障。高校不僅(jin) 擁有大量先進的教學、科研和實驗設施,以及校舍、圖書(shu) 館、體(ti) 育場館、報告廳等辦學資源,而且學科門類齊全,專(zhuan) 業(ye) 涉及廣泛,師資力量雄厚,學習(xi) 氛圍濃鬱,有條件為(wei) 全體(ti) 社會(hui) 成員提供多樣化的教育服務,滿足其多元化的學習(xi) 需求。
其次,高校可以為(wei) 終身教育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作為(wei) 人才培養(yang) 、文化傳(chuan) 承的重要基地,高校不僅(jin) 能將終身教育理念貫穿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引導大學生樹立終身學習(xi) 的觀念,激發其終身學習(xi) 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而且可以通過大學生將這一理念廣泛傳(chuan) 播、滲透到社會(hui) 的各個(ge) 角落和人群之中,提高整個(ge) 社會(hui) 對終身學習(xi) 重要性的認識。同時高校能夠根據國家對終身教育發展的需求源源不斷地為(wei) 其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的人才隊伍,推動終身教育教學水平、管理能力的持續提升。
再其次,高校可以為(wei) 終身教育研究提供平台保障。我國已將終身教育列入國家未來教育發展戰略。在終身教育發展中諸如如何統合各級各類教育形成完整的教育體(ti) 係,如何加強與(yu) 各學科間的交流交融推動終身教育學科建設,如何調動好發揮好各方力量協同推進終身教育實施,如何吸收借鑒中外優(you) 秀文化成果走好本土化發展之路等係列課題,亟須高校充分發揮科學研究的功能,引導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去研究,為(wei) 繼續教育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新的時代,服務終身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的目標,是高校義(yi) 不容辭的責任,任務艱巨、使命光榮。
(作者係桂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副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雙減”後如何真正提高教學質量?聽聽校長怎麽說
“雙減”政策背景下,課堂教學如何真正提高質量,讓作業量減下去的同時,學生能吃得飽、跟得上?[詳細] -
山東省在全學段開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
記者在山東省委宣傳部29日召開的貫徹“兩個結合”深入推動“兩創”座談會上獲悉,山東已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中小學地方課程,省內高校開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通識課程。[詳細] -
突破職教困境實現“彎道超車”
“職業教育還存在投入少,底子薄,差異巨大等問題。”近日,在由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主辦的“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