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新課堂達標”行動助“雙減”落地見效

發布時間:2021-12-16 14:52: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短短一個(ge) 月,市、區兩(liang) 級已在學校舉(ju) 辦4次教研活動,學校今年承辦的教研活動趕上了前幾年的總和。”近日,山東(dong) 省棗莊市第四十中學校長陸繁偉(wei) 告訴記者,這源於(yu) 全市深入開展的中小學“新課堂達標”行動。

  棗莊市自2019年開始在全市中小學開展“新課堂達標”行動,以課堂為(wei) 切入點,以教師達標為(wei) 突破點,開啟了全市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目前,“新課堂達標”行動已成為(wei) 推動“雙減”落地的利器。

  “當前是中小學全麵落實‘雙減’的關(guan) 鍵期,我們(men) 聚焦‘提高棗莊教育質量’這一改革目標,探索三級教研一體(ti) 化、城鄉(xiang) 聯研一體(ti) 化、學科團隊一體(ti) 化3種實施途徑,以‘設計、引領、推進、管理、評價(jia) ’5個(ge) 機製為(wei) 抓手,全麵構建棗莊市中小學‘新課堂達標’工作推進模式,向45分鍾要質量,力爭(zheng) 上好每一堂課,全力打造市域教學改革樣板。”棗莊市教育局副局長、市教科院院長鄧淇說。

  棗莊市教科院副院長單波介紹,根據調研統計,前幾年棗莊市中學生的學業(ye) 水平合格率低位徘徊,折射出課堂效率較低,課堂合格率、達標率偏低,解決(jue) 教師理念落後、課堂效率低下、育人不到位的問題迫在眉睫。

  教研員作為(wei) 教師隊伍的“關(guan) 鍵少數”,是全麵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力量。棗莊將打造“研究接地氣、指導有底氣”的教研隊伍作為(wei) 重中之重,2020年遴選了一批優(you) 秀教師作為(wei) 兼職教研員,專(zhuan) 兼結合加強教研隊伍。在近兩(liang) 年的時間裏,市教科院教研員每周都深入學校蹲點教研,開展各類教研活動400餘(yu) 人次。

  築牢“新課堂達標”陣地,還要有得力的平台。棗莊通過搭建“區域聯動、學校聯研、學科聯建、網絡聯通”四大平台,分階段、分專(zhuan) 項全麵推進“新課堂達標”行動開展。比如,在探索區域校際合作發展上,棗莊建立了“1+X”城鄉(xiang) “學校聯研共同體(ti) ”平台,全市分區(市)分學段建立起80個(ge) 城鄉(xiang) “學校聯研共同體(ti) ”、43個(ge) “學校自主聯研共同體(ti) ”,涵蓋所有中小學,形成聯研共同體(ti) 發展“製度鏈”“人才鏈”和“資源鏈”,實現了學校管理、教師發展、教育資源、考核評價(jia) 一體(ti) 化的“組團式”新型城鄉(xiang) 教研發展模式。

  2020年初,棗莊市正式啟用“空中課堂”,立足教學現代化,建起了集“教、學、研、測、管、評”一體(ti) 化的棗莊智慧教育雲(yun) 平台。借助該平台,棗莊給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ge) 高質量的課程資源示範平台,並組織遴選特級教師、齊魯名師、省市教學能手等精心錄製“空中課堂”,提供優(you) 質課例,並開展智慧課堂研究,促進減負增效。

  “智慧教育雲(yun) 平台的應用貫穿課前、課中、課後和假期教學全流程,實行混合式教學。同時,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係統,進一步探索構建了‘互聯網+聯研共同體(ti) ’發展新機製,促進個(ge) 性化精準教學,全麵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棗莊市教科院信息中心主任朱士雪說。

  棗莊還在推進“新課堂達標”中建立完善設計機製、引領機製、推進機製、管理機製和評價(jia) 機製,不斷完善市、區(市)、學校三級教研網絡,建立教研支撐引領機製,組建了38個(ge) 市級學科中心團隊、556個(ge) 學科工作室,形成了以近萬(wan) 名骨幹教師為(wei) 主的學科孵化群,確保“新課堂達標”工作在一線實踐中取得實效。“借‘新課堂達標’東(dong) 風,我們(men) 也建立了自己的學科工作室,並吸納校內(nei) 骨幹教師積極參與(yu) ,形成了全覆蓋、無死角、專(zhuan) 兼結合的‘新課堂達標’行動推進網絡,有效促進了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棗莊市初中曆史兼職教研員陳娜說。

  棗莊市還相繼建立起“學科團隊月教研製”“工作室周教研製”等一係列教研製度,不斷促進學校由教學管理向課程管理轉變,教師的業(ye) 務素質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駛入了輕負高效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河北成安:無證學校擠垮合法學校?

    中央財政投資100多萬元修建的小學綜合樓,用了3年就已廢棄。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采訪時,發現了這一蹊蹺的現象。 [詳細]
  • 把社會實踐融入時代的春風裏

    “暑假裏,同學們通過社會實踐講好中國故事。今天,我把他們的故事帶到這裏。”12月9日,南京大學拉貝日記與和平城市團隊帶隊教師陳民,向數十所高校的教師展示了一則團隊活動的短片。[詳細]
  • 根治青少年網癮需要標本兼治

    很難相信,在全民聲討山東臨沂網癮戒治中心5年之後,以教育、矯正為偽裝,以殘忍的體罰、虐待為手段,私自、非法“改造”青少年“越軌”行為的機構又一次死灰複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