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新起點上接續奮鬥——各地穩產業促就業鞏固脫貧成果觀察
2022年經濟形勢和就業(ye) 形勢依然嚴(yan) 峻複雜,做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ye) 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挑戰。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明確,2022年將確保脫貧人口就業(ye) 規模超過3000萬(wan) 人。這3000萬(wan) 人的就業(ye) 崗位中大部分將由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支撐和吸納。
新春伊始,各地積極多措並舉(ju) 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以產(chan) 業(ye) 促就業(ye)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銜接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全麵落實產(chan) 業(ye) 就業(ye) 幫扶
“蜜一樣的幸福生活滋潤著我,拉祜人縱情歌唱……”
虎年春節,雲(yun) 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老達保村歌聲嘹亮,來自全國約4萬(wan) 名遊客在這裏歡度假期。
瀾滄縣地處雲(yun) 南省西南邊陲,是全國160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之一。拉祜族為(wei) 直過民族,以拉祜歌舞為(wei) 特色的老達保村靠發展旅遊脫貧,如今正成為(wei) 網紅村寨。
“實踐證明,就業(ye) 是瀾滄縣增加群眾(zhong) 收入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關(guan) 鍵性舉(ju) 措。”雲(yun) 南省瀾滄縣縣委書(shu) 記楊中興(xing) 說,2021年通過健全機製促就業(ye) 、提升技能保就業(ye) 、培養(yang) 能人帶就業(ye) 、強化服務穩就業(ye) ,實現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ye) 8.97萬(wan) 人,占全縣脫貧勞動力總數的65.07%,人均實現勞務收入15920元,做到脫貧人口就業(ye) 規模穩定、勞務輸出不減,真正讓脫貧勞動力“輸得出、留得住、有收入、寄得回”。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劉煥鑫近日指出,當前還存在部分脫貧人口就業(ye) 穩定性不高、脫貧勞動力技能欠缺、部分幫扶車間經營困難、公益崗位降幅較大等問題,要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麵勝利後,我國確定160個(ge)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並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製,落實產(chan) 業(ye) 就業(ye) 幫扶等措施。來自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脫貧勞動力通過務工就業(ye) 3145萬(wan) 人,比2020年底增長4.2%。其中,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627.5萬(wan) 人,比2020年底增長5.7%。
引入企業(ye) 注入源頭活水
春節假期剛過,江蘇省連雲(yun) 港市灌南縣張店鎮馬台村還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中。
這個(ge) 春節村民王以梅過得格外開心:“住上新房子,正好迎娶新媳婦上門,真是雙喜臨(lin) 門呢!”
“水、電、路樣樣通,旁邊還有健身廣場,買(mai) 東(dong) 西幾步路就到了。”王以梅邊介紹她家白牆黛瓦的兩(liang) 層小樓,邊發喜糖給鄉(xiang) 親(qin) 們(men) 。
張店鎮所在的灌南縣是江蘇省12個(ge) 省內(nei) 重點幫扶縣之一。近年來,當地不斷加快推進新型農(nong) 村示範社區建設步伐,大力推進農(nong) 房改善,農(nong) 村麵貌煥然一新。去年6月底,張店鎮在江蘇省委駐灌南幫扶工作隊的支持下,新型社區一期工程全部建成,146戶村民入住。
安居更要樂(le) “業(ye) ”,發展才是群眾(zhong) 穩定增收的關(guan) 鍵。張店鎮圍繞板材、食品、機械製造等領域夯實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產(chan) 業(ye) 園區,在健全產(chan) 業(ye) 鏈的同時,也為(wei) 當地留守勞動力提供了就業(ye) 機會(hui) 。
“以前一直都在外地工作,現在年齡大了,正好到家門口的企業(ye) 工作,每個(ge) 月4000元左右的收入,非常滿意。”今年45歲的丁如霞是馬台村村民,已在當地工業(ye) 園區內(nei) 企業(ye) 務工一年多。
丁如霞務工的這家企業(ye) ,是入駐張店鎮工業(ye) 園區的第一批企業(ye) ,解決(jue) 了60多名留守勞動力的務工問題。去年,張店鎮招商引資9個(ge) 項目,6個(ge) 投資超億(yi) 元,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硬支撐”。張店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周鵬介紹:“今年計劃引入更多高精尖企業(ye) 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源頭活水。”
產(chan) 業(ye) 連著就業(ye) ,是群眾(zhong) 穩定增收的重要支撐。據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介紹,2021年中央財政銜接資金用於(yu)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的比例已達到50%,2022年還將繼續提高,發展壯大脫貧地區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重點支持幫扶產(chan) 業(ye) 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強化龍頭帶動,促進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
平台經濟賦能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來自甘肅慶陽的白瑋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4年來通過在北京做一名外賣平台騎手實現穩定脫貧,“上班靈活,收入穩定,平均每月8000多元,可以負擔兩(liang) 個(ge) 孩子的生活費、老人的醫藥費”。
算法派單,線上接單,線下幹活……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動城鄉(xiang) 之間資源、機會(hui) 等均等化發展。美團數據顯示,脫貧攻堅期間,累計近60萬(wan) 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成為(wei) 平台騎手實現就業(ye) 增收。
互聯網平台的大數據折射出鞏固脫貧、推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新動能。截至目前,國家級電商平台“832平台”累計銷售832個(ge) 脫貧縣農(nong) 產(chan) 品超過200億(yi) 元,幫助230萬(wan) 農(nong) 戶鞏固脫貧成果。
數字鄉(xiang) 村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戰略方向。不久前印發的《數字鄉(xiang) 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從(cong) 數字基礎設施升級行動、智慧農(nong) 業(ye) 創新發展行動、新業(ye) 態新模式發展行動等8個(ge) 方麵進行部署。
蓬勃發展的數字技術帶來全新的發展方式,促進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交易的數字化轉型。2022年,各大平台加速布局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拓寬脫貧群眾(zhong) 就業(ye) 渠道,促進穩定增收。
在源頭生產(chan) 端,平台利用大數據探索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分級標準,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化發展,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在農(nong) 村創業(ye) 者培訓方麵,實施“幸福鄉(xiang) 村帶頭人計劃”,目前該項目在全國30個(ge) 省份培訓了超過100名鄉(xiang) 村創業(ye) 者,帶動鄉(xiang) 村上百萬(wan) 人增收和就業(ye) ;在鄉(xiang) 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麵,平台設立縣域互聯網就業(ye) 崗位,引入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吸引年輕人返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
農(nong) 村電商、移動社交、數字娛樂(le) ……數字技術和平台經濟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來全新的發展方式和治理方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版畫與版式之美——西藏版畫家周玉平的技術美學觀
2021年秋冬時節,經由西藏美協舉薦,筆者有幸采訪了西藏版畫家周玉平先生。雖然相識多年,但作為工作性質的交流尚屬首次。 [詳細] -
深化合作 共建共贏
近日,由中國證券業協會、西藏證監局、華林證券與西藏大學財經學院共建的“一會、一局、一司、一校”“四合一”投教合作機製正式在西藏大學落地。[詳細] -
日喀則市大力培養鄉村振興行家裏手
為確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日喀則市緊盯村(社區)“兩委”換屆後村幹部隊伍建設,堅持把教育培訓作為提升能力素質的重要舉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