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考研熱背後是年輕人奮鬥的渴望

發布時間:2022-03-16 14:49: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今年研究生招考工作引發熱議。據媒體(ti) 報道,在總數高達450多萬(wan) 人的在校考研大軍(jun) 中,估計上線的隻有130萬(wan) 人左右。通過比較發現,今年考研人數達到曆史新高,占應屆畢業(ye) 生一半還多,盡管招生規模比去年的106萬(wan) 有所增加,是2015年研究生招生規模的兩(liang) 倍,但依然競爭(zheng) 激烈。人們(men) 不禁感歎考研越來越難了。針對考研熱,業(ye) 內(nei) 外有許多看法和爭(zheng) 議。有人認為(wei) 是學曆通脹,文憑貶值,教育高消費;有人認為(wei) 是年輕人逃避就業(ye) 難;有人認為(wei) 是唯名校唯學曆誤導,是典型的功利主義(yi) ;還有人認為(wei) 研究生數量過多,會(hui) 影響教育質量等。

  上述看法可能都有一定道理,因為(wei) 造成考研熱的原因很複雜,關(guan) 鍵是如何透過現象看到實質。不難發現,不少人對考研熱持消極論調和悲觀態度。然而,他們(men) 忽視了一個(ge) 最重要的方麵,那就是考研熱也反映出年輕一代心懷理想、誌存高遠、不甘平庸、積極進取。考研無論成功與(yu) 否,其目標、過程與(yu) 結果,對考研者今後的工作、學習(xi) 、生活、事業(ye) ,都是一次難得的人生曆練,一筆寶貴的財富。

  上個(ge) 世紀90年代,社會(hui) 上曾經流傳(chuan) 過“垮掉的一代”的說法,普遍唱衰當時出生的獨生子女們(men) ,認為(wei) 他們(men) 嬌生慣養(yang) 、不思進取、經不起挫折失敗。事實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高鐵風馳、神舟上天、蛟龍入海、抗洪搶險、疫情防控……哪裏缺少過年輕人的身影?哪裏不是年輕人的主場?他們(men) 不但沒有垮掉,而且勇敢地挑起了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重任。今天,我們(men) 麵臨(lin) 著兩(liang) 個(ge) 大變局的雙重考驗,國家經濟從(cong) 高速發展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轉變,需要更多的有為(wei) 青年掌握現代科技知識與(yu) 文化,報效祖國、服務人民。求知永無止境,年輕人考研說明他們(men) 不滿足於(yu) 現狀,渴望進一步發展和提高。雖然他們(men) 心態各不相同,但實屬正常、無可厚非。

  當然,對於(yu) 考研熱,我們(men) 要因勢利導。其一,國家要為(wei) 年輕人提供更多的成長機會(hui) ,搭建更廣闊的成才平台。一方麵,以現代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為(wei) 代表的知識經濟快速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需要適當擴大研究生教育規模。另一方麵,我國高等教育入學率已連續三年突破50%,步入普及化階段。隨著入學率逐年提升,人們(men) 也需要接受更多更高更優(you) 的教育,學曆向研究生教育延伸是必然現象。這無論對個(ge) 人還是國家社會(hui) ,意義(yi) 均非同尋常。如果說昔日的高考改變了個(ge) 人的命運,從(cong) 而改變了國家的命運,那麽(me) 當今的考研將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個(ge) 人命運和國家民族命運。

  其二,探索研究生分類考試和分類培養(yang) ,推進研究生教育多樣化和特色化發展。經過多年發展與(yu) 改革,高等教育結構日益多樣,在功能、培養(yang) 目標和專(zhuan) 業(ye) 結構方麵定位各不相同,既有學術型和研究型,也有應用型和職業(ye) 型,研究生教育同樣如此。研究型大學早已不單純培養(yang) 學術研究型人才,有的專(zhuan) 業(ye) 學位規模遠超學術型培養(yang) 規模,更有相當一批地方高校擔負著應用型研究生培養(yang) 任務。因此,研究生招生考試必須分類,不能僅(jin) 憑同一張考卷統一劃定錄取分數線,而應該筆試、麵試、學術考試、技能考試、實踐考試等多種考試方式相結合。課程體(ti) 係與(yu) 教育教學方法上也必須分層分類,針對不同類型的研究生分類培養(yang) ,防止人才培養(yang) 單一化。

  其三,改革畢業(ye) 生畢業(ye) 要求。由於(yu) 研究生教育規模擴大和培養(yang) 模式多樣化,需要改變以往單一的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畢業(ye) 論文與(yu) 畢業(ye) 設計要求。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製定學生畢業(ye) 要求。以培養(yang) 學術型和研究型人才為(wei) 主的高校,可強調研究生學位論文與(yu) 畢業(ye) 設計。以培養(yang) 應用型和實踐型人才為(wei) 主的高校,可重點強化課程教學、實踐實習(xi) 、考試與(yu) 平時測驗,實行學分製、淘汰製和榮譽學位製。此外,高校要正確處理好學生考研與(yu) 正常學習(xi) 的關(guan) 係、升學深造與(yu) 就業(ye) 的關(guan) 係,不能因為(wei) 考研而放鬆教育要求,更不應犧牲那些不考研的學生的權益。

  (作者係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