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市博物館、科普體驗館提升服務水平
展品豐(feng) 富、內(nei) 涵深厚的博物館,往往濃縮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曆史精髓,成為(wei) 城市的文化地標。近年來,我市博物館事業(ye) 蓬勃發展,博物館功能逐漸完善、科普體(ti) 驗館建設初現規模,公共文化的服務水平持續提升,拉薩文化名片正被日益擦亮。
藏曆新年前後,女畫家雍忠卓瑪的《以心為(wei) 印畫展》在西藏犛牛博物館開幕。這位身殘誌堅的女畫家用一幅幅直擊人心的抽象畫作,溫柔卻有力地表達了自己從(cong) 迷茫到堅定的心路曆程。畫展開幕當天,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前來參觀。
拉薩市美協副主席昂桑說:“我覺得她的作品非常好。第一次看到她的作品時,覺得她眼光很新銳,作為(wei) 一名唐卡畫師,她表達繪畫的方式很有當代風格,繪畫的思路觀點非常超前。”
近年來,為(wei) 拉近與(yu) 公眾(zhong) 的距離,更好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西藏犛牛博物館不斷推出各類公教活動。目前,除了周一,西藏犛牛博物館全年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開放。截至目前,西藏犛牛博物館藏品數量達6812件(套),走進西藏犛牛博物館,遊客可以看到有完整保存的128個(ge) 犛牛頭骨及不同時代以犛牛為(wei) 主題的藝術作品,有犛牛皮帳篷、牛皮船、久遠年代裏的犛牛製品等等,這些館藏珍品,形象地展示了高原的文化符號。
西藏犛牛博物館社教部負責人次仁多吉介紹:“2021年,西藏犛牛博物館共接待觀眾(zhong) 55500餘(yu) 人次。2022年,我們(men) 會(hui) 在提升館藏的同時,繼續挖掘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內(nei) 涵,充分發揮館藏優(you) 勢,策劃推出係列臨(lin) 時展覽,包含學術、藝術、愛國主義(yi) 教育等內(nei) 容,歡迎大家到犛牛博物館參觀。”
如今在拉薩,節假日和親(qin) 朋好友去博物館了解曆史文化,學習(xi) 科學知識已成為(wei) 一種休閑方式。和西藏犛牛博物館一樣,坐落於(yu) 堆龍德慶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藏域星球天文體(ti) 驗館,也吸引了眾(zhong) 多市民和遊客。這座以天文為(wei) 主題的科普體(ti) 驗館,把公共文化服務放在首位,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打造“數字體(ti) 驗館”,不斷提升教育功能,在城市中,傳(chuan) 播著科普文化的正能量。
藏域星球天文體(ti) 驗館策劃仁青拉姆告訴記者:“我們(men) 館內(nei) 有很多有趣的項目供遊客朋友體(ti) 驗。館內(nei) 有西藏首家球幕影院,大家可以在這裏觀看關(guan) 於(yu) 宇宙的影片;還有3D劇院,前來參觀的許多小朋友很喜歡在劇院看關(guan) 於(yu) 恐龍的科普電影。除此之外,場館一到四層還有很多特色展項,期待大家前來探索。”
近年來,拉薩市始終堅持政府主導、社會(hui) 參與(yu) ,充分調動社會(hui) 力量建設城市博物館、體(ti) 驗館等,打造了西藏犛牛博物館、藏域星球天文體(ti) 驗館、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博物館、唐卡博物館等一批服務群眾(zhong) 文化生活的博物館和體(ti) 驗館,不僅(jin) 在城市規劃、文化旅遊、民俗傳(chuan) 承等方麵尋求融合,又在陳展方式、宣傳(chuan) 方式上尋求創新,滿足了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更高水平的文化需求,展現了文化古城的無限魅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少年“參政議政”,從模擬提案開始
“博物館為中小學生服務時,需要提供特色講解”,3月8日中午,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模擬政協團隊隊長楊鈞天趁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張頤武午休時。[詳細] -
青海省生態文明浸校園
青海省西寧市七一路小學作為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學校,一直以來秉承著“生態立校·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主題活動、校本教材和校園文化建設上進行了一係列探索。[詳細] -
西藏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館奧林匹克紀念館對外開放
近日,記者了解到,西藏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館對外開放了奧林匹克紀念館,展出與奧運會相關的藏品2000多件,廣大市民群眾可前往近距離參觀,感受奧運精神和體育文化。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