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青海省生態文明浸校園

發布時間:2022-02-28 15:37:00來源: 青海日報

  青海省西寧市七一路小學作為(wei) 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學校,一直以來秉承著“生態立校·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主題活動、校本教材和校園文化建設上進行了一係列探索,建立起獨具特色的生態教育模式。

  一走進教學樓,生態“四廊”文化牆映入眼簾,教學樓一至四層的樓道分別展示著學生創作的祁連山生態山水畫。在19個(ge) 特色班級門口,配有不同主題的祁連山動植物介紹,展現“孩子們(men) 眼中的青海、孩子們(men) 眼中的祁連山”。宣傳(chuan) 櫥窗、班級名片、書(shu) 畫作品……都成為(wei) 宣傳(chuan) 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的平台。學校還建設生態博物館、生態體(ti) 驗館,運用自然實驗、森林書(shu) 吧、VR全影的手段,構建以“多樣共生·自主發展”為(wei) 理念的生態課程體(ti) 係。

  校長王紅梅介紹說:“我們(men) 研發了‘1+X’生態教育課程,課程中的‘1’是青海省環境教育協會(hui) 編寫(xie) 的《走進祁連山國家公園》讀本,其內(nei) 容包括公園內(nei) 的森林、濕地、草原、荒漠等生態係統類型及野生動植物資源情況等,‘X’是由‘1’拓展延伸出的相關(guan) 生態課程。”根據學生年齡段的特點,分低、中、高三個(ge) 階段實施,一、二年級以認知為(wei) 主,三、四年級側(ce) 重實踐,五、六年級通過學生參加祁連山國家公園基地研學活動鍛煉調研能力。

  “白唇鹿是一種典型的高寒動物,棲息地海拔在3000至5000米,植被主要是高山針葉林和高山草甸……”課間休息時,四年級一班的馬宋子乾在班門口的彩繪牆前給同學們(men) 介紹白唇鹿。自從(cong) 學校開設生態課程,學生們(men) 逐漸愛上了祁連山的動植物。

  詩歌、石頭畫、手繪等生態主題社團使學生的課外生活更加豐(feng) 富。“我愛花,我愛草,我愛祁連風景好……”詩歌征集活動中,三年級三班的李昊洋念起了自己創作的詩。自然課堂上,一年級二班的黃雨婷在本子上畫了一隻可愛的藏狐,有的學生畫了祁連山風景,有的畫了大馬營草原的生物……每個(ge) 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傳(chuan) 達著對祁連山生態環境的喜愛。

  學校無閑處,處處皆育人。七一路小學以生態教育推動校園文化建設,讓廣大師生樹立起保護祁連山、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將“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和知識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