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 | 短評:63年看西藏,真實與發展該如何統一?
“3·28”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63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美國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1965年出版的《百萬(wan) 農(nong) 奴站起來》一書(shu) ,仍是今天外界了解西藏民主改革曆史的首選讀物之一。
這部書(shu) 用十二個(ge) 章節回憶了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如火如荼的1959年,外國記者團一行對雪域高原的一手近距離觀察。著名國際記者伊斯雷爾·愛潑斯坦當年為(wei) 該書(shu) 寫(xie) 英文版序言時評價(jia) ,作者“把接近真實和實際的發展真實地統一起來了”。
然而這種辯證的統一,在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已超過一甲子的今天,依舊難能可貴。在西方一些媒體(ti) 看來,西藏於(yu) 今時仍不完全是真實的、物質的存在,很多時候依舊是想象的、虛擬的。思維慣性乃至刻意誤讀,裹挾著西方看待西藏的眼光。這片雪域高原或許隻有他們(men) 想象中的真實,他們(men) 不承認或者不願意看到“實際的發展”。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對東(dong) 方主義(yi) 、後殖民主義(yi) 及文化霸權主義(yi) 批判的深入,西方語境影響下的西藏印象引起廣泛反思。人們(men) 認識到所謂精神化、香格裏拉化的西藏本不存在,這裏傳(chuan) 襲千年的農(nong) 奴製、封建製社會(hui) 並非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不重物質的人間淨土。
斯特朗的書(shu) 名“百萬(wan) 農(nong) 奴站起來”放在1959年是恰如其分的,她的觀察是,彼時的西藏正在推動的革新“如同大地複蘇一樣充滿活力”。作者看到,在封建農(nong) 奴製度下封凍了幾百年的土地煥發了青春。一張理想的圖景正在描繪——西藏人民已命運在握,他們(men) 在建設一個(ge) 民主的西藏。
事實上,這樣的圖景今天正在西藏各族民眾(zhong) 的踐行中實現,或者說高原上的人們(men) 已經能清晰看見其輪廓。
形態神秘、內(nei) 容豐(feng) 富的西藏文化發展或可作為(wei) 例證。持續至上世紀中葉的西藏原始社會(hui) ,集政教大權於(yu) 一身、占總人口不到5%的農(nong) 奴主占有著全部的文化教育資源,壟斷西藏的物質精神財富。即使是當時上層社會(hui) 的婦女及在大昭寺等重要寺廟負責管理事務的僧人,也“基本是文盲”,不能看報或閱讀任何現代書(shu) 籍。
凝固到窒息的西藏社會(hui) 活力,因民主改革帶來的社會(hui) 流動而產(chan) 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西藏建立起五級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文化產(chan) 業(ye) 帶動各類產(chan) 業(ye) 示範區建設,產(chan) 值超過60億(yi) 元人民幣。舊西藏的文盲率高達95%,現代教育體(ti) 係在西藏建立後,普通民眾(zhong) 可享受15年公費教育,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也提高至13.1年。
把西藏和藏傳(chuan) 佛教虛擬化、過度浪漫化甚至“異域情調化”無助於(yu) 切實理解西藏和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在世界屋脊建設天堂”是1959年西藏街頭的一句標語,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讚當時對包括斯特朗在內(nei) 的記者團說,“西藏人民從(cong) 現在起將走向幸福”。63年後的今天,西藏迎來光明、走向幸福就是“實際的發展”。西藏的美好屬於(yu) 中國,也屬於(yu) 世界。中國政府致力持續建設世界屋脊的決(jue) 心,相信為(wei) 更多人所樂(le) 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法治宣傳進校園 護航青春助成長
為持續提升廣大在校師生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築牢安全防線,正確處理各類網絡消息、鏈接和電話,確保在校師生的人身、財產安全。[詳細] -
納木措環湖科考暨羌塘遊牧文化 深度調查第二階段工作專題會議召開
近日,納木措環湖科考暨羌塘遊牧文化深度調查第二階段工作專題會議在市委宣傳部召開。 [詳細] -
江蘇省援藏幹部人才大會舉行
3月26日上午,江蘇省第九批援藏前方指揮部召開援藏幹部人才大會。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