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之花開遍校園
對白瑪潘德來說,今年的“六一”兒(er) 童節過得格外有意義(yi) 。因為(wei) 在這一天,他所在的班級獲得了下亞(ya) 東(dong) 鄉(xiang) 小學2022年度“民族團結進步班”榮譽稱號。
8歲的白瑪潘德,是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下亞(ya) 東(dong) 鄉(xiang) 小學一年級學生。整個(ge) 上半年,白瑪潘德和同學們(men) 都在積極參與(yu)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我們(men) 大家一起學唱《愛我中華》《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等歌曲,一起講民族團結故事,還和解放軍(jun) 叔叔一起玩遊戲,體(ti) 驗他們(men) 的生活。”白瑪潘德說,最令他感到自豪的,還是成為(wei) 了學校民族團結長廊的一名解說員。
“我們(men) 學校的民族團結長廊創建於(yu) 2022年4月,投資近5萬(wan) 元,依據走廊格局設計為(wei) ‘一’字型,取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之意,共設置大小展板80餘(yu) 塊,分別展現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黨(dang) 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56個(ge) 民族文化簡介、自治區‘四個(ge) 創建’‘四個(ge) 走在前列’等重要內(nei) 容。”下亞(ya) 東(dong) 鄉(xiang) 小學校長格桑多吉介紹說,下亞(ya) 東(dong) 鄉(xiang) 小學民族團結長廊自投用以來,學校每周組織一個(ge) 年級學生參觀學習(xi) ,累計參觀人數達1300餘(yu) 人次。
下亞(ya) 東(dong) 鄉(xiang) 小學開展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隻是亞(ya) 東(dong) 縣師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一個(ge) 縮影。
“我們(men) 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鑄魂育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以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wei) 根本途徑,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貫穿教育全過程。”亞(ya) 東(dong) 縣委書(shu) 記紮西次仁說,亞(ya) 東(dong) 縣依托民族團結進步宣傳(chuan) 活動月、“小小石榴籽、殷殷中華情”主題教育活動等,在校園建築、道路、文化景觀等基礎設施建設中體(ti) 現民族團結進步相關(guan) 內(nei) 容,廣泛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積極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學校;在重要節日、學生畢業(ye) 等時間節點,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廣大師生講民族團結話、幹民族團結事、做民族團結人、創建民族團結班級;開展互幫互助活動,促進人人相親(qin) 、和睦相處;發現和宣傳(chuan) 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ti) 和典型個(ge) 人,用身邊人、身邊事來感化人、教育人、影響人,激勵廣大師生自覺做民族團結進步的維護者、促進者、模範者。
今年3歲的餘(yu) 翔毅小朋友,在亞(ya) 東(dong) 縣幼兒(er) 園小一班就讀。“和我一起玩的小朋友的名字我都能記得,白瑪央宗、次仁多吉……他們(men) 都是我的好朋友!”小家夥(huo) 掰著手指,開心地數著。六月的亞(ya) 東(dong) ,陽光溫暖,餘(yu) 翔毅小朋友和他的小夥(huo) 伴們(men) 在操場上快樂(le) 地玩耍,笑聲清脆,笑靨如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日喀則石刻藝術博物館開展重點石刻文物拓印工作
據悉,此次拓印石刻文物主要包括:充分體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題的碑刻石刻文物,曆史人物主題石刻造像和石刻題記。[詳細] -
日喀則市薩迦縣紮西崗鄉:宣講“以小見大” 思想“入腦入心”
日喀則市薩迦縣紮西崗鄉緊扣改進作風狠抓落實工作,從小處著手、向實處發力,創新推行“五小”宣傳工作法,積極動員青年幹部群眾投身“新時代、新使命、新思想、新征程”宣講活動。[詳細] -
日喀則市桑珠孜區高度重視幼教事業發展
日喀則市桑珠孜區高度重視幼教事業發展,以全麵推進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打造學前教育高地為主線,探索實施一整套創新舉措,實現鄉村幼兒園兒童入園率、大學生教師配備率、園所建設標準化率“三個100%”。[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