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西藏:廣袤田野孕育新希望

發布時間:2022-09-27 09:38:00來源: 西藏日報

  這是西藏農(nong) 牧業(ye) 發展增速的十年:糧食產(chan) 量於(yu) 2015年突破百萬(wan) 噸大關(guan) ,2021年達到106.15萬(wan) 噸;肉奶產(chan) 量81.07萬(wan) 噸,人均占有量多年位居全國前列;拉薩等主要城鎮夏秋、冬春季蔬菜自給率分別達到85%和65%左右;

  這是西藏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提質的十年:2020年,農(nong) 林牧漁業(ye) 總產(chan) 值達到233.53億(yi) 元,比2012年增加115.2億(yi) 元,翻了近一番;

  這是西藏農(nong) 牧民生活更加富裕的十年:2012年起,全區農(nong) 牧民年收入先後跨過6000元、7000元、8000元、9000元、10000元大關(guan) ,達到2021年的16935元,連續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連續7年保持全國增速第一;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和全國人民的無私支援下,在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西藏持續深化農(nong) 牧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全力以赴助推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保持了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穩中有進、農(nong) 牧區治理能力不斷提升、農(nong) 牧民收入增長勢頭強勁的良好發展態勢,農(nong) 牧民臉上個(ge) 個(ge) 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促進農(nong) 牧業(ye) 增效農(nong) 牧民增收

  今年4月底,西藏第一個(ge) 農(nong) 牧業(ye) 行業(ye) 區域公用品牌“西藏青稞”正式發布。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黨(dang) 組成員、副廳長張海波說,“西藏青稞”區域公用品牌的創建,將有效推動西藏青稞產(chan) 業(ye) 從(cong) 傳(chuan) 統走向現代、從(cong) 弱小走向強大,不斷推動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促進實現農(nong) 牧業(ye) 增效、農(nong) 牧民增收。

  十年來,西藏立足資源稟賦,著力發展青稞、犛牛、藏羊、蔬菜、奶業(ye) 、飼草、藏豬、藏雞、茶葉、葡萄十大高原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基地,通過申報認定龍頭企業(ye) 、開展農(nong) 牧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實施家庭農(nong) 牧場示範培育等工作,促進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蓬勃發展。截至今年6月,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分別達到165家、12730家,分別是2012年的1.63倍、13倍;家庭農(nong) 牧場達到9261家。

  與(yu) 此同時,西藏加快推進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步伐。到今年6月,全區累計獲批創建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4個(ge)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7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18個(ge)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分別達到52個(ge) 、27個(ge) ,白朗、波密、桑日、曲水、墨竹工卡5縣獲批創建農(nong) 業(ye) 現代化示範區,全域謀劃農(nong) 業(ye) 現代化趨勢正在顯現。

  綠色發展:農(nong) 牧區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保護

  “格桑塘”的寓意是“幸福美麗(li) 的開闊處”,位於(yu) 林周縣的格桑塘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裏,成群的犛牛悠然地吃著科學配比的飼草料,愜意地住在現代化養(yang) 殖大棚裏。這樣的飼養(yang) 方式,不僅(jin) 使犛牛增肥快,也能使附近的天然草地得到休養(yang) 生息。

  “在高原,既要產(chan) 出數量充足、質量安全的產(chan) 品,又要留住幹淨的水源、美麗(li) 的草原、和諧的家園,這就要求我們(men) 保護農(nong) 牧業(ye) 賴以發展的淨土、保護畜牧業(ye) 賴以發展的草原,大力發展草產(chan) 業(ye) ,促進奶業(ye) 和犛牛、綿羊產(chan) 業(ye) 向綠色、可持續和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發展。”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相關(guan) 負責人說道。

  西藏持續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製政策,將1.32億(yi) 畝(mu) 草原納入新一輪草補獎政策範圍,每年新增資金5.38億(yi) 元,大力轉變畜牧業(ye) 生產(chan) 方式,優(you) 化畜群結構,加大人工種草力度。2013年至今,全區總體(ti) 實現草畜平衡,確保天然草原得到休養(yang) 生息。

  2018年以來,西藏深入實施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開展以“四清兩(liang) 改”為(wei) 重點的村莊清潔行動,9個(ge) 縣先後被評為(wei) “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創建認定美麗(li) 宜居示範村莊275個(ge) 。截至2021年底,累計改造農(nong) 牧區戶用衛生廁所31.66萬(wan) 座,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58%,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綠色發展照進百姓生活。

  在此基礎上,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得到保護,“以農(nong) 養(yang) 畜、以畜促農(nong) ”循環農(nong) 業(ye) 、可持續農(nong) 業(ye) 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化肥、農(nong) 藥使用實現減量增效,廢棄農(nong) 膜回收利用、農(nong) 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工作穩步推進,高原大地上正譜寫(xie) 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魅力篇章。

  科技支撐:農(nong) 牧業(ye) 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

  “全家11口人,以前圍著土地打轉,打下的青稞就管個(ge) 飽。”看著80畝(mu) “藏青2000”穗頭低垂、稈高實壯,日喀則市江孜縣熱索鄉(xiang) 努康村年近花甲的石達說,“要想種地致富,還得靠良種選育和機械化耕種收。”2019年,石達加入了村裏的農(nong) 機合作社,“家裏富餘(yu) 勞動力外出務工,年收入從(cong) 2017年的10萬(wan) 元增加到現在的50多萬(wan) 元。”

  科技強,倉(cang) 廩實。經過十年的發展,西藏農(nong) 牧業(ye) 徹底走出了靠天吃飯、靠天養(yang) 畜的困局,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6.1%,科技進步貢獻率從(cong) 2012年的42%增長至“十三五”末的55.9%。

  十年裏,國家、自治區不斷加大農(nong) 牧業(ye) 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中央及自治區財政累計投入農(nong) 機購置補貼資金19億(yi) 元,對購置符合條件的機具實行應補盡補,補貼範圍已擴大到103個(ge) 品目,基本覆蓋農(nong) 牧區一二三全產(chan) 業(ye) 鏈。全區農(nong) 機裝備總量已突破52.46萬(wan) 台套,農(nong) 機總動力達到710.6萬(wan) 千瓦,農(nong) 業(ye) 機械化快速發展為(wei) 增強西藏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科技推廣運用中,西藏依托全區8000餘(yu) 名農(nong) 牧業(ye) 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力量,狠抓青稞良種“喜馬拉22號”“藏青2000”等品種推廣工作,全區青稞良種覆蓋率達到90.8%,年均改良牲畜30萬(wan) 頭(隻)以上,牲畜良種覆蓋率達到40.8%,農(nong) 牧業(ye) 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轉化與(yu) 應用。

  輕簡化、機械化、集約化綠色高產(chan) 高效生產(chan) 技術也成了“新寵”。2021年,示範推廣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麵積190萬(wan) 畝(mu) ,較2012年增長近3倍;設施農(nong) 業(ye) 麵積達到5.85萬(wan) 畝(mu) ,比2012年增加1.4萬(wan) 畝(mu) ,蔬菜品種120餘(yu) 種,農(nong) 牧業(ye) 科技正加速改變高原傳(chuan) 統種植養(yang) 殖方式。

  改革深化:農(nong) 牧業(ye) 發展活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以前覺得城裏才會(hui) 有公司,現在村裏也成立了公司,我還可以享受分紅。”拉薩市曲水縣南木鄉(xiang) 南木村村民紮朗笑著說道。紮朗說的公司是曲水南迦淨虹實業(ye) 責任有限公司,這是在曲水縣南木鄉(xiang) 南木村集體(ti) 經濟股份合作社的框架下,為(wei) 探索集體(ti) 經濟運營管理新方式而發起成立的村辦集體(ti) 公司。

  向改革要活力、要發展,已成為(wei) 高原兒(er) 女的共識。近年來,西藏積極開展農(nong) 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等改革工作,不斷激發農(nong) 牧業(ye) 發展新動能。農(nong) 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簽訂承包合同34.71萬(wan) 份,頒證率達到99.62%。691個(ge) 鄉(xiang) 鎮5427個(ge) 村(居)全麵完成清產(chan) 核資工作任務,確認村級、組級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266.48萬(wan) 人、17.7萬(wan) 人;成立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6172個(ge) 。

  目前,6個(ge) 自治區級農(nong) 村改革試驗區已完成第一輪試點任務終期評估,正在因地製宜編製新一輪改革試點方案。曲水縣國家級農(nong) 村改革試驗區正在開展“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建設改革”“探索農(nong) 業(ye) 大災保險、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改革”“探索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機製改革”3項新增試驗任務。此外,拉薩市曲水縣、山南市乃東(dong) 區宅基地製度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目前已完成階段性改革試點工作任務。

  務農(nong) 重本,國之大綱。在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農(nong) 牧業(ye) “強”、農(nong) 牧區“美”、農(nong) 牧民“富”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壯美畫卷正在雪域高原徐徐展開。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把知識播撒在故鄉的田野上

    “這些蔬菜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要從幾個方麵去分析原因……”在拉薩市曲水縣南木鄉江村蔬菜大棚內,首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阿乃正在為村民傳授種好蔬菜的秘訣。 [詳細]
  • 西藏圖書館舉辦第五十期“西圖講壇”公益講座

    近日,西藏圖書館在館內三樓學術報告廳舉辦第五十期“西圖講壇”公益講座。本次講座邀請西藏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主任達爾文·尼夏,作了題為“門當派創始人門拉頓珠研究中的幾個重要問題”的講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