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發揮智慧教育優勢滿足師生多元需求

發布時間:2022-09-29 15:31: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據《人民日報》報道,截至2022年9月初,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總瀏覽量近40億(yi) 次,總訪客量約6億(yi) 人次。近年來,慕課、網絡公開課、短視頻直播課等發展迅速,智慧教育因其獨特的課程形式、海量的課程資源、便捷的應用環境等顯著優(you) 勢,已成為(wei) 社會(hui) 公眾(zhong) 獲取知識的重要形式,成為(wei) 廣大教師和學生開展個(ge) 性化學習(xi) 、掌握所需知識、提升綜合能力的重要渠道,滿足了師生的多元選擇和多重需求。

  智慧教育的發展是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必然要求。近十年來,以慕課發展為(wei) 重要起點,我國智慧教育的發展進入彎道超車的時代。此後,物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雲(yun) 計算等前沿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智能設備、移動終端的廣泛應用,有效推動了新技術支持下的教育模式的變革和重構。

  智慧教育現已成為(wei) 新階段教育改革的新途徑和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指出教育信息化已進入了新的曆史發展階段,要開展智慧教育探索與(yu) 實踐,推動教育理念與(yu) 模式、教學內(nei) 容與(yu) 方法的改革創新,進而形成引領教育改革發展的新途徑。再加之,受疫情影響,智慧教育已成為(wei) 教育模式轉型發展的客觀需求,“停課不停學”“在家上網課”“相聚‘雲(yun) 課堂’”已成為(wei) 教育新景象,智慧教育的重要性和便捷性愈發凸顯,在線課堂與(yu) 實體(ti) 課堂的結合已成為(wei) 一種新常態,正在帶動教育模式、內(nei) 涵和外延深刻轉變。

  從(cong) 教育資源的普惠性來看,智慧教育快速發展和廣泛普及促進形成了“沒有圍牆的大學”,通過優(you) 質數字教育資源,為(wei) 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縮小數字鴻溝提供有效支撐。以率先發展的慕課為(wei) 例,其優(you) 質、便捷、開放、共享的特點,打破了傳(chuan) 統教育教學過程中時間和空間的限製,破除了高校間課程交叉融合的阻隔與(yu) 壁壘,開放式的無邊界學習(xi) 漸入主流,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使用國內(nei) 外頂尖大學的各類課程資源。近年興(xing) 起的短視頻平台也在助力拆除象牙塔的圍牆。近期,清華、北大、複旦等高校就在抖音上開設了100場“開學公開課”,覆蓋曆史、文學、數學、法律等多個(ge) 學科,有效滿足了不同學段、不同專(zhuan) 業(ye) 學生以及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高質量教育資源和課程知識的多元需求。

  智慧教育作為(wei) 課堂改革的抓手,還為(wei) 教師提供了深度學習(xi) 和廣泛涉獵的平台,有效促進了教學相長。相比於(yu) 傳(chuan) 統教育,智慧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主要焦點從(cong) 講台和黑板轉向了網絡資源庫存,可以借助智慧教育的海量課程資源籌備多元化的教學內(nei) 容、製定個(ge) 性化的教學方案。例如教師可在傳(chuan) 統授課過程中引入慕課、短視頻直播課、網絡精品課等與(yu) 教學內(nei) 容相匹配的智慧教育資源,再通過任課教師講授與(yu) 校外專(zhuan) 家講解相結合、線下教室教學與(yu) 雲(yun) 端課程學習(xi) 相結合、理論知識講解與(yu) 趣味片段輔助相結合等靈活多變的形式對教學內(nei) 容進行係統整合和拓展延伸,進而讓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完成對知識的係統性理解、重構、遷移和應用。既可以避免因部分教師課堂講授內(nei) 容缺失或講解不足而導致的學生知識結構殘缺,也可促進教師的深度學習(xi) 、自我提升和教學相長。

  當然,智慧教育在兼具諸多優(you) 勢,被廣大師生廣為(wei) 接受的同時,也帶來了教學評價(jia) 上的挑戰,如何跟進過程管理、檢驗教育成效、掌握學生能力提升情況等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因此,廣大教師在課堂使用中還應該通過關(guan) 注平台學習(xi) 記錄、電子簽到、線上測試、暫停問答、在線互動等形式加強立體(ti) 化考核,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xi) 興(xing) 趣,關(guan) 注學生的學習(xi) 進度,解決(jue) 學生的困惑難點,切實凸顯智慧教育的創新優(you) 勢,而不是隻圖省心省事,課程一放了之。

  (作者係西安科技大學通信學院教師)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