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做強高等教育 發力創新人才培養

發布時間:2022-09-29 15:33: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9月27日,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1+1”係列第十五場新聞發布會(hui) 。教育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十年來,教育普及水平不斷提高,國民受教育機會(hui) 進一步擴大,受教育程度進一步提升。2021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9年,比2012年增加1.0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24.9%,比2012年提高10.3個(ge) 百分點。全國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超過2.18億(yi) ,國民素質不斷提升。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高等教育把服務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作為(wei) 重要使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智力支撐,夯實了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強國建設的基礎,使得未來的新征程發展站到了更高的平台上,為(wei) 民族複興(xing) 注入了強勁動力。

  全國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超過2.18億(yi) ,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8年,代表著巨大的人才存量基礎。高等教育從(cong) 大眾(zhong) 化邁向普及化,推動了國民素質的提升,促進了勞動力人口專(zhuan) 業(ye) 化程度的提高,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智力支撐。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yang) 具有社會(hui) 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zhuan) 門人才,是為(wei) 社會(hui) 各行各業(ye) 培養(yang) 前端人才的教育。社會(hui) 擁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越多,發展的科學性、專(zhuan) 業(ye) 性、先進性就會(hui) 越強。麵向以創新為(wei) 顯著特征的數字化時代,高等教育與(yu) 社會(hui) 的創新聯係更為(wei) 直接,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思維層次和工作遷移能力就會(hui) 越強。巨大的存量決(jue) 定了未來巨大的潛力。

  在學總規模4430萬(wan) 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7.8%,預示著高級專(zhuan) 門人才後備軍(jun) 的強勁增量。增量代表著高等教育普及水平的不斷提高、國民受教育機會(hui) 的持續擴大和受教育程度的進一步提升,而且這些數據仍處於(yu) 上升通道之中。量變引發質變,高等教育在學規模和入學率的提高不僅(jin) 僅(jin) 是量的擴張,更是結構的變化,激發著質的升級。“雙一流”建設、普通高校向應用型轉型、高等職業(ye) 教育的類型發展等都進一步推動著高等教育的高質量體(ti) 係建設,使得高等教育體(ti) 係與(yu) 社會(hui) 經濟體(ti) 係更加契合。

  高層次人才培養(yang) 和高水平開放決(jue) 定著創新發展的高度。在學研究生333.2萬(wan) 人,其中在學博士研究生50.9萬(wan) 人,顯示了高層次創新人才的自主培養(yang) 能力;同181個(ge) 建交國普遍開展了教育合作與(yu) 交流,與(yu) 58個(ge) 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學曆學位互認協議,在冊(ce) 國際學生來自195個(ge) 國家和地區,展現了高等教育對外開放的程度。高等學校是天然的學習(xi) 型、開放型、創新型組織,培養(yang) 的高層次人才越多、開放程度越高,其創新性就會(hui) 越強。在大國戰略博弈加劇的今天,開放、創新對人才培養(yang) 和國家發展的意義(yi) 怎麽(me) 強調都不過分。

  不僅(jin) 是數量上的成就,十年來高等教育的發展重點仍然在以提高質量公平為(wei) 中心的內(nei) 涵式發展上,在人才培養(yang) 模式、學科專(zhuan) 業(ye) 調整、創新創業(ye) 教育、混合式教學、“破五唯”評價(jia) 等方麵進行了深入的改革,在思想政治教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nong) 科、新文科”建設、基礎科學發展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等方麵開展了廣泛的探索,有力地支持了國家經濟發展、社會(hui) 進步、產(chan) 業(ye) 升級和重點戰略實施。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蓄勢待發,數字化時代正在加速降臨(lin) ,國際格局發生深度調整,世界經濟結構開始重塑。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關(guan) 鍵在創新,基礎是人才。新興(xing) 技術越來越成為(wei) 國家發展的戰略要素,創新決(jue) 定未來,創新正在成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新動能和關(guan) 鍵力量。在這個(ge) 全新的數字化時代,傳(chuan) 統舊動能不斷衰減,靠學習(xi) 、模仿、跟蹤已經不行了,不創新必然受製於(yu) 人,必須以創新引領發展。高等教育與(yu) 社會(hui) 形成良性互動,圍繞高等學校形成了經濟的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大學真正進入了社會(hui) 中心、成為(wei) 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大學的意義(yi) 超越校園和大學本身,一流大學的影響跨越國界而成為(wei) “國之重器”。

  “為(wei) 誰培養(yang) 人、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麵向未來,我們(men) 要始終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方向,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培養(yang) 一流人才,在探索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完善高質量教育體(ti) 係、實現高水平開放等方麵再立新功。

  (作者:馬陸亭,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