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川西昌德村的“紅色+彩色”

發布時間:2022-12-02 11:05: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散落的藏寨、成群的牛羊、繽紛的彩林……位於(yu) 川西高原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是遊客心目中老牌的“自駕勝地”。11月1日,2022年四川紅葉生態旅遊節主會(hui) 場暨黑水縣第十屆冰川彩林生態文化旅遊季活動在這裏啟動。同時迎來的,還有阿壩州推出的超大力度旅遊優(you) 惠措施:從(cong) 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阿壩州國有4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實行全價(jia) 門票“買(mai) 一送一”,國有4A級以下旅遊景區門票全免。

  趁著這波“促銷”力度,胡師行又開始忙起來。整個(ge) 11月,擔任四川阿壩州黑水縣沙石多鎮昌德村第一書(shu) 記的她,每天的講解工作已經排滿了。

  昌德村位於(yu) 當年紅軍(jun) 翻越的昌德雪山腳下,這裏紅色底蘊深厚,是紅軍(jun) 長征翻越雪山的中轉站、熬鹽籌糧的始發地,也是數年來人們(men) 爭(zheng) 相觀賞彩林美景的旅遊目的地。如今,色彩豔麗(li) 的藏式民居、氣勢恢宏的石刻、栩栩如生的雕塑,藍天白雲(yun) 映照下的昌德村,處處訴說著新農(nong) 村的可喜變化。

  昌德村平均海拔2580米,麵積56平方公裏,轄5個(ge) 村民小組136戶540人。近年來,村裏依托厚重的紅色文化資源,投資建成了包含紅色文化展陳、爬雪山情景體(ti) 驗、學術研討、長征故事傳(chuan) 承等主題板塊的昌德紅色教育基地,大力發展“紅色+民俗”鄉(xiang) 村旅遊新業(ye) 態,並成功申報為(wei) 阿壩州長征幹部學院現場教學點。教學點自2017年掛牌以來,承接班次和學員逐年遞增,到2021年底,已接待長征幹部學院441個(ge) 班次2萬(wan) 餘(yu) 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chuan) 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chuan) 承好”。昌德村找到了自己的發展定位,即以紅色文化為(wei) 主的鄉(xiang) 村旅遊新業(ye) 態。2017年,當地成立了“紅色昌德”鄉(xiang) 村旅遊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組織村民為(wei) 培訓班學員和旅行社團隊提供餐飲和住宿服務。

  求新求變,打造旅遊體(ti) 驗式項目和精致服務,是讓景區“活”起來的重要一筆。昌德村在多年的運營中深切體(ti) 會(hui) 到了這一點。村裏的紅色文化廣場於(yu) 2016年建成,是長征幹部學院戶外教學點,廣場上的巨大實景沙盤完整複刻了當年紅軍(jun) 長征路上翻越雪山的路線。近年來,當地又新建了占地1300平方米的視頻和專(zhuan) 題教學點,沉浸式的現場體(ti) 驗式教學令人印象深刻。

  村子裏創意無處不在。“大渡橋橫鐵索寒”“雪山低頭迎遠客”“烏(wu) 蒙磅礴走泥丸”,來自成都的遊客陳先生一家在昌德的紅軍(jun) 食堂點了3個(ge) 特色菜品,分別是涼拌蕎麵、炒蕨菜和燉土豆。“一頓飯,吃出了文化和趣味,太有意思了。”陳先生說。

  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因鄉(xiang) 村旅遊的發展產(chan) 生了巨大改變。白天男人負責修房、打掃衛生,女人買(mai) 菜、做飯;到了晚上,紅軍(jun) 文化廣場一片歡騰,村裏的婦女唱起紅歌,帶遊客跳起歡快的鍋莊舞。2021年,昌德村人均純收入達1.7萬(wan) 元。

  2020年5月,甲足村與(yu) 昌德村合並為(wei) 昌德村。除了“紅色昌德”,“七彩甲足”也是昌德村的發展定位。“甲足”意為(wei) 人傑地靈、太陽升起的地方,有富饒之意,“七彩甲足”即為(wei) 色彩多樣的村莊。

  胡師行介紹,秉持“一村一品”、錯位發展的思路,“七彩甲足”抓住本土民俗文化和民居風貌特色,以五彩斑斕、絢麗(li) 多姿的彩林為(wei) 背景,對全村藏式民居大膽實施風貌改造,形成了七彩村寨與(yu) 彩林遙相呼應、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文化休閑鄉(xiang) 村旅遊品牌。

  戶與(yu) 戶之間的主題顏色不重複,整個(ge) 寨子就像是一幅立體(ti) 的油畫。村子美了,遊客來了,前來寫(xie) 生的、研學的、攝影的人絡繹不絕。“畫家的天堂”“攝影家的樂(le) 園”“比彩虹還豔麗(li) 的高山藏寨”……旅遊達人“陳大小姐”在社交媒體(ti) 上發表了秋色豔陽下的“七彩甲足”照片,引來網友紛紛留言點讚。

  為(wei) 了讓昌德村群眾(zhong) 吃好“旅遊飯”,當地探索“支部+公司+農(nong) 戶”運行模式,成立了阿壩州七彩甲足旅遊服務有限公司,實現了鄉(xiang) 村民宿旅遊品牌的打造、宣傳(chuan) 和規範化管理。

  “愛集市”是昌德探索“農(nong) 旅融合”的又一創新成果。甲足村村民原來居住在海拔3600米的高半山,2012年陸續搬遷至河壩,在發展旅遊業(ye) 態時,當地始終堅持“保護與(yu) 開發並重、自然與(yu) 文化相融”的原則,將原有砂場改造建設成“愛集市”。

  作為(wei) 餐飲住宿、民俗體(ti) 驗、農(nong) 特產(chan) 品銷售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服務點,“愛集市”為(wei) 群眾(zhong) 出售農(nong) 特產(chan) 品、提供餐飲食材和住宿服務搭建了平台,也為(wei) 消費者購買(mai) 農(nong) 特產(chan) 品、休閑旅遊消費,為(wei) 以購代捐、以消促收、助農(nong) 增收獻出愛心搭建了橋梁。2021年,“愛集市”通過餐飲住宿、網絡銷售農(nong) 特產(chan) 品實現盈利55萬(wan) 元。

  數據顯示,到2021年底,昌德全村共培育民宿接待戶90戶,占全村總戶數的66.2%,現有房間384間、床位742張。胡師行說,“吃紅軍(jun) 飯、住紅軍(jun) 屋、聽紅軍(jun) 故事”是昌德村紅色文化鄉(xiang) 村旅遊的經營模式,遊客在此體(ti) 驗了紅色文化的魅力,當地群眾(zhong) 收入也增加了。生態好、景觀美、業(ye) 態完整、有文化魅力的旅遊村寨誰不愛呢?在胡師行眼裏,這就是文旅融合、全域生態綠色發展新格局的生動實踐。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