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打造中國高等教育“金名片”

發布時間:2022-12-09 16:28: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浪潮奔騰而至,網絡改變教育、智能創新教育,網絡和智能疊加催生高等教育變軌超車,作為(wei) 人才搖籃、科技重鎮、人文高地的中國大學,必須超前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2019年,在中國慕課大會(hui) 上,《中國慕課行動宣言》發出響亮的聲音。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浪潮的大背景下,中國慕課正以新的教育形態深刻改變著中國高等教育。在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傳(chuan) 播中國文化、促進國際交流、應對疫情挑戰、促進學習(xi) 革命等方麵,慕課作出的貢獻有目共睹。

  如今,中國慕課,儼(yan) 然已經成為(wei) 中國高等教育的“金名片”!

  中國慕課起航正當時

  想選修多位著名將軍(jun) 講授的“軍(jun) 事理論”課?想和航天英雄楊利偉(wei) 在直播課堂互動?想與(yu) 守望敦煌50年的專(zhuan) 家樊錦詩共話敦煌藝術?打破地域限製、突破校際差別,以慕課為(wei) 抓手,隻需聯上網,就能連通高等教育殿堂的夢想之路——優(you) 質教育資源實現共享。

  喀什大學學生謝姆西努爾·吐爾孫對慕課感慨萬(wan) 千,通過一塊“改變命運的屏幕”,在喀什也能和地處上海的華東(dong) 理工大學學生同堂聽講。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清華大學,姚期智教授率先在線上開課,95歲的張禮教授與(yu) 32歲的胡嘉仲老師聯手開設“量子力學前沿選題”在線課。2月3日,清華大學全校57000餘(yu) 名師生在“雲(yun) 端”同上一堂課。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快速發展,通過慕課線上平台,知識得以跨越山海。技術迭代的背後,展現著中國慕課的高速發展。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製。在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看來,2013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等高校加入在線課程平台,尤其是2013年10月中國慕課平台上線,拉開了中國高等教育慕課時代大幕。

  回首中國慕課的發展曆程。2013年,北大清華慕課的上線帶領了中國一大批大學自發投身於(yu) 中國慕課的建設中。複旦、國防科大、哈工大、浙大等在隨後短短幾年間開出了超過200門慕課,慕課使用人次超200萬(wan) 。

  2019年4月,中國慕課大會(hui) 發布的《中國慕課行動宣言》,全麵總結了中國慕課建設的重要經驗和建設方案。2020年12月,世界慕課大會(hui) 在北京召開,廣泛傳(chuan) 播了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在線教育主張,為(wei) 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貢獻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時代主題,高校師生及社會(hui) 學習(xi) 者對優(you) 質在線教育資源、高品質在線教育服務、規範化在線教學管理的需求日益強烈。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打造並推出“智慧高教”平台,為(wei) 高等教育數字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組數字見證著中國慕課的蝶變:截至2022年11月,上線慕課超過6.19萬(wan) 門,注冊(ce) 用戶4.02億(yi) ,學習(xi) 人數達9.79億(yi) 人次,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認定3.52億(yi) 人次,中國慕課數量和學習(xi) 人數均居世界第一,並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作為(wei) 慕課在中國發展的最早組織者和實踐者之一,慕課推進工作組組長、北京大學教授李曉明見證了中國慕課浪潮的興(xing) 起與(yu) 發展。“中國慕課走過了一條部分高校率先行動、政府扶持推廣的道路。目前就供給端的量和應用麵來看,我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中國慕課展現大國擔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發展備受世界矚目,中國的脫貧經驗也正在被很多國家研究和學習(xi) 。

  “減貧是人類的大事,中國在這方麵作出了傑出貢獻,我們(men) 必須要在國際上多講中國所作的貢獻,傳(chuan) 遞中國智慧和中國治理經驗。”為(wei) 此,清華大學推出首門全球公開課“擺脫貧困的中國道路”。授課教師之一、清華大學社會(hui) 科學學院教授李稻葵道出心聲。

  “碳中和視角下的全球氣候變化及應對”全球公開課,有助於(yu) 讓世界了解中國為(wei) 解決(jue) 以氣候變化為(wei) 代表的全球性可持續發展問題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豐(feng) 碩成果;“科技企業(ye) 的創立與(yu) 成長”全球公開課,突出科技與(yu) 商業(ye) 、技術與(yu) 產(chan) 品、價(jia) 值觀與(yu) 商業(ye) 模式的融合,同時與(yu) 中國實踐緊密結合;“未來汽車”“中國國家公園與(yu) 自然保護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每一課都向世界訴說著當代中國的真實麵貌。

  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表示,希望通過全球公開課,加強國際傳(chuan) 播,助力向全球展示真實、立體(ti) 、全麵的中國,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依托世界慕課與(yu) 在線教育聯盟秘書(shu) 處,中國大學組織了超過10場全球在線教育對話活動,開設了168門全球融合式課程,與(yu) 11個(ge) 國家的13所世界著名大學實行了互認學分,推出了8門英文全球公開課,吸引全球學習(xi) 者730萬(wan) 人,國際在線教育合作交流不斷深入。

  2020年3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球發布了遠程教學解決(jue) 方案,推薦了世界範圍內(nei) 可免費獲取的27個(ge) 學習(xi) 應用程序和平台,愛課程網、阿裏釘釘、藍墨雲(yun) 班課入選。3月17日,全球移動通信協會(hui) 將“中國慕課大會(hui) 5G+超遠程虛擬仿真實驗”列入5G行業(ye) 應用案例。疫情防控期間,我國積極與(yu) 國外政府、平台、高校開展在線教學交流合作,數十門課程加入edX、Coursera、FUN等平台應對疫情的遠程教學項目。以此次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為(wei) 標誌,中國拿出了大國擔當,為(wei) 世界高等教育在線教育作出中國貢獻,提出中國方案、提供中國技術、分享中國經驗。

  中國慕課建設的模式、經驗正在通過日益增進的中國與(yu) 美洲、歐洲、非洲、亞(ya) 洲等地區國家的國際交流擴大影響。目前,國際平台已免費向世界各國學習(xi) 者提供900餘(yu) 門多語種課程資源和必要的教學服務。向全世界大學生和學習(xi) 者開放近千門、14個(ge) 語種的在線課程,全球累計學習(xi) 人次達67萬(wan) 。

  “我們(men) 將積極推動全球優(you) 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不斷在合作的內(nei) 容與(yu) 模式方麵開拓創新,積極提升合作的質量;將圍繞人類共同麵對的重大議題開展合作,推動師生與(yu) 全社會(hui) 學習(xi) 者的交流、對話與(yu) 合作,為(wei)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作出貢獻。”世界慕課與(yu) 在線教育聯盟創始主席、清華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邱勇說。

  中國慕課助推課堂革命

  往返4000多公裏的距離,時延36毫秒內(nei) ,在5G+4K遠程互動教學係統的承載下,協同虛擬仿真實驗在中國慕課大會(hui) 現場上演。

  “依托數字仿真和虛擬現實技術,我能把飛機裝配現場搬到課堂,還能通過5G技術把各地學生帶到實驗室互動。”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教授田威說。

  屏幕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ye) 大學、貴州理工學院三校學生正在一同體(ti) 驗我國自主研製的首款大型客機C919飛機裝配的真實過程。測量、反饋、計算、調整……一次次失敗後吸取教訓,最終,機翼與(yu) 機身對接成功!

  這場跨時空、跨地域、沉浸式的融合體(ti) 驗還隻是拉開了虛擬仿真實驗的序幕。在智慧高教平台上,首批上線了300門優(you) 質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運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交互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網上做實驗”和“虛擬做真實驗”,每個(ge) 學生都能觸手可及。

  “值得一提的是,還原真實場景的虛擬仿真實驗和居家‘雲(yun) ’上健身的體(ti) 育課創新了在線教學的形式和內(nei) 容,深受大家喜愛與(yu) 歡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說,高校應對危機開展在線教育教學的實踐改變了教育的形態,形成了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學的教育形態。

  9年來,中國慕課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弱到強,一項共識在實踐中日漸凝練:要回應時代需求,就必須創新發展,把慕課建設作為(wei) 加快中國教育現代化、發展“互聯網+教育”“智能+教育”的戰略先手棋,推進這場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教學的課堂革命向縱深發展。

  在哈爾濱工業(ye) 大學,師生們(men) 每天相約“雲(yun) 端”、漫步學海,筆記本、平板電腦、手機齊上陣,在直播、慕課、翻轉課堂、微信互動中自由切換。

  教師們(men) 創新教學模式,將原有慕課資源重新組織,將直播課回放視頻、電子版教材、授課教案、PPT等資料上傳(chuan) 至SPOC(小規模定製課程),形成全新的線上學習(xi) 庫;將原有的紙質作業(ye) 轉移至SPOC形成電子作業(ye) ,通過學生互評檢驗學習(xi) 成效;有的教師還開通了B站賬號和微信公眾(zhong) 號,將集成講義(yi) 、筆記、視頻鏈接等全部直播課資源一鍵推送給訂閱的學生。

  放眼全國,2019年起,教育部啟動實施一流課程“雙萬(wan) 計劃”,加快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yu) 教學深度融合,廣大教師投入課堂教學改革的熱情日益高漲,依托慕課產(chan) 生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斷湧現。跨校跨區域在線教學、“1(門慕課)+M(所大學)+N(個(ge) 學生)”協同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MOOC+SPOCs(大規模在線和小規模定製)+翻轉課堂”正在越來越多地走進高校課堂。目前,教育部已認定1875門線上一流課程、728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和868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2022年3月,智慧高教平台的上線,對高校學生來說,平台打破高校的物理圍牆,實現了“一個(ge) 平台在手,網羅天下好課”;對於(yu) 廣大社會(hui) 學習(xi) 者來說,平台讓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學的願景夢想成真;對大學教師來說,平台提供的全方位大數據分析和互動服務,給教師裝上了“千裏眼”和“順風耳”。

  立足數字化時代,放眼未來,慕課將成為(wei) 承載高等教育的學習(xi) 範式、教學範式創新的重要載體(ti) ,將深刻改變教師的教、改變學生的學、改變教育的管、改變教學的形態,將為(wei) 持續推進高等教育領域的學習(xi) 革命、質量革命,加快實現高等教育強國夢作出曆史性貢獻。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