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提升師生數字素養加速教育數字化轉型

發布時間:2022-12-15 17:06: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教育數字化是“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下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主題。綜觀世界各國教育數字化的推進過程,可以發現有三條基本線索,即戰略層麵的規劃、物質層麵的升級、人的素養(yang) 的提升。

  我國高度重視教育數字化戰略層麵的規劃引領,先後發布實施了一係列重要政策,為(wei) 教育數字化發展提供了較完善的頂層設計,將教育數字化推上良性發展軌道。物質層麵的升級也進展顯著,網絡、終端等各方麵配置條件快速改善,構建了較好的教育數字化發展支撐條件。2022年3月,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正式上線,更是實現了全國範圍內(nei) 全學段、全學科、全類型的優(you) 質資源全覆蓋。

  盡管我國教育數字化轉型成績顯著,但在人的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提升層麵還有進一步推進的空間。對疫情下大規模在線教學情況的調研發現,網絡卡頓和部分教師對在線教學模式的不適應,仍是製約在線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師生數字素養(yang) 測評顯示,中小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有效學習(xi) 以及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並不強,其數字素養(yang) 亟待提升。部分教師對於(yu) 數字工具和資源的應用較為(wei) 表麵化,教學觀念亟待轉變,應用水平還需提高。

  實際上,不管是戰略層麵的規劃,還是物質層麵的升級,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難點和重點還在於(yu) 師生數字素養(yang) 的提升。沒有良好的數字素養(yang) ,教師和學生就不能有效駕馭各種信息技術環境、平台、工具和資源,就難以為(wei) 教與(yu) 學方式的轉變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杠杆。教師數字化教學創新能力的提升與(yu) 可持續的專(zhuan) 業(ye) 發展、學生數字化學習(xi) 能力的提升與(yu) 數字化生存能力的發展更是無從(cong) 談起。因此,提升師生數字素養(yang) 不僅(jin) 是培養(yang) 數字時代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關(guan) 鍵所在。

  因此,有必要深入思考師生數字素養(yang) 的提升策略。一方麵,要完善多元協同的數字素養(yang) 培育機製。數字素養(yang) 培育同時受學校、家庭和社會(hui) 等多方因素影響,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僅(jin) 依靠學校教師或信息技術課來完成培育是不夠的,必須建立多元協同的培育機製。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根據《義(yi) 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總體(ti) 規劃,落實信息科技國家課程,並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相關(guan) 係列課程。高校研究人員應瞄準教育數字化發展前沿,協同相關(guan) 企業(ye) 開發涵蓋教學、教研、管理的優(you) 質數字資源。中小學校則應結合實際辦學情況和特色,探索開發種類豐(feng) 富的數字素養(yang) 校本課程,將數字素養(yang) 培育融合到學科課程中,並建立健全完善的家校共育機製,確保家長及時掌握學生數字素養(yang) 的動態發展情況。校外科技場館要多整合優(you) 質館藏資源,探索開發適用於(yu) 師生數字素養(yang) 培育的場館課程及學習(xi) 資源,舉(ju) 辦形式多樣的數字素養(yang) 教育活動。

  另一方麵,要開展多層次、多樣態教師研訓活動。教師研訓是提升教師數字素養(yang) 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地方和區域層麵應開展講座、研討、優(you) 質課展示、教學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教師數字素養(yang) 培訓活動,開設數字技術與(yu) 學科教學融合的線上、線下課程;應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定期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跨校教研活動。學校層麵要積極開展數字技術與(yu) 教學整合的校內(nei) 教研活動,助力教師隊伍水平的整體(ti) 提升。從(cong) 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在一些地方的實施情況看,實踐導向、麵向課堂、依托真實教學場景的實戰化培訓,往往能產(chan) 生更好的效果。

  此外,還要不斷完善數據驅動的數字素養(yang) 評價(jia) 體(ti) 係。當前的數字素養(yang) 評價(jia) 內(nei) 容更關(guan) 注技術基礎知識和應用技能,缺少對數字化學習(xi) 與(yu) 創新等高階能力的綜合評價(jia) ,評價(jia) 方法大多采取傳(chuan) 統測驗法,耗時耗力且容易產(chan) 生偏差。因此,應研製麵向不同主體(ti) 的數字素養(yang) 評價(jia) 指標,突出對學生數字素養(yang) 高階思維能力和教師數字素養(yang) 的綜合評價(jia) ;強化過程性評價(jia) 方法,將評價(jia) 嵌入教與(yu) 學過程,將數字素養(yang) 作為(wei) 學科教學目標進行考查;利用智慧教學平台、傳(chuan) 感係統等,全方位、全過程采集師生在信息化教學活動中產(chan) 生的行為(wei) 、認知、情感等多模態數據,建立數據驅動的數字素養(yang) 評價(jia) 模型,實現伴隨性評價(jia) ;建立麵向終身學習(xi) 的師生數字素養(yang) 發展檔案,形成一套客觀、規範、成熟、公平的數字素養(yang) 評價(jia) 實施流程,實現師生數字素養(yang) 長周期跟蹤評價(jia) 和反饋。

  (作者係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zhuan) 家組成員)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