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北京名師“組團式”幫扶11縣 為鄉村振興注入教育力量

發布時間:2022-12-22 11:2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北京基礎教育領域教師在內(nei) 蒙古、青海的11個(ge)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開展教育幫扶工作。 北京市教委供圖

  北京基礎教育領域的84名幹部教師,陸續抵達內(nei) 蒙古自治區和青海省的11個(ge)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為(wei) 當地教育高質量發展增值賦能。

  84名教師走上鄉(xiang) 村振興(xing) 第一線

  12月16日一大早,內(nei) 蒙古紮賚特旗音德爾第三中學副校長胡小蒙就起來備課了,因為(wei) 當天上午有6節青年教師線上匯報課,這是他在新學校參加的第104次聽評課。受疫情影響,學校除畢業(ye) 年級線下上課之外,其他年級仍繼續開展線上教學。

  胡小蒙是北京市第十二中學副校長,是北京市選派的“組團式”教育人才幫扶團隊成員之一,於(yu) 7月27日來到音德爾第三中學擔任副校長。在負責教學管理工作之外,他還主動承擔起每周為(wei) 高一年級一個(ge) 班上8節化學課的任務。“助力青年教師成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培養(yang) 好每一個(ge) 孩子,是我的重要職責。”胡小蒙說。

  為(wei) 落實好中央組織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聯合開展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今年5月初,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等部門堅持首善標準,聯合組織選派了84名政治素質好、作風紮實、教育教學和管理經驗豐(feng) 富的教育人才,分批赴內(nei) 蒙古自治區、青海省的11個(ge)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開展教育幫扶工作。

  北京基礎教育領域教師在內(nei) 蒙古、青海的11個(ge)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開展教育幫扶工作。 北京市教委供圖

  像胡小蒙一樣,北京市此次選派的20名校長大部分來自北京四中、陳經綸中學、北京市十一學校、北京國際職業(ye) 教育學校等知名學校。在64位中層及專(zhuan) 任教師中,近七成年齡在35歲至50歲之間,正值年富力強、思維活躍的業(ye) 務精幹階段。

  根據中組部、教育部要求,北京市向每所被幫扶學校選派1名校長、5名左右中層管理人員及專(zhuan) 任教師。其中,校長幫扶時間為(wei) 3年,中層管理人員及專(zhuan) 任教師幫扶時間為(wei) 2年。

  以教學為(wei) 抓手培養(yang) “帶不走的隊伍”

  參加“組團式”教育幫扶工作的老師們(men) 把課堂當做“主戰場”,努力幫助當地學校邁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步。

  音德爾三中剛恢複高中部未滿三年,高中教師來源多樣,隊伍相對年輕。北京派出了包括胡小蒙在內(nei) 的5位教師來校幫扶,老師們(men) 除了承擔教學任務和擔任著不同年級的備課組長,每個(ge) 人還帶了1至3名徒弟。

  為(wei) 加強新教師培養(yang) ,胡小蒙在學校“青藍工程”的基礎上,成立“青年教師論學班”,促使青年教師形成學習(xi) 與(yu) 實踐共同體(ti) 。他還通過推動青年教師講示範課、跨學科聽課、微課題研究等方式,引導實現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提升每一堂課的質量,不讓一個(ge) 學生掉隊,是每一位北京援派老師心中時刻謹記的目標。”胡小蒙說。

  合理調整新教材授課順序,分享教學設計及優(you) 質資源;對比2022年高考全國乙卷與(yu) 北京卷,提出前瞻性建議;與(yu) 學校密切配合,為(wei) 選課走班、教學管理、組織考試等工作出謀劃策……在通遼市庫倫(lun) 旗第二中學,北京市密雲(yun) 區第二中學的幫扶團隊同樣憑借高水平教學贏得了學校師生的高度認可。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chu) 朝暉表示,北京市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有利於(yu) 消解縣域之間的教育不平衡,促進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將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進行了有效銜接。

  借力“大團隊”推動教育生態優(you) 化

  在內(nei) 蒙古科爾沁右翼中旗擔任巴彥呼舒第三中學校長的北京市一零一中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李鐵軍(jun) ,特別邀請中央黨(dang) 校專(zhuan) 家“雲(yun) 端”講授了內(nei) 容為(wei) “青年與(yu) 信仰”的主題黨(dang) 課,為(wei) 師生們(men) 帶來一場心靈的洗禮。

  巴彥呼舒三中是旗內(nei) 唯一一所漢語授課高中學校,近年來優(you) 質生源外流現象嚴(yan) 重,再加之語文、數學、英語三個(ge) 學科教師長年短缺,使得原本優(you) 良的教學質量逐漸失去了競爭(zheng) 力。

  麵對學校生源、師資和經費等問題,李鐵軍(jun) 一邊幫助學校苦練教育教學內(nei) 功,製定五年發展規劃和“新高考、新課程、新教材”綜合改革方案,一邊聯係爭(zheng) 取旗委旗政府、北京一零一中及愛心企業(ye) 的支持,同時積極推動興(xing) 安盟優(you) 化高中招生政策,呼籲開辟旗內(nei) 招才引智“綠色通道”。目前,這些努力已初見成效。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已經與(yu) 該校簽署了結對協作協議,將從(cong) 教育、教學、教科研等11個(ge) 方麵展開深度幫扶。

  在此次“組團式”幫扶工作中,北京多位校長、教師有針對性發展規劃以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還有多位校長被派往當地職業(ye) 中學,帶領援蒙團隊和當地學校幹部、教師一起,為(wei) 當地職業(ye) 教育發展增值賦能。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項目顧問委員、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校長陸雲(yun) 泉表示,“組團式”幫扶並不是支教幹部教師個(ge) 人在努力,他們(men) 所在區、市和派出學校,也在結合受援學校需求給予點對點的支持,通過努力優(you) 化當地教育生態,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力量。

  2014年北京市率先成建製教育援藏,開創“組團式”援助的先河,並逐步探索形成了前方帶隊伍、後方作支撐、創新抓供給的“組團式”支教模式,已成功運用於(yu) 對口支援西藏拉薩、新疆和田和青海玉樹。

  長期關(guan) 注教育精準幫扶工作的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dong) 認為(wei) ,北京市首創並被廣泛推廣的這種“組團式”幫扶模式,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引領下的中西部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