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探索“航空小院”模式 推動職業教育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

發布時間:2022-11-11 12:35:00來源: 北京日報

  “我是一名光榮的中共預備黨(dang) 員,也是一名鄉(xiang) 村振興(xing) ‘航空小院’協理員,在國慶節這個(ge) 特殊的日子裏,來到北大紅樓上了一堂豐(feng) 富生動、沉浸式的思政課,更加堅定了我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光彩的信念。”這是北京電子科技職業(ye) 學院航空工程學院學生周雨森,2022年在接受北京衛視國慶專(zhuan) 題采訪時說到。

  沿著蜿蜒曲折的京東(dong) 大峽穀一路深入,峽險幽深,壁立萬(wan) 仞。在兩(liang) 邊壁崖青苔、綠樹灌木的掩映下,冀東(dong) 西部抗日根據地遺址靜臥其中,這就是平穀第一個(ge) 黨(dang) 支部誕生的地方--山東(dong) 莊鎮桃棚村。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北京電子科技職業(ye) 學院航空工程學院學生黨(dang) 支部116名黨(dang) 員、413名入黨(dang) 積極分子,連續5年與(yu) 平穀區桃棚村黨(dang) 支部結對幫扶,充分發揮職業(ye) 教育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中科學扶技、教育扶智作用,共同探索出具有類型教育特點的“航空小院”模式,學生黨(dang) 員把自己當成了村裏人,把“小院”建在“田間地頭”,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聚資源、蓄人才、添動力。

  堅持探索創新,協同打造“航空小院”模式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紮實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xing) 。”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黨(dang) 中央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航空工程學院學生黨(dang) 支部發揮職業(ye) 教育具有“跨界”特征的教育類型優(you) 勢,跨係部、跨學科整合學院資源,在平穀區山東(dong) 莊鎮桃棚村率先建立“航空小院”,始終堅持“三零”服務原則,即“零距離、零負擔、零基礎”服務“三農(nong) ”。黨(dang) 支部通過周末短期、寒暑假長期相結合的方式,堅持把為(wei) 民情懷教育融入幫扶共建工作,學生黨(dang) 員與(yu) 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體(ti) 驗三農(nong) 之艱、感悟勞動精神。駐村鍛煉結束時,村民們(men) 抱著學生不讓走,學生抱著村民不鬆手,“航空小院”中不負人民的真摯情懷在同學們(men) 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共破生態難題,助力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一)守護綠水青山,加快鄉(xiang) 村發展綠色轉型

  “航空小院”緊緊圍繞綠色發展理念,打通科技服務“最後一公裏”。 11月以來晝短夜長愈發明顯,桃棚村麵臨(lin) 路燈電力不足問題,學生黨(dang) 支部以技術鏈助農(nong) ,提出“清潔能源點‘靚’新鄉(xiang) 村”方案,組建“節能專(zhuan) 項工作組”,優(you) 化風光互補發電係統設計,實現陣列太陽能板對太陽光線的自動追蹤,在提高發電轉化率的同時,實現感應光控,全年電費“0”支出,直接節約經濟成本9萬(wan) 元;成立“家電維修流動服務隊”,累計上門維修服務307人次,利用綠色低碳技術推動形成桃棚村綠色生產(chan) 生活方式,助力平穀區山東(dong) 莊鎮打造首都“美麗(li) 新鄉(xiang) 村”建設樣本。

  (二)堅持學以致用,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創新升級

  “航空小院”以專(zhuan) 業(ye) 鏈支農(nong) ,提出“飛躍百裏紅穀”方案,結合無人機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對桃棚村紅色教育基地資源(簡稱:紅穀)進行迭代升級,累計航拍近130小時,收集整理紅色教育素材,繪製全景路線圖。按照參觀者的需求,策劃“訂單式”實地教學環節,優(you) 化紅色教育課程實踐路線,接待遊客量從(cong) 每年7千餘(yu) 人增至5萬(wan) 餘(yu) 人。依托北京冬奧訂單班冰雪賽事相關(guan) 服務經驗,為(wei) 桃棚村策劃冰雪項目建設方案,設計山地親(qin) 子冰雪體(ti) 驗區,冬奧會(hui) 期間首次盈利1.5萬(wan) 元,將“冷資源”化為(wei) “熱經濟”,助力老村後冬奧時代旅遊資源開發。發揮航空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裝修設計空天主題民宿,將航空航天虛擬仿真體(ti) 驗項目融入住宿體(ti) 驗,攜程、馬蜂窩等周邊遊平台上好評如潮。

  (三)助力消費幫扶,共繪富民增收美好畫卷

  “航空小院”以消費鏈惠農(nong) ,提出“乘‘蜂’而起”助農(nong) 方案。9月適逢桃棚村蜂蜜收獲季節,學生黨(dang) 員為(wei) 蜂農(nong) 策劃銷售宣傳(chuan) 方案,輔助村民在快手抖音等平台直播帶貨,分析售後數據,精準消費群體(ti) 、購買(mai) 偏好,提升農(nong) 村電商帶動能力,推動新發展理念根植農(nong) 村紅色土壤。據統計,直播團隊為(wei) 桃棚蜂農(nong) 開展助農(nong) 直播累計130餘(yu) 小時,共售出900餘(yu) 件產(chan) 品,線上線下累計成交額已達8萬(wan) 元左右。

  共享職教資源,助力鄉(xiang) 村人才振興(xing)

  (一)開展職業(ye) 啟蒙,種下“工匠”種子

  學生黨(dang) 支部充分發揮學校在首都職業(ye) 教育排頭兵的優(you) 勢,發揮黨(dang) 員專(zhuan) 業(ye) 技能特長,在“航空小院”為(wei) 桃棚村中小學生打造了“認知與(yu) 探索—體(ti) 驗與(yu) 發現—定向與(yu) 規劃”的“小小工程師”職業(ye) 啟蒙課程。通過一次興(xing) 趣測試、一次深度體(ti) 驗、一次定向指導、一本個(ge) 性化報告,為(wei) 村民打開職業(ye) 夢想之門。多次組織開展“走進校園看職教”、“學長帶你遊電科”活動,讓村民走進涼水河畔的北電科校園,帶他們(men) 登上波音737 -300飛機,體(ti) 驗模擬飛行,拆裝無人機,通過虛擬仿真、交互體(ti) 驗、實際操作等方式,全麵立體(ti) 真實地感知職教魅力、工匠文化。

 

  (二)開放培訓資源,推動數字支教

  “航空小院”針對村民們(men) 的群體(ti) 特性和實際需求,在學校黨(dang) 委的大力支持下,開發實用技能培訓課程,采取“送教進村”的形式,學生黨(dang) 員“一對一、麵對麵”開展技術技能輔導,為(wei) 村名提供建築智能化工程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商務等職業(ye) 證書(shu) 培訓。探索“指尖課堂”,努力實現“村民想學什麽(me) 教什麽(me) ”,村民通過“航空小院”數字資源庫,免費學習(xi) 《電工電子技術》、《電氣製圖》、《移動電子商務運營》等200餘(yu) 門北電科職教精品課,開放學校圖書(shu) 館電子圖書(shu) 140餘(yu) 萬(wan) 冊(ce) 。截至目前為(wei) 止,“航空小院”數字資源庫已經輻射服務平穀區5個(ge) 鄉(xiang) 鎮,27個(ge) 村,訪客數累計近10萬(wan) 人次。

  激活“紅色引擎”,助力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一)強化黨(dang) 建引領,踐行初心使命

  為(wei) 確保“黨(dang) 員教育不斷線、組織生活全覆蓋”,航空學生黨(dang) 支部和桃棚村黨(dang) 支部聯合成立功能型黨(dang) 支部,依托“航空小院”,聯合培養(yang) 黨(dang) 員和入黨(dang) 積極分子,將在鄉(xiang) 間地頭的一線實踐鍛煉作為(wei) 發現、培養(yang) 、考驗入黨(dang) 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的“試金石”。探索形成“四個(ge) 一”工作法,即學生黨(dang) 員“運營一次航空小院,做好一次幫扶調研,開展一批文化活動,輻射一戶村民”。駐村鍛煉的學生中,106名同學被發展為(wei) 黨(dang) 員。王喜博同學駐村研究的“滑軌式立體(ti) 停車庫”獲得北京市2022年“挑戰杯”金獎,此項目正在桃棚村落地建設,學生黨(dang) 支部以為(wei) 民服務的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二)挖掘“紅穀”文化厚植愛國情懷

  桃棚村曾是冀東(dong) 西部抗日根據地的核心區域,軍(jun) 民協力為(wei) 抗戰前線供給兵工物資,有著豐(feng) 富的紅色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航空小院”協同桃棚村黨(dang) 支部,把服務群眾(zhong) 和引領群眾(zhong) 結合起來,依托農(nong) 村黨(dang) 建找準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通過采訪多名老黨(dang) 員,編排紅色“微話劇”,錄製“微黨(dang) 課”,留住了桃棚村的紅色記憶,涵養(yang) 鄉(xiang) 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文化力量。“航空小院”結合職教特色,打造“四個(ge) 一”特色教育品牌——以匠心分享會(hui) ,傳(chuan) 承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譜係;以兵工文化長廊,展示黨(dang) 領導新中國工業(ye) 發展的偉(wei) 大成就;觀看紅色“微話劇”,了解紅穀匠人守拙創新、上下求索事跡;開放工匠體(ti) 驗倉(cang) ,針對親(qin) 子教育的不同需求,為(wei) 村民提供差異化的服務體(ti) 驗。學生黨(dang) 員在紅穀黨(dang) 員實踐教育基地累計擔任講解272次,接待遊覽觀眾(zhong) 1萬(wan) 餘(yu) 人。基地目前已成為(wei) 北京市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黨(dang) 員教育示範基地、廉政教育示範基地、中小學生社會(hui) 大課堂資源單位。

  永遠跟黨(dang) 走,奮進新征程。五年來,240餘(yu) 名年輕村民在“航空小院”的助力下,選擇了職業(ye) 教育。在“航空小院”駐村鍛煉的學生中,獲得國家級技能大賽一等獎5人、二等獎3人,北京市級榮譽370餘(yu) 項,100%拿到了“1+X”職業(ye) 證書(shu) ,89人考取147飛機維修執照進入了國航、東(dong) 航、海航等企業(ye) 。航空工程學院學生黨(dang) 支部將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紅色“1+1”共建活動為(wei) 契機,讓青春在“航空小院”裏拔節成長,引導學生自覺將“小我”正青春融入“大我”新時代,讓青春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li) 之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