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青島農業大學:發揮人才優勢,服務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3-01-04 10:39:00來源: 科技日報

  近日,在青島綠沃川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種植大棚內(nei) ,一排排整齊的草莓長勢旺盛,紅彤彤的果實點綴於(yu) 綠葉之間。“得益於(yu) 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薑卓俊教授研發的草莓超早熟栽培技術,我們(men) 的草莓上市早、品質好,回頭客很多,供不應求。”青島綠沃川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坤均說。

  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薑卓俊教授研發的草莓超早熟栽培技術獲得青島農(nong) 業(ye) 企業(ye) 的一致好評。作為(wei) 一所“農(nong) 字號”大學,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充分發揮智力和人才優(you) 勢,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xiang) ,將創新成果送到田間地頭,以科技服務助推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

  科技小院加速農(nong) 業(ye) 科技落地

  近日,在位於(yu) 青島萊西市店埠鎮的胡蘿卜科技小院的試驗田裏,科技小院“院長”趙穎和同學們(men) 忙得熱火朝天:運肥、稱重、撒肥……試驗田裏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

  趙穎是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資源與(yu) 環境學院一名研二學生。去年研究生一入學,她就跟著導師在胡蘿卜科技小院裏開展研究,致力於(yu) 胡蘿卜產(chan) 量和品質的提升。“在科技小院裏作研究,讓我對課題的理解更深入了。在這裏,我們(men) 一邊學習(xi) ,一邊指導農(nong) 戶科學種田,幫助鄉(xiang) 親(qin) 們(men) 解決(jue)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的難題,每天都過得很充實。”趙穎說。

  趙穎的導師陳延玲是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張福鎖院士以科技小院模式培養(yang) 出來的第一批研究生。博士畢業(ye) 後,陳延玲回到本科母校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任職,也將科技小院模式帶了回來。2019年7月,在陳延玲的推動下,胡蘿卜科技小院在青島萊西市店埠鎮建成,入住小院的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師生針對胡蘿卜生產(chan) 開展科學研究,探索技術服務模式。

  除了日常科研和實驗工作,科技小院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針對農(nong) 戶需求進行不同形式的技術普及。“我們(men) 通過田間黨(dang) 校、夜間培訓等形式,對生產(chan) 過程中痛點、難點進行技術培訓。對於(yu) 沒有時間參加線下培訓的農(nong) 戶,我們(men) 會(hui) 通過短視頻、科普傳(chuan) 單等形式,把技術送到他們(men) 手上,提升農(nong) 民科學素質、把當地的農(nong) 民培養(yang) 成‘土專(zhuan) 家’。”陳延玲說。

  近年來,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不斷開拓科技小院助農(nong) 新陣地,派出師生團隊駐紮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一線,推廣科技服務“小院模式”。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陸續建成了膠州大白菜科技小院、萊西玉米科技小院等,並承擔了樂(le) 陵小麥玉米科技小院等相關(guan) 工作。

  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每個(ge) 科技小院都有專(zhuan) 攻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項目,因地製宜開展技術示範和指導,服務農(nong) 民需求,打通了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應用的“最後一公裏”。

  目前,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科技小院引進及創新作物高產(chan) 高效技術20餘(yu) 項,實現作物平均增產(chan) 12.8%,增效33.4%,增收20.4%。

  科技特派員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賦能添智

  日前,青島萊西市沽河街道北張家寨子村農(nong) 戶張許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由於(yu) 種植的“陽光玫瑰”葡萄賣出了好價(jia) 錢,2022年他們(men) 一家的收入達到60多萬(wan) 元。“多虧(kui) 了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的‘葡萄專(zhuan) 家’傳(chuan) 經送寶,我們(men) 的腰包越來越鼓了!”張許山說。

  張許山提到的“葡萄專(zhuan) 家”,正是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的科技特派員。去年底,由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理學與(yu) 信息科學學院副院長韓仲誌擔任團長,山東(dong) 省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ye) 共同體(ti) 青島葡萄產(chan) 業(ye) 服務團成立,為(wei) 葡萄種植提供科技指導服務。

  “專(zhuan) 家們(men) 經常到葡萄園來,從(cong) 選種、育苗到結果、采摘,給予我們(men) 手把手的指導。”張許山說,在廣大果農(nong) 的心裏,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的專(zhuan) 家就是大夥(huo) 兒(er) 種植葡萄的“主心骨”,是致富路上的“貼心人”。

  這是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科技特派員隊伍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個(ge) 縮影。自國家推行科技特派員製度以來,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建立起具有較高專(zhuan) 業(ye) 知識背景和豐(feng) 富實踐經驗的科技特派員隊伍。科技特派員們(men) 把促進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作為(wei) 工作重點,深入田間地頭,為(wei) 農(nong) 戶送去科技指導和服務。

  “學校科技特派員總人數已超過600名,服務區域覆蓋山東(dong) 省全域,輻射至廣西、貴州、雲(yun) 南、四川、青海、重慶、內(nei) 蒙古和甘肅等地。”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校長劉新民介紹,2022年,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實施了科技特派員大會(hui) 戰行動計劃,組建了20支科技特派員團隊,由“單兵作戰”向高水平的“團隊作戰”轉變,由“服務農(nong) 戶技術”向“服務產(chan) 業(ye) 需求”轉變。

  “學校將繼續發揮人才、科研優(you) 勢,以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員工作為(wei) 抓手,進一步打通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創新鏈條,促進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產(chan) 業(ye) 發展。”劉新民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島市北區實現社區家庭教育指導師全覆蓋

    “老師說得太對了!感謝的話不能光說給外人聽,也應該向自己的家人表達感謝!尤其是對孩子,大人也要有禮貌!”青島市市北區遼寧路街道科技街社區的駐點家教指導師李獻萍。[詳細]
  • 奮力書寫人民滿意的教育答卷

    恢宏藍圖徐徐鋪開,偉大征程催人奮進。黨的二十大書寫了彪炳史冊的時代答卷,對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行了戰略部署。[詳細]
  • 西藏青少年赴青島參加夏令營

    8月初的青島,雖海風陣陣,但也悶熱難耐。不過這對於來自西藏的旦增朗加似乎並不算什麽,他依然忘我地跟同學們一起奔跑在足球場上……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