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踔厲奮發開新篇——二○二二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回眸

發布時間:2023-01-04 10:57: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更高視角、更大格局。

  2022年,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ti) ”統籌安排、一體(ti) 部署,首次提出教育是“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凸顯教育事業(ye) 在黨(dang) 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分量之重。

  胸懷“國之大者”,善謀“黨(dang) 之大計”。2022年,教育戰線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作出教育新的貢獻。

  加強黨(dang) 對教育工作的全麵領導,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加強黨(dang) 對教育工作的全麵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

  這一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如既往關(guan) 心關(guan) 切教育戰線,考察了中國人民大學、宜賓學院、新疆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三亞(ya) 海洋研究院、陝西省延安中學等,給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北京師範大學“優(you) 師計劃”師範生等回信,給世界職業(ye) 技術教育發展大會(hui) 致賀信等,主持召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審議通過《關(guan) 於(yu) 加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yang) 的意見》等,為(wei) 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這一年,頂層設計密集出台。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建立中小學校黨(dang) 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製的意見(試行)》,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十四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關(guan) 於(yu) 加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yang) 的意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三十四次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教育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深化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建設改革的意見》,教育改革發展的藍圖愈加翔實,路徑愈加清晰。

  作為(wei) 踐行“兩(liang) 個(ge) 維護”的第一方陣,教育部在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上作表率,在始終同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堅決(jue)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各項決(jue) 策部署上作表率,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貢獻教育力量。

  教育部多次召開黨(dang) 組會(hui)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教育的重要論述。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後,教育部黨(dang) 組第一時間傳(chuan) 達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教育部連續召開會(hui) 議,推動全係統把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到教育改革發展各方麵、全過程,落實到教育強國建設上。每逢重大政策出台,教育部第一時間堅決(jue) 貫徹,推動落實。

  不斷加強和完善黨(dang) 對教育工作的全麵領導,為(wei) 教育事業(ye) 改革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一年來,教育部牢牢把握促進公平、提升質量這兩(liang) 條主線,立足長遠謀全局、集中精力抓大事,發布《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jia) 指南》,部署實施“十四五”國家基礎教育重大項目計劃,印發《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啟動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持續規範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wei) ……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麵對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教育部推動全係統牢記實幹興(xing) 邦、空談誤國,堅持人民至上,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作為(wei) 奮鬥目標,把有關(guan) 部署貫徹落實到教育改革發展各方麵、全過程,切實增強人民群眾(zhong) 對教育改革發展的獲得感。

  今年秋季學期,《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開始執行。在學習(xi) 理解的過程中,重慶謝家灣教育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總校長劉希婭深有感觸:“我們(men) 不僅(jin) 要理解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出台的背景與(yu) 意義(yi) ,更要從(cong) 現實視角出發,比較實際教育教學與(yu) 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要求的差距,探索更多有效的落地經驗。”

  2022年,教育部繼續把“雙減”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鞏固成果、健全機製、掃除盲點、提升水平、維護穩定、強化督導,並完善部際專(zhuan) 門協調機製,推動各地健全工作機製。天津市河西區認真貫徹落實“雙減”工作決(jue) 策部署,建立“日巡查、周檢查、月督察”專(zhuan) 項治理機製,確保治理有力有序。該區同時還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為(wei) 抓手,開展思政、法治、科普、文體(ti) 、藝術、勞動等興(xing) 趣小組及社團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2022年,高校應屆畢業(ye) 生達到1076萬(wan) 人,總量和增量均為(wei) 曆史之最。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形勢嚴(yan) 峻複雜,麵臨(lin) 多重困難和挑戰。為(wei) 更高效促進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教育部組織開展全國高校書(shu) 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ye) 專(zhuan) 項行動,著力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高效服務體(ti) 係,並在原24365就業(ye) 服務平台基礎上全新升級建成“國家大學生就業(ye) 服務平台”,多措並舉(ju) 促進高校畢業(ye) 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真沒想到在封控期間,能通過網絡麵試成功找到工作。”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e) 技術學院畢業(ye) 生小吳今年3月到上海求職,不巧遇到疫情。本以為(wei) 就業(ye) 無望的她,最終成功求職。

  普惠性幼兒(er) 園不斷增多,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流入地上學更加便捷,適齡殘疾兒(er) 童少年受教育機會(hui) 不斷增多,中西部和農(nong) 村地區學生入學重點高校機會(hui) 不斷增加……一個(ge) 個(ge) 惠民行動接連推出,一本本民生賬單碩果累累。

  踏上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突出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必將有力解決(jue) 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使教育同人民群眾(zhong) 期待更加契合,在更高水平上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教育的需求。

  更加強化教育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速孕育,給國家經濟發展、教育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教育如何適變應變?如何成為(wei) 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先導力量?教育戰線充分把握教育作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重要支撐和基礎工程的特殊意義(yi) 、特殊價(jia) 值、特殊戰略,精準認識教育內(nei) 外部形勢和環境條件,開展一係列工作。

  回望今年1月的全國教育工作會(hui) 議,教育部明確高等教育要以創新發展支撐國家戰略需要,由此確定了全年高等教育發展的總體(ti) 思路和重點。

  以此為(wei) 起點,一年內(nei) ,聚焦以人才培養(yang) 服務人才強國戰略、以科研創新支撐科技自立自強、以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適應新發展格局、以“雙一流”建設支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布局等方麵,各項舉(ju) 措接連出台。

  ——印發《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幹意見》,明確要求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要在服務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中創造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新模式。

  ——教育部與(yu) 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就加強工程教育與(yu) 科學教育展開會(hui) 商,並與(yu) 國資委共同組織召開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工作推進會(hui) ,見證18家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單位聯合發布《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北京宣言》。

  ——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推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若幹意見》,就推動高校充分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更高質量、更大貢獻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作出部署。

  ——召開哲學社會(hui) 科學知識體(ti) 係建構和高校谘政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推進會(hui) ,動員和凝聚高校社科界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ti) 係。

  ——印發《研究生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2022年)》和《研究生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管理辦法》,立足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研究生教育自身實際,積極調整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和人才培養(yang) 結構。

  ……

  “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應以原始創新為(wei) 牽引,根植時代沃土,服務國家戰略,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在立足中國實際、解決(jue) 中國問題的基礎上形成規律性認識,產(chan) 出更多具有主體(ti) 性、原創性、標識性的重大成果。”中國人民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張東(dong) 剛表示。

  “神舟”飛天、“北鬥”組網、“羲和號”逐日……浩瀚宇宙,見證了我國從(cong) 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鏗鏘步伐,也凝聚著我國眾(zhong) 多高校科研人員的心血。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航空宇航係主任王兆魁說:“高校作為(wei) 國家創新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發揮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在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上全力攻堅,打造‘國之重器’。”

  這一年,隨著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為(wei) 按類型教育定位辦好職業(ye) 教育進行了科學的頂層設計,教育部持續加大職業(ye) 教育工作力度,從(cong) 法律地位、辦學條件、師資建設等多方麵作出重要部署,不斷增強職業(ye) 教育吸引力、影響力、競爭(zheng) 力,不斷拓寬中國特色現代職業(ye) 教育發展道路。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審時度勢,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ti) ”統籌安排、一體(ti) 部署,並擺放在論述“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之後的突出位置,令教育戰線幹部師生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今年畢業(ye) 的南京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大學學生郭宇豪是我國職業(ye) 教育的首屆本科畢業(ye) 生。作為(wei) 首批“吃螃蟹者”,郭宇豪和同學們(men) 收獲的不僅(jin) 是一紙文憑,更是通向未來的多元選擇。“麵試邀約變多了,崗位含金量明顯提高,當我跨過學曆的門檻,又有技術能力加持,選擇麵一下子寬廣起來。”郭宇豪高興(xing) 地說。如今,他已是一家電氣行業(ye) 上市公司的嵌入式軟件開發工程師。

  一係列舉(ju) 措,體(ti) 現戰略方向:教育部將進一步支持引導教育戰線以國家戰略需求為(wei) 導向,源源不斷培養(yang) 和輸送各類高素質人才,源源不斷產(chan) 出更多原創性科技成果,努力成為(wei) 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先導力量。

  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

  作為(wei) “數字中國戰略”的一部分,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是貫徹國家戰略的應有之義(yi) 。2022年1月,全國教育工作會(hui) 議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將“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列為(wei) 重點任務。

  一年來,圍繞教育數字化轉型重大任務,教育部擘畫教育數字化轉型戰略的頂層設計藍圖,提出“應用為(wei) 王、服務至上、簡潔高效、安全運行”的行動綱領,以建設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為(wei) 抓手,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

  今年3月28日,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線,至今已匯集基礎教育課程資源4.4萬(wan) 節、職業(ye) 教育在線精品課6628門、高等教育優(you) 質課程2.7萬(wan) 門,累計共享就業(ye) 崗位1370萬(wan) 個(ge) 。截至11月底,平台網頁版累計瀏覽量超過50億(yi) 人次,訪客量達到8億(yi) 人。“在家就能看到北京、上海特級教師上的課,真是太棒了!”“不花錢的名師課,真是太香了!”沒有什麽(me) 能比人民群眾(zhong) 的“點讚”更有說服力。

  尤為(wei) 令人振奮的是,推進教育數字化正呈現由點到麵、蓬勃發展之勢。今年4月和7月,教育部部署開展兩(liang) 輪國家智慧教育平台地方和學校試點工作。多地把國家平台資源常態化應用與(yu) 建設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要求,應用國家平台的積極性持續增強。各試點單位在向國家平台提供優(you) 質資源的同時,還大力加強特色資源開發,資源建設供給越發主動。例如,江蘇向國家平台提供了蘇教版、譯林版、人教版優(you) 質課程3400多節;四川匯聚一批川劇、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等特色資源,平台新增各類資源4000餘(yu) 個(ge) 。

  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以及各類地方平台的帶動下,今年以來,教師數字素養(yang) 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明顯提升,區域教育數字化應用逐步擴大。

  山西省運城市以入選教育部首批“智慧教育示範區”創建區域為(wei) 契機,構建創客教育體(ti) 係,探索智慧教育賦能區域教育時代發展的有效途徑。如今的運城市中小學裏,教師借助智慧教育平台重構課堂教學、拓展特色課程的案例屢見不鮮。

  在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把作業(ye) 管理、減負增效與(yu) 深入推進全國“基於(yu) 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yu) 學模式實驗區”工作相結合,充分發揮信息化平台的技術優(you) 勢,實現了作業(ye) 的精準化、智能化、個(ge) 性化。

  近年來,教育部加強統籌部署,“三通兩(liang) 平台”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教育部先後實施兩(liang) 輪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三個(ge) 課堂”應用、“一師一優(you) 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深入推進,今年7月至8月,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暑期教師研修”專(zhuan) 題首次上線便為(wei) 1300餘(yu) 萬(wan) 名教師提供了研修服務,城鄉(xiang) 教育的數字鴻溝進一步縮小。

  “一年來,教育數字化轉型戰略行動取得了若幹標誌性成果。”華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係主任鍾柏昌說,“教育新基建持續發力,初步打造了堅如磐石的‘數字底座’。教育資源和用戶暴增,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資源數字化中心和服務平台。此外,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實踐共同體(ti) 實現了由點到麵的有組織擴張,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教育數字化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戰略製高點。黨(dang) 的二十大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xie) 進黨(dang) 代會(hui) 報告,標誌著推進教育數字化已經成為(wei) 普遍共識、共同任務。

  風好正是揚帆時。深入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把數字資源的靜態勢能轉化為(wei) 教育改革的強大動能,必將為(wei) 全麵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奠定重要基礎。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