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與希望生生不息”
1991年,一張名為(wei) 《我要讀書(shu) 》的攝影作品一經問世,便牽動了千萬(wan) 中國人的心,觀者無不為(wei) 之震撼,甚至潸然淚下。
這張照片,許多中國人見過不止一次。黑白色調的照片裏,頭發蓬亂(luan) 的小姑娘,手握鉛筆坐在桌前,表情怯生生的,一雙清亮純真的大眼睛凝視前方,流露出強烈渴望的光芒,仿佛在替無數貧困地區的孩子發出心聲:“我要讀書(shu) !”照片上這雙閃閃發光、飽含企盼的大眼睛,讓許多人無法忘懷。
自那時開始,希望工程受到更廣泛關(guan) 注。希望工程由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hui) 於(yu) 1989年發起實施,是以改善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設施、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重返校園為(wei) 使命的社會(hui) 公益事業(ye) 。照片中的主人公——當年才8歲的蘇明娟,在照片拍完後,成為(wei) 希望工程的“代言人”,個(ge) 人命運也因此改變。
2022年,蘇明娟當選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再次進入公眾(zhong) 的視野。30多年前,蘇明娟身處逆境;如今,她涅槃重生。30多年間,她接過“接力棒”,努力地將善意傳(chuan) 遞下去,“讓愛與(yu) 希望生生不息”。從(cong) 受益者到踐行者,蘇明娟一路走來的故事是怎樣的呢?本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我堅持讀書(shu) 的念頭像火一樣熱烈”
1983年,蘇明娟出生在安徽省金寨縣桃嶺鄉(xiang) 張灣村一個(ge) 普通的農(nong) 家。這裏地處於(yu) 大別山深處,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而生活在此的蘇明娟一家靠打魚、養(yang) 蠶、養(yang) 豬和種田、種板栗為(wei) 生,過著辛勞拮據的生活。
1990年,蘇明娟7歲,到了該上學的年紀,為(wei) 了讓孩子上得起學,父親(qin) 隻好更辛勞地工作。幾個(ge) 月後,父親(qin) 終於(yu) 攢夠了第一學期的學費,把蘇明娟送進了小學。
在那個(ge) 年代,貧困家庭的女孩能有學上,本就是奢侈的事情。“雖然有些困難,但父母還是希望我上學,能夠學到一點知識。”蘇明娟對記者說,“他們(men) 告訴我,讀書(shu) 是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徑。”
那個(ge) 時候,山區教學條件不好,孩子們(men) 的求學環境十分艱苦。
回憶起自己當年就讀的小學,蘇明娟說:“我們(men) 那個(ge) 校舍是一戶人家的祠堂改建的,學校沒有錢給窗戶裝玻璃,於(yu) 是就糊起薄膜紙,冬天的時候風一吹就破。每當寒風呼嘯而進,我們(men) 都凍得縮成一團。一個(ge) 班三四十個(ge) 學生,從(cong) 一年級到五年級都有,教室裏隻有桌子和黑板,我們(men) 坐的板凳都是自己帶的。”
雖然條件艱苦,孩子們(men) 讀書(shu) 的念頭卻很堅定。這裏雖然沒有明亮的教室和幹淨整齊的課桌椅,但有洪亮的讀書(shu) 聲。“為(wei) 了上學,我每天要走20裏的山路。”蘇明娟說,“雖然條件艱苦,但我堅持讀書(shu) 的念頭像火一樣熱烈。”
此時的她並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很快將被一張照片改變。
“一張照片改變了我的命運”
年少的蘇明娟並不知道,就在她上學那一年的5月,在金寨縣,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金寨縣希望小學正式成立,徐向前元帥親(qin) 筆為(wei) “金寨縣希望小學”題寫(xie) 校名,轟轟烈烈的希望工程由此開端。
為(wei) 了讓更多人了解希望工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hui) 委托紀實攝影家解海龍拍攝一組展示貧困孩子求學艱難狀態的照片,以此號召全社會(hui) 關(guan) 注和支持希望工程。
1991年4月的一個(ge) 下午,解海龍來到蘇明娟就讀的小學采訪。推開教室的門,一雙在陽光下忽閃忽閃的大眼睛,闖進了他的視線。“那眼神有著很強的穿透性,能夠進入人們(men) 的心靈。”謝海龍說。當握著鉛筆的蘇明娟再次抬頭凝視黑板時,他迅速摁下了快門,攝影作品《我要讀書(shu) 》就此誕生。
1992年4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hui) 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把解海龍拍攝的2000張關(guan) 注貧困地區教育的照片分發給媒體(ti) ,其中就包括這張名為(wei) 《我要讀書(shu) 》的照片。1994年,《我要讀書(shu) 》被選為(wei) “希望工程”宣傳(chuan) 照片,也是在這時,蘇明娟第一次通過報紙看到了自己的照片。
“在小學四年級,我收到一份報紙,上麵有這張照片。老師告訴我說照片已經被用作希望工程的宣傳(chuan) 畫了!”蘇明娟說,“我也沒想到,一張照片改變了我的命運。”
照片刊登後,蘇明娟收到了許多人的捐助。“愛心人士舉(ju) 不勝舉(ju) 。”蘇明娟當年的老師傅啟鵬告訴記者,當年《我要讀書(shu) 》照片在社會(hui) 上引起關(guan) 注後,很多人向蘇明娟提供了捐助。
第一個(ge) 向她捐款的人是李萬(wan) ,他將自己微薄的津貼攢起,每學期都會(hui) 寄給蘇明娟100元,一直到小學畢業(ye) 。“讀中學時,很多好心人都給過我幫助,有的小朋友把零花錢寄來了,有的大學生把打工錢寄給了我。天津一名退休老人從(cong) 我讀初中到高中,每年過節都給我寄糖果和生活用品。”回想起這些,蘇明娟充滿了感激。
後來又有其他捐助者捐助蘇明娟,善良忠厚的父親(qin) 對蘇明娟說:“這錢我們(men) 不能要,因為(wei) 我們(men) 已經有別人的幫助了。你爸你媽還能幹活,還能養(yang) 活你和弟弟。”於(yu) 是,蘇明娟就將這些錢全部捐給了希望工程。
“它讓我懂得了愛的意義(yi) ”
得到資助僅(jin) 僅(jin) 是蘇明娟人生軌跡改變的開始。在無數愛心人士的感召下,小小年紀的蘇明娟也踏上了公益助人的道路,至今沒有中斷。
1997年,剛上初二的蘇明娟,主動將資助得來的600元錢匯給了寧夏的一位回族小姑娘,幫她圓了求學夢;2002年,考上安徽大學後,她堅持勤工儉(jian) 學,把每學期900元生活補貼全部轉給其他貧困學生;參加工作後,蘇明娟把第一筆工資全部捐給了希望工程,此後每月她都會(hui) 捐出收入的一部分;每年,她都會(hui) 拿出1000元資助貧困生,從(cong) 未間斷……
“希望工程給我的幫助,不僅(jin) 僅(jin) 是物質上的,更多是精神上的,它讓我懂得了愛的意義(yi) 。”蘇明娟說,“希望工程一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改變了我的人生。”
因《我要讀書(shu) 》照片和希望工程而改變命運的,不隻有蘇明娟。照片中蘇明娟的那雙大眼睛震撼了千千萬(wan) 萬(wan) 中國人。“當看到那雙渴望的眼睛,人們(men) 內(nei) 心的愛和善意立刻就被喚起,情不自禁地想為(wei) 這些孩子做一些事情。”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院長劉慧教授說。
隨著希望工程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許多愛心人士參與(yu) 其中,給貧困家庭的孩子帶來了溫暖和希望。從(cong) 花甲之年的老者,到幼兒(er) 園的孩子,紛紛為(wei) 希望工程貢獻力量。
從(cong) 金寨縣希望小學建立到如今,兩(liang) 萬(wan) 多所希望小學已遍布全國各地。在黨(dang) 的領導下,希望工程實施30多年來,聚焦助學育人目標,植根尊師重教傳(chuan) 統,創新社會(hui) 動員機製,架起了愛心互助和傳(chuan) 遞的橋梁,幫助數以百萬(wan) 計的貧困家庭青少年圓了上學夢、成長為(wei) 奮鬥在祖國建設各條戰線上的棟梁之材。希望工程在助力脫貧攻堅、促進教育發展、服務青少年成長、引領社會(hui) 風尚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把愛與(yu) 希望傳(chuan) 遞下去”
2018年秋天,蘇明娟上小學的女兒(er) 在語文課本上讀到一篇課文,題目叫《渴望讀書(shu) 的大眼睛》,那是媽媽的故事。
“你看,這雙大眼睛,是那樣明亮,那樣專(zhuan) 注。它注視著前方,生怕漏掉老師在黑板上寫(xie) 的每一個(ge) 字,生怕漏掉老師講的每一句話……”
“你看,這雙大眼睛,閃爍著渴望,充滿著憂鬱。雖然清晨教室光線並不明亮……”
對於(yu) 坐在窗明幾淨的教室中學習(xi) 的女兒(er) 而言,媽媽的故事已是遙遠的過去了。經曆了30多年的飛速發展,中國的教育事業(ye) 早已擺脫了蘇明娟童年時的窘境。
2001年1月1日,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如期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yi) 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戰略目標。
2019年9月26日,時任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發布會(hui) 上指出,中國用20多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義(yi) 務教育普及之路。
2021年,中國的義(yi) 務教育階段學校20.7萬(wan) 所,在校生1.6億(yi) 人,不僅(jin) 實現全麵普及,普及程度還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與(yu) 教育事業(ye) 一起變好的,還有蘇明娟的人生。
1998年,蘇明娟以共青團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代表的身份,赴北京參加大會(hui) 。整個(ge) 大會(hui) 堂裏,她是最小的與(yu) 會(hui) 代表。在會(hui) 場,蘇明娟收到了很多鮮花、掌聲和關(guan) 注,但她始終是那麽(me) 淳樸本分,沉穩安靜。
2002年9月,蘇明娟考取了安徽大學職業(ye) 技術學院金融專(zhuan) 業(ye) ,2005年畢業(ye) 後,她進入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工作。
2006年,蘇明娟和解海龍拍賣了《我要讀書(shu) 》的照片版權,所得30多萬(wan) 元用於(yu) 援建西藏拉薩市曲水縣的一所希望小學。
2018年,蘇明娟拿出3萬(wan) 元積蓄作為(wei) 啟動資金,設立了“蘇明娟助學基金”,致力於(yu) 幫助更多的貧困學子,該基金籌集了約490萬(wan) 元,參與(yu) 建設了5所希望小學。
多年來,在希望工程的愛與(yu) 關(guan) 懷下長大的蘇明娟,實現了從(cong) 受助者到捐贈者的轉變。“因為(wei) 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給別人撐把傘(san) 。”蘇明娟說。
2022年,蘇明娟當選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前不久,我參加了黨(dang) 的二十大。接下來,學習(xi) 好、宣講好、落實好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是我義(yi) 不容辭的責任。”從(cong) 北京返回後的蘇明娟,向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黨(dang) 委班子和全省中層幹部分享了她的參會(hui) 體(ti) 會(hui) ,共同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
最近,蘇明娟參加了很多線上線下宣講活動。每一場宣講,她都會(hui) 強調一句話:“作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我感到無比光榮,也深感責任重大。對我來說,除了責任和使命,還有一種傳(chuan) 遞,就如同希望工程、公益事業(ye) 一樣,把愛與(yu) 希望傳(chuan) 遞下去,讓愛與(yu) 希望生生不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冬季暖陽 盡在拉薩”曲水等3縣冬季線路發布
1月10日,主題為“冬季暖陽 盡在拉薩”的“冬遊拉薩”線路發布會舉行,曲水縣、當雄縣和墨竹工卡縣旅發局相關負責人結合各縣旅遊資源進行了冬季線路發布及優惠政策推介。[詳細] -
拉薩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集體學習交流研討會
拉薩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拉薩”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好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集體學習交流研討會召開。 [詳細] -
新華全媒+|藏北草原:特殊教育為學生築夢
新年伊始,藏北草原正值漫長的冬天。寒假期間,坐落在海拔4500米的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為學生們製定了線上教學計劃,指導他們學習,孩子們在自己家中迎來嶄新的一年。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