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治理寒假違規競賽要拆套路更要治根本

發布時間:2023-01-13 10:21: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北京“雙減”工作專(zhuan) 班近日發布提示,寒假期間,該專(zhuan) 班持續緊盯假期易發違規競賽問題,打擊與(yu) 招生入學掛鉤的違規競賽,嚴(yan) 處學校違規招生行為(wei) 。該專(zhuan) 班還提示學生和家長要掌握合規競賽白名單,並警惕違規競賽套路。同時重申,任何競賽以及競賽產(chan) 生的結果不得作為(wei) 中小學招生入學依據。

  寒假已至,各地中小學基本上已經停止了校園教學,可各類校外違規競賽卻沒有偃旗息鼓。一些組織者甚至打算利用寒假學生時間自由充足、家長渴望“彎道超車”等因素,開展各類違規競賽,以便賺得盆滿缽滿。

  現在的一些違規競賽,名字往往取得高大上,不是國際範就是世界級,全國性名頭更是滿天飛。花樣翻新、套路層出不窮的營銷宣傳(chuan) ,更把廣大學生、家長忽悠得雲(yun) 裏霧裏,簡直把種種違規競賽當成了含金量十足的合規競賽,紛紛掏腰包參加培訓與(yu) 競賽,希望能在今後的招生錄取中提前占得先機。

  殊不知,家長看中的是競賽的“加分”功效,違規競賽組織者卻是盯上了家長的票子。針對違規競賽在寒假期間興(xing) 風作浪的可能性,北京“雙減”工作專(zhuan) 班發布提示,既普及了合規競賽堅持“零收費”、主辦方是非營利主體(ti) 、辦賽有連續周期性的三個(ge) 重要特征,也拆穿了違規競賽的三個(ge) 常用套路,即對外不敢叫競賽,名目馬甲常更新;通過第三方報名,暗示交錢保獲獎;競賽不斷設置初賽、複賽、大師賽等晉級模式。

  相關(guan) 職能部門在寒假伊始的這劑預防針打得可謂正當其時,尤其是拆穿違規競賽的套路,更有助於(yu) 廣大學生、家長進行甄別,避免上當受騙,既花費了時間與(yu) 金錢,最終也沒有得到任何收益。對於(yu) 這樣的科普,要加大宣傳(chuan) 力度、廣而告之,確保每名學生、家長都能知曉,進而提升其辨別能力與(yu) 防騙意識。

  不過,拆套路的防騙提醒終究隻是治標,脫下馬甲、換個(ge) 套路,違規競賽還可卷土重來,要想徹底鏟除違規競賽生存的土壤還需在治根本上發力。違規競賽之所以對學生、家長具有吸引力,不過是因為(wei) 組織者宣稱在競賽中獲得靠前名次就可在某些招錄中享受加分等優(you) 惠政策,但其實很大程度是虛假宣傳(chuan) 。然而,一些家長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僥(jiao) 幸心態,帶著孩子穿梭於(yu) 各類違規競賽,想為(wei) 孩子“鍍金”。

  因而,監管部門除了要暢通針對違規競賽的舉(ju) 報渠道、加大對寒假期間各類違規競賽的打擊力度,更需要斬斷違規競賽與(yu) 一些中小學之間的利益勾連,讓“任何競賽以及競賽產(chan) 生的結果不得作為(wei) 中小學招生入學依據”的規定成為(wei) 不能也不敢觸碰的高壓線。一旦能百分百確保競賽結果不再關(guan) 聯中小學招生入學,任憑違規競賽吹噓得再天花亂(luan) 墜,學生、家長的興(xing) 趣與(yu) 動力也必將大打折扣,此前的種種套路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廣大家長也要轉變對待各類競賽的看法,切莫把競賽當成孩子升學的敲門磚,一旦各類競賽被功利化,除了會(hui) 耗費家長諸多金錢和孩子大量的正常學習(xi) 時間,也可能讓孩子喪(sang) 失對某一競賽科目與(yu) 領域的學習(xi) 興(xing) 趣。讓各類競賽回歸興(xing) 趣屬性,成為(wei) 校內(nei) 學習(xi) 的有益補充,競賽才能更好發揮挖掘潛能、拓展視野、培養(yang) 興(xing) 趣的功效,助力學生更加全麵多元成長。

  學生、家長理性看待各類競賽,監管部門做到事前提醒、事中監管、事後嚴(yan) 懲,違規競賽屢禁不絕的頑疾,才能實現標本兼治、藥到病除。

  (作者係媒體(ti) 評論員)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