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故事】吳天一:雪域高原上的生命守護者
一本書(shu) ,1840頁,340萬(wan) 字,凝結著吳天一畢生的研究成果,也記錄著他在青藏高原踏下的每個(ge) 足跡——《高山醫學》。
1958年,還是熱血青年的吳天一,滿懷著建設祖國西北的雄心壯誌,來到青海工作。接連目睹了身邊許多高原建設者病倒甚至犧牲後,醫學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他,下定決(jue) 心要攻克高原病。
當時,國內(nei) 高原醫學研究是一片空白。為(wei) 了掌握各種急慢性高原病,吳天一主持了一場覆蓋10萬(wan) 人的調查。高原之大,250萬(wan) 平方公裏;高原之高,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而且高原氣候複雜多變,牧民的氈房更是相隔甚遠,調查難度可想而知。
“群體(ti) 調查,一家也不能落!問題,可能就出在這一家。”吳天一堅定地說。克服頭痛、嘔吐等高原反應,他騎著馬,帶著儀(yi) 器,在高寒地帶四處奔波。吃著化不開的糌粑,喝著燒不開的水,睡在滴水成冰的帳篷裏……曆時10年,吳天一獲取了大量珍貴的生理病理研究數據,開創性提出符合我國實際的高原病防治措施。
通過數十年的係統調查與(yu) 臨(lin) 床診治,吳天一提出的慢性高山病量化診斷標準被作為(wei) 國際標準,並命名為(wei) “青海標準”。
2001年,青藏鐵路破土動工,吳天一擔負起了守護鐵路建設者生命健康的重任。麵對最嚴(yan) 峻的缺氧問題,他帶領團隊在鐵路沿線建起製氧站、高壓氧艙站;為(wei) 做好群防群治,他撰寫(xie) 科普手冊(ce) ,送到工人手中……在吳天一的指導下,整個(ge) 青藏鐵路修建期間,14萬(wan) 勞動大軍(jun) 無一例因急性高原病死亡。
胡楊林黃了又綠,格桑花落了又開。在60餘(yu) 年高原醫學研究生涯中,吳天一多次遭遇車禍,身上14處骨折,雙眼在40多歲就罹患白內(nei) 障,更在親(qin) 自試驗高壓氧艙中被擊穿耳膜4次……“從(cong) 事高原醫學研究,就得準備好為(wei) 科學獻身!”吳天一說。
2021年6月29日,吳天一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佩戴上了代表黨(dang) 內(nei) 最高榮譽的“七一勳章”。他說:“生命不止,研究不止。我們(men) 將繼續站在世界屋脊,瞄準前沿,不斷走出高原醫學的中國創新之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春之花綻放雪域高原——記西藏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徐馭堯
采訪西藏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人民日報社西藏分社記者徐馭堯是件頗不容易的事。第一次聯係,撥通電話,對方聲音很小,說正在新聞現場采訪;第二次溝通,對方正在趕往山南市洛紮縣的采訪路上。[詳細] -
足球,在雪域高原不一樣的精彩
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正在火熱進行,讓億萬球迷在北半球的冬日裏重新點燃專屬於世界杯的熱血澎湃。被稱為“世界第一運動”的足球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擁有大量粉絲。[詳細] -
甘肅雪域高原有了“城鄉共享課堂”:牧區孩童觸網感知世界
據悉,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升課堂教學水平,是天師附小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麵。2019年,該校通過“兩州一縣”項目,作為試點校實施了智慧課堂,經過幾年不斷探索運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