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關愛陪伴學生成長——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工作綜述
教育是國之大計,高校之本在於(yu) 立德樹人。
“老師,參加今天的寢室讀書(shu) 會(hui) 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陳望道先生翻譯《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時的興(xing) 奮!”這是一次讀書(shu) 會(hui) 後,一位同學興(xing) 高采烈對輔導員說的話。
在東(dong) 北大學“一站式”學生社區,每周五晚上輔導員與(yu) 學生一起品讀經典。與(yu) 輔導員一起駐守的還有班導師、科技導師、就業(ye) 導師,他們(men) 麵對麵實時解決(jue) 學生們(men) 的現實問題和困惑,讓學生們(men) 感到關(guan) 懷就在身邊。
近年來,高校傳(chuan) 統的班級建製管理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學生社區日漸成為(wei) 學生交流互動最頻繁的場所。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部2019年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工作,成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大學治理體(ti) 係下學生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和實現途徑。
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過程中,教育部指導各地各高校不斷強化“以學生為(wei) 中心”的辦學治校理念,進一步提升圍繞學生、關(guan) 照學生、服務學生的工作質量,將高校育人力量和資源下沉到學生社區,用最溫暖的關(guan) 愛陪伴學生健康成長。
構築學生黨(dang) 建前沿陣地
學生在哪裏,黨(dang) 員在哪裏,黨(dang) 的工作就到哪裏。
教育部通過解讀“一站式”學生社區的深刻內(nei) 涵,探索“黨(dang) 建+”社區育人體(ti) 係。
雲(yun) 南、湖北、遼寧、江蘇等省印發通知,指導各高校在製度規範、運行機製等方麵提供良好的資源與(yu) 條件配置。
各高校在學生社區設立黨(dang) 組織,建立樓宇黨(dang) 支部,設置學院(專(zhuan) 業(ye) )黨(dang) 小組,掛牌黨(dang) 員宿舍,安排學生社區黨(dang) 組織與(yu) 職能部門、學院係所、社區物業(ye) 黨(dang) 組織結對共建,深入開展政治理論學習(xi) 、黨(dang) 員教育發展、社區建設協調等工作。2022 年,1400 餘(yu) 所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內(nei) 共成立黨(dang) 組織 2.1 萬(wan) 個(ge) ,團組織近10萬(wan) 個(ge) ,實現黨(dang) 團組織基本覆蓋學生社區逐步成長為(wei) 學生黨(dang) 建的前沿陣地。
“一站式”學生社區既要“造形”,更重“鑄魂”。清華大學組織教工黨(dang) 員深度參與(yu) 社區學生入黨(dang) 積極分子培養(yang) ,截至2022年底,2020級和2021級“強基計劃”學生中有300餘(yu) 名同學發展成為(wei) 黨(dang) 員或預備黨(dang) 員。廈門大學發揮先進教師黨(dang) 支部示範引領作用,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工作室、全國黨(dang) 建工作樣板支部等帶頭深入社區,280 餘(yu) 名教師黨(dang) 員擔任學生社區兼職輔導員。中南大學在學生社區打造體(ti) 驗課堂,深入挖掘學科發展史,建設700平方米的粉末冶金陳列室,作為(wei) 師生淬煉思想的主陣地,將黨(dang) 的思想引領與(yu) 專(zhuan) 業(ye) 學習(xi) 有機結合,得到師生的認可。
建設“三全育人”實踐園地
結合各地“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推進情況,教育部多次發出工作提示,以“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指南為(wei) 指導標準,進一步加強社區“三全育人”工作。
福建、浙江等省發揮全國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區的優(you) 勢,指導各高校通過選聘校院領導幹部、黨(dang) 政人員、專(zhuan) 業(ye) 教師擔任學生社區樓長層長、兼職輔導員、學業(ye) 導師等,以學生社區建設實效檢驗“三全育人”成果。
各高校各支育人力量通過“書(shu) 記校長下午茶”“百名教授進書(shu) 院”“部處負責老師進社區”“訪企拓崗促就業(ye) ”等工作機製,幫助學生解決(jue) 思想之惑、學業(ye) 之困、就業(ye) 之難。
“學生晚上 11 點半還能在宿舍樓裏看見輔導員值班工作,臉上那種驚喜和信任感是隱藏不住的。”天津大學輔導員謝舒很享受這種“紮根”在學生中的感覺。
打造智慧服務創新基地
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勇立時代潮頭,主動適應信息化發展趨勢,充分利用數字信息、智能平台、現代設施,科學研判學生成長規律和發展需求,打造數字化育人工作矩陣,以精準化服務更好滿足學生成長需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工部部長宋曉東(dong) 介紹,學校秉持“把最好的資源給學生,用最好的條件建社區”這一理念,分類建成黨(dang) 團活動室、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社區講堂、師生研討室、“心靈氧吧”等19 間社區活動室,學生深感在社區生活的舒適與(yu) 便利,常說“除了去教室上課,一切都可以在社區解決(jue) ”。
各高校通過科技助力、管理協同,不斷提升人才培養(yang) 質量,保障學生全麵發展。複旦大學在學生社區運用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技術,全方位支撐學校構建教育管理體(ti) 係。重慶工程職業(ye) 技術學院通過“人臉識別+身份認證”技術,及時發現學生社區管理的潛在風險,用智慧服務助力學生社區高質量建設。
爭(zheng) 創平安校園樣板高地
各高校學生社區積極與(yu) 管理部門協同配合,將學生社區網格化日常管理模式高效率轉變為(wei) 應急管理機製,將學校打造成維護社會(hui) 安全穩定的重要樣板高地。
2022年疫情期間,吉林大學、上海大學成立學生公寓臨(lin) 時黨(dang) 支部,設立“黨(dang) 員先鋒崗”,校院領導幹部、思政工作隊伍、師生誌願者入駐社區開展工作。吉林大學 424 名學生誌願者遞交入黨(dang) 申請書(shu) ,首批10 人在抗疫一線光榮入黨(dang) 。浙江大學完善頂層設計,開發安全預警平台,整合聯動多方資源,設置了“社區—宿舍—樓層—寢室”四級安全員隊伍,築牢學生社區安全防線。東(dong) 南大學匯聚各職能部門及院係力量,以多方常態化聯動加強社區安全教育,廣泛開展宿舍走訪、談心談話、文化建設及處理突發事件等工作。四川大學以勤工助學和誌願服務相結合的方式,組建100 餘(yu) 人的“校園安全學生服務隊”,讓他們(men) 成為(wei) 校園安全的“偵(zhen) 查員”“守護員”和“宣傳(chuan) 員”。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自2019年來,教育部通過政策指導、試點推進、過程管理、經驗推廣,實現從(cong) 10所高校率先試點到31所高校集成探索,再到1447所高校積極參與(yu) 建設的“三步邁進”。在各地各校的共同努力下,“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成為(wei) 推進高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陣地,成為(wei) 彰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大學根本屬性和獨特優(you) 勢的有益探索。
2023年,教育部將立足培育新時代好青年,在全麵總結三年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麵向全國高校推廣“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其組織優(you) 勢、管理優(you) 勢,強化大數據賦能精準思政,深入探索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提升高校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方法新路徑,努力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大學學生教育管理的新範式新經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黑龍江規範省屬高校財務管理
記者從黑龍江省教育廳獲悉,為進一步規範省屬高等學校財務行為,不斷提升高校財務管理現代化水平,近日,黑龍江省教育廳、省財政廳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省屬高等學校財務管理的實施意見》。 [詳細] -
就業優先 青海打造特色勞務品牌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2萬人
2月1日,記者從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該省著力打造優勢特色勞務品牌,引導農牧區勞動力有組織有規模轉移就業。持續提升就業服務效能,全力做好重點企業用工服務,不斷增強職業技能培訓針對性實效性。[詳細] -
來華留學生“兔年說心願”:成為說漢語的老撾鐵路人
2022年12月,中老鐵路通車運營一周年。一年來,累計發送旅客850萬人次,累計運輸貨物超千萬噸,跨境貨物超190萬噸,國際貨運總值突破百億元人民幣。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