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年輕人要敢問敢做 70.9%受訪大學生感覺實習越來越早

發布時間:2023-02-07 16:1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我希望能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充實自己。”四川某高校大二學生黃藝菲在今年寒假前投出了第一份簡曆,她的求職意向是一份與(yu) 互聯網運營相關(guan) 的線上實習(xi) 崗位。第一次參與(yu) 實習(xi) 求職,黃藝菲有些手忙腳亂(luan) ,“我擔心沒有一家公司給我回複,更擔心入職之後能不能把工作做好”。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日前對2007名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0.9%的受訪大學生感覺近年來大學生實習(xi) 越來越早了。66.3%的受訪大學生實習(xi) 是為(wei) 了提升對專(zhuan) 業(ye) 的了解,摸清未來方向。

  應不應該早點兒(er) 實習(xi) ?實習(xi) 中不敢與(yu) 同事和上級溝通,怎麽(me) 辦?從(cong) 校園過渡到職場,怎樣調整心態?麵對職場困惑,00後有什麽(me) 看法,過來人又給出了什麽(me) 建議?

  為(wei) 自己打造“專(zhuan) 屬”成長計劃

  早在尋找實習(xi) 公司之前,黃藝菲就收到過來自學長學姐們(men) 的“暖心攻略”,了解公司業(ye) 務領域、針對性修改簡曆、筆試麵試準備、實習(xi) 協議和待遇……“通過實習(xi) 可以接觸不同類型的業(ye) 務,慢慢地就可以探索到自己感興(xing) 趣的方向,進而在下一階段學校學習(xi) 中重點攻克這些知識。”這一點是讓黃藝菲作出堅定選擇實習(xi) 的原因,在她看來,這是自己突破舒適圈的必經之路,“不要懼怕,也許我們(men) 會(hui) 比自己想象的優(you) 秀”。

  “實習(xi) 開始時間的早晚沒有標準定義(yi) ,關(guan) 鍵要結合自身的情況。”李熙曦是一名就讀於(yu) 醫科類大學的大二學生,雖然進入大學隻有兩(liang) 年時間,但她早已在醫院、科研所實習(xi) 過。她覺得,選擇一份實習(xi) 工作最重要的是需要結合自身興(xing) 趣和未來發展方向,“不必糾結於(yu) 何時開始實習(xi) ,隻要這個(ge) 時間段對自己合適就好”。

  這一點也得到了中國傳(chuan) 媒大學碩士生李文寧的讚同。大一期間,李文寧就開始在鄉(xiang) 村基層實習(xi) ,之後她又去了一家事業(ye) 單位實習(xi) 。如何尋找一份更適合自己的工作?李文寧給自己做了一份專(zhuan) 屬成長計劃,“我首先考慮這份工作的性質和內(nei) 容,分析它和我的未來發展方向是否契合,同時也會(hui) 考慮自己現有的一些專(zhuan) 業(ye) 技能與(yu) 工作崗位是否相匹配”。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ye) 研究所和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2022年三季度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市場景氣報告》指出,三季度就業(ye) 景氣指數見底回升,但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特別是伴隨新一屆畢業(ye) 生進入求職市場,就業(ye) 市場壓力依然不減。

  黃藝菲在收到滿意的實習(xi) offer後也對自己做了一次數據統計:用時半個(ge) 月,投了20多份簡曆,修改簡曆3次,參與(yu) 麵試和筆試5次……“整個(ge) 投遞過程不輕鬆,進入實習(xi) 崗位之後更不輕鬆,但能明顯感覺到自己在成長”。

  麵對挑戰和壓力,00後沒有被動等待反而行動起來,相互“打雞血”,建立起了正確看待實習(xi) 與(yu) 就業(ye) 的積極樂(le) 觀心態。

  “不管未來是選擇就業(ye) 、考研還是出國,能夠在大學期間擁有一段實習(xi) 經曆會(hui) 對未來的發展有很大幫助。”對於(yu) 剛剛步入職場的00後肖業(ye) 靜來說,從(cong) 一名履曆空白的“小白”成長為(wei) “新晉”職場人,大學4年的實習(xi) 經曆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沉澱過程。

  “在嚐試中尋找方向,年輕人要敢問敢做”

  在實習(xi) 過程中,肖業(ye) 靜發現很多學生往往把姿態放得很低,很容易出現“害怕出錯”的心態。“我也擔心過自己能力不足,麵對陌生環境充滿不適,不知如何開口與(yu) 同事溝通,但隻要積極主動,不要害怕犯錯,大膽去試錯,就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

  “實習(xi) 給予了我不斷試錯的機會(hui) ,幫助我判斷現有的職業(ye) 規劃是否符合個(ge) 人預期,如果符合那就堅定地走下去,如果不符合也可以盡快調整方向。”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xi) ,李文寧培養(yang) 出了“觀察前輩”的習(xi) 慣,通過不斷去觀察身邊的前輩以及同輩的工作方式、處事方式,認識和修正自己原有的知識體(ti) 係和能力的薄弱點。

  “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年輕就要不斷去嚐試。”肖業(ye) 靜曾經在互聯網廣告公司、創業(ye) 公司、快消公司多次實習(xi) ,這些不同的經曆,讓她更加清楚自己要成為(wei) 一個(ge) 什麽(me) 樣的人,也成了別人口中的“有經驗的學姐”。

  從(cong) 英國留學回國的張童,在社交媒體(ti) 上更新了一個(ge) 名為(wei) “2022應屆生找工作血淚教訓”的帖子,一夜之間收獲了上千條點讚。帖子“火”了,張童沒想到用社交平台發布的一篇求職“避雷指南”,可以讓境遇相似的同齡人“雲(yun) ”抱團取暖。之後,她又把自己的整個(ge) 求職過程劃分為(wei) “正確認知自我”“準備簡曆”“筆試麵試經驗”三個(ge) 大專(zhuan) 題,並詳細記錄下自己在每個(ge) 階段的心態轉變以及應對辦法。

  拍攝不同行業(ye) 的實習(xi) 日記Vlog、畢業(ye) 生發布求職經驗帖子、組建“今天有收到offer嗎”互動交流小組……在社交平台分享實習(xi) 求職經驗的年輕人還有很多,分享方式也各式各樣。在00後眼中,實習(xi) 更像是從(cong) 校園邁向社會(hui) 的一張入場券,每一次的重新挑戰,都是一次自我重塑。

  “我的專(zhuan) 業(ye) 是醫學,也許未來從(cong) 事的領域已大致確定,但方向還有很多,我需要嚐試不同方向,才能確定自己最終走的那條路。”互聯網上有人喜歡用“躺平”來形容00後,但李熙曦並不認可,在她看來,從(cong) 校園進入社會(hui) 的過程中,年輕的00後會(hui) 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迷茫,但每一個(ge) 人都在努力去麵對、去解決(jue) ,“每個(ge) 人都在嚐試中尋找方向,年輕的我們(men) 要敢問敢做”。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