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家校社協同,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長“同心圓”

發布時間:2023-02-08 16:02:00來源: 科技日報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hui) 教育三者有機銜接、協同配合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前提,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迫切需求,更是促進兒(er) 童青少年全麵發展,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

  近日,教育部、中央宣傳(chuan) 部、中央網信辦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健全學校家庭社會(hui) 協同育人機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除了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決(jue) 策部署之外,也著力破解了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wei) 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強化三方職責和功能

  “教育從(cong) 本質上講就是為(wei) 兒(er) 童、青少年的成長提供良好的成長性支持環境。”北京師範大學兒(er) 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邊玉芳教授表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hui) 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者有機銜接、協同配合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前提,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迫切需求,更是促進兒(er) 童青少年全麵發展,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

  《意見》明確了學校、家庭和社會(hui) 的職責。

  學校是對兒(er) 童青少年進行專(zhuan) 門教育的專(zhuan) 業(ye) 機構,所以學校在育人方麵具有主陣地作用,在三方協同育人上發揮主導作用。《意見》要求各地各級學校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要與(yu) 家庭保持常態化密切聯係,要將做好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作為(wei) 重要職責,切實提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專(zhuan) 業(ye) 化水平。此外,學校要積極拓展校外育人資源,統籌用好各類社會(hui) 資源,並將其作為(wei) 強化實踐育人的重要途徑。

  家長則承擔著家庭教育的主體(ti) 責任。一方麵,要強化家庭是第一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樹立科學家庭教育觀念,切實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另一方麵,家長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家庭教育指導和家校互動活動,充分利用社會(hui) 實踐大課堂的育人功能,促進家庭教育主體(ti) 責任履行到位。

  社會(hui) 教育對兒(er) 童青少年成長至關(guan) 重要,《意見》的出台讓社會(hui) 如何與(yu) 學校、家庭協同變得具體(ti) 和生動。《意見》指出,要完善社會(hui) 家庭教育服務體(ti) 係,在城鄉(xiang) 社區普遍建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推進文化、體(ti) 育、科技等各類社會(hui) 資源開放共享,保障社會(hui) 育人資源充分利用。同時,多層次多角度宣傳(chuan) 科學的教育理念,營造良好的社會(hui) 育人氛圍。

  健全三方協同育人機製

  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明強小學校長兼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姚鳳認為(wei) ,《意見》是從(cong) 學校、家庭、社會(hui) 三個(ge) 領域進行的科學指導、理性呼籲、規範操作,堅持的是三方同心發力的協同育人新機製。

  姚鳳表示,應重點完善三項機製,形成育人合力。一是建立學校主導的聯席共議機製,製定協同育人推進計劃。二是建立社會(hui) 資源的集聚共享機製,常態開展宣傳(chuan) 教育、科學普及、文化傳(chuan) 承、興(xing) 趣培養(yang) 和實踐體(ti) 驗等活動,努力為(wei) 教師、家長、學生等開展多元社會(hui) 體(ti) 驗提供支持。三是建立專(zhuan) 業(ye) 隊伍的聯智共育機製,做好家庭教育宣傳(chuan) 與(yu) 指導服務活動。

  那麽(me) ,如何能做到三方協同育人?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張誌勇教授分析,製度是管根本、管長遠的。推進學校家庭社會(hui) 協同育人,必須健全體(ti) 製、機製、製度。對此,《意見》也作出了明確規定。

  實施學校家庭社會(hui) 協同育人,要健全領導體(ti) 製,加強黨(dang) 的領導;要健全工作機製,明確各方工作職責,強化工作落實;要健全工作製度,強化製度保障。張誌勇指出,《意見》還明確將學校家庭社會(hui) 協同育人工作成效納入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jia) 和教育質量評價(jia) 重要內(nei) 容,納入文明創建活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考核體(ti) 係,這也是健全評價(jia) 機製、強化職責落實的重要舉(ju) 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