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巴家的“親戚”來拜年了
藏曆新年前夕,日喀則市桑珠孜區聯鄉(xiang) 楚西村村民邊巴的家裏格外熱鬧,他的“親(qin) 戚”來拜年了。
“紮西德勒!紮西德勒!”沐浴著冬日的暖陽,伴隨著一聲聲祝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人武部的官兵們(men) 帶著米麵油等生活用品來到了邊巴家。邊巴告訴記者,人武部的官兵們(men) 就是自己的“親(qin) 戚”。
2018年1月,桑珠孜區人武部和邊巴家結成對子,“親(qin) 戚”的緣分也是從(cong) 那時候開始的。
那時邊巴一家6口人,兩(liang) 個(ge) 兒(er) 子都還小,由於(yu) 缺乏勞動力,被識別為(wei) 貧困戶。
結對後,桑珠孜區人武部官兵陸續為(wei) 邊巴家添置水泵、家具等生產(chan) 生活用品,幫助邊巴家理清致富思路,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為(wei) 防止返貧,桑珠孜區人武部官兵每個(ge) 季度都到邊巴家走訪。2020年10月,人武部官兵在走訪中了解到邊巴正為(wei) 收割青稞、運輸青稞而發愁。經過一番努力,桑珠孜區人武部籌集到資金為(wei) 邊巴家購買(mai) 了農(nong) 耕拖拉機和脫粒機,並安排民兵技術骨幹指導其使用。
在一次又一次的走訪幫扶下,桑珠孜區人武部官兵和邊巴一家結下了深厚情誼。
如今,邊巴的大兒(er) 子貢確南木加一邊打工,一邊學習(xi) 駕駛技術。他告訴記者,去年他通過打工掙了兩(liang) 萬(wan) 多元工資,下一步考取駕照後,他想和村裏其他人一樣跑運輸賺錢。
邊巴的二兒(er) 子索朗貴旦正在日喀則市第二職業(ye) 技術學校學習(xi) ,即將畢業(ye) 的他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期待。
邊巴說:“兩(liang) 個(ge) 兒(er) 子長大了,他們(men) 依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家裏的日子就會(hui) 越來越好。”
邊巴家的故事隻是桑珠孜區人武部開展結對幫扶工作的一個(ge) 縮影。
近年來,桑珠孜區人武部堅持把結對幫扶作為(wei) 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的長效機製,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推動幫扶工作走深走實。
2017年6月,投入40000元,用於(yu) 支援東(dong) 嘎鄉(xiang) 雪村種植產(chan) 業(ye) ;2018年,投入經費52200元,為(wei) 聯鄉(xiang) 遲雄村購置抽水泵,解決(jue) 耕地缺水問題;2018年,協調地方企業(ye) 籌措資金近80000元,按每月800元對2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直至大學畢業(ye) ;2019年,人武部8名官兵每人捐資2500元與(yu) 8名貧困學生結對助學,此後單位每年投入20000元開展教育扶貧,已累計投入資金共計156800元;2019年以來,每年投入資金30000元開展防止返貧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2022年,投入經費20000元為(wei) 4村6戶群眾(zhong) 購買(mai) 生活物資……
由於(yu) 工作成效明顯,2022年6月,桑珠孜區人武部被日喀則市評為(wei) “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ti) ”。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多年來,桑珠孜區人武部的官兵已經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是他們(men) 始終堅持一茬接著一茬幹,積極發揮軍(jun) 地橋梁紐帶作用,通過結對幫扶,把黨(dang) 的溫暖送到群眾(zhong) 心中,架起民族團結“連心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日喀則市桑珠孜區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知識競賽活動
近日,日喀則市桑珠孜區開展“禮讚二十大、建功新時代”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知識競賽活動。 [詳細] -
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曲美鄉開展幹部年度考核
近日,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曲美鄉對18個行政村“兩委”班子、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鄉村振興專幹開展年度考核。 [詳細] -
唐卡寺:發揚偉大抗疫精神 捐款捐物共克時艱
自西藏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那曲市安多縣的唐卡寺全體僧眾積極響應西藏自治區黨委、那曲市委和安多縣委的號召,服從寺廟管委會的各項工作安排,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