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進科普人才隊伍建設 從地方到中央開展科普專業職稱評審
繼北京等10省區市2019年5月先行先試、先後出台科普工作相關(guan) 領域職稱評審辦法,並在7省市有近1900名科普工作者通過評審取得相應職稱之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hui) (中國科協)近期也麵向中央在京單位開展科普專(zhuan) 業(ye) 職稱評審,加快推進科普人才隊伍建設。
中國科協2023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hui) 6日在北京舉(ju) 行,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部長李坤平介紹說,科普人員為(wei) 公眾(zhong) 與(yu) 科學之間搭起理解的橋梁,為(wei) 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做出積極貢獻。一些地方為(wei) 推進科普隊伍建設,近三年來紛紛開展科普工作相關(guan) 領域的職稱評審,取得較好效果,但是在中央單位層麵此前還沒有直接針對科普專(zhuan) 業(ye) 的職稱評審,對於(yu) 科學客觀評價(jia) 科普人員的品德、能力、業(ye) 績存在一定缺失,對科普人員的聘用、考核、晉升等造成一定影響。
中國科協高度重視科普人員的職稱評審問題,2022年底,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專(zhuan) 技司同意中國科協組建自然科學研究係列科普專(zhuan) 業(ye) 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hui) ,麵向中央在京單位開展科普專(zhuan) 業(ye) 職稱評審。為(wei) 做好科普專(zhuan) 業(ye) 職稱評審工作,科學、客觀、公正評價(jia) 科普人才的專(zhuan) 業(ye) 技術水平和業(ye) 務能力,中國科協廣泛開展調研座談征求意見,在此基礎上形成科普專(zhuan) 業(ye) 職稱評審的評審標準和評審辦法。
2023年4月上旬,中國科協正式印發通知組織開展科普專(zhuan) 業(ye) 職稱評審工作,自開放係統至5月4日,已有11家中央單位申請成為(wei) 科普專(zhuan) 業(ye) 職稱推薦單位,140餘(yu) 人在線填報職稱評審表。中國科協歡迎中央和國家機關(guan) 部委、人民團體(ti) 所屬單位,中央企業(ye) 及其所屬單位等在京中央單位,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hui) 、協會(hui) 、研究會(hui) 等各有關(guan) 單位科普工作人員積極關(guan) 注、申報。
李坤平指出,科普專(zhuan) 業(ye) 職稱評審工作堅持評價(jia) 標準、堅持分類評價(jia) 和堅持遵循規律。其中,分類評價(jia) 方麵,結合科普工作實際,分為(wei) 科普研究、科普內(nei) 容資源創作和傳(chuan) 播兩(liang) 個(ge) 方向。科普研究方向著重評價(jia) 科普理論研究學術影響力等;科普內(nei) 容資源創作和傳(chuan) 播方向著重評價(jia) 科普原創能力和科普傳(chuan) 播工作社會(hui) 效益,將內(nei) 容創作、展覽展品、音頻視頻、動漫遊戲、教材課程、活動賽事、講座報告等納入評審條件,注重代表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力,使評價(jia) 工作更能體(ti) 現科普工作特點、更具針對性和實操性。
同時,為(wei) 更好體(ti) 現科普工作特點和實際,借鑒有關(guan) 地方經驗將網絡閱讀量“10萬(wan) +”的科普作品等同於(yu) 發表論文;對科普內(nei) 容資源創作和傳(chuan) 播方向的論文要求適度降低。
李坤平表示,科普專(zhuan) 業(ye) 職稱評審工作的啟動,是加快推進科普人才隊伍建設的一件大事,對於(yu) 科普工作專(zhuan) 業(ye) 化職業(ye) 化具有重大意義(yi) 和深遠影響,也為(wei) 各地開展自然科學研究係列科普專(zhuan) 業(ye) 職稱評審打造樣板、提供推廣模式。相信科普專(zhuan) 業(ye) 職稱評審工作的開展,將有力調動科普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科普工作者將收獲更多的職業(ye) 歸屬感和獲得感,成為(wei) 進一步助力科普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催化劑”。
據悉,自2019年5月至今,北京等先行先試10省區市探索開展圖書(shu) 、文博、研究等係列的科學傳(chuan) 播等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職稱評審。其中,北京、天津、山東(dong) 、寧夏在圖書(shu) 資料係列設置科學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廣西、新疆在文物博物係列設置科學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安徽、湖南、重慶在自然科學研究係列設置科學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四川在自然科學研究係列設置科學技術普及專(zhuan) 業(ye) 。截至目前,已有7省市組織開展相關(guan) 職稱評審工作,有近1900名科普工作者通過評審取得相應職稱,科普專(zhuan) 業(ye) 能力得到認可。先行先試省市推行設置科普相關(guan) 領域職稱,對於(yu) 構建全國範圍內(nei) 科普人才的分類評價(jia) 標準、建立科普人才職稱評價(jia) 辦法、推進科普專(zhuan) 業(ye) 職稱製度的建立與(yu) 健全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另據科技部發布公開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修改草案)》意見的公告,《科普法(修改草案)》主要有七方麵調整,其中新增並單獨設立科普人員一章。科技部發布的全國科普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科普專(zhuan) 、兼職人員數量為(wei) 182.75萬(wan) 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大學“人才強校”實現新突破
學校製訂出台《西藏大學“珠峰學者人才發展支持計劃”總體實施方案(試行)》。[詳細] -
西藏大學推出“創新班”人才培養模式
西藏大學從今年起推出首屆法學“創新班”,並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激發學生求知、探知的欲望。 [詳細] -
職業教育創新模式 零首付培訓造就高端IT人才
達內時代科技集團發布了旗下的高端IT培訓品牌——“才高”。首推的課程方向為“互聯網+大數據Java大牛班”。主要課程內容是原有的Java課程內容以及數據倉庫、分布式緩存、服務器集群、互聯網架構技術等方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