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團結綻芳華 幸福正綿長

發布時間:2023-05-30 09:55:00來源: 西藏日報


圖為(wei) 原十八軍(jun) 老戰士家屬為(wei) 少先隊員講述十八軍(jun) 的故事。記者 周婷婷 攝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援藏醫療隊部分成員與(yu) 群眾(zhong) 合影。


身著民族服飾的昌都市第二幼兒(er) 園大一班的孩子們(men) 。


昌都市洛隆縣碩督鎮獅子舞表演者。


民族團結示範家庭趙以純、羅珍夫婦合影。 (本版圖片均由記者 萬(wan) 慧 提供)

  這裏,是三江並流的主要區域,是川滇青三省進藏的重要門戶。

  這裏,藏族、漢族、納西族、侗族、苗族等各民族兄弟姐妹手足情深,互幫互助,共同生息。

  勤勞智慧,是這片土地的富裕之本;團結奮鬥,是這片土地的幸福之源。一直以來,昌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在奮力推進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進程中,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工作,形成了各民族相互尊重、攜手奮進的良好局麵。

  多年來,昌都大地湧現出一大批新時期民族團結典型,各族群眾(zhong) 相親(qin) 相愛、休戚與(yu) 共,共同建設美好家園,他們(men) 用生動鮮活的實際言行,讓民族團結之花越開越豔。“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愛護生命一樣維護社會(hui) 穩定”,在這片熱土上,各族群眾(zhong) 正從(cong) 點滴做起,詮釋著民族團結的深義(yi) 。

  如今,在昌都大地上各民族通婚聯姻成為(wei) 常態,“三個(ge) 離不開”“五個(ge) 認同”“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已深入人心、成為(wei) 共識,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基石更加牢固,各族群眾(zhong) 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譜寫(xie) 了一曲和諧、發展、繁榮、自強、奮進的樂(le) 章。

  統籌謀劃,共下創建“一盤棋”

  藏東(dong) 作為(wei) 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居住在此的人們(men) 較早地接受了黃河文化、巴蜀文化、長江文化等文化的精華,這裏成為(wei) 了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自治區黨(dang) 委提出明確要求,昌都市緊跟部署,堅持高位推進,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工作,編製《昌都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規劃(2022—2026年)》(以下簡稱《規劃》)。全市上下共下創建“一盤棋”,統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工作邁出堅實步伐。

  昌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規劃》編製工作,先後召開市委常委會(hui) 、《規劃》編製情況匯報會(hui) ,對《規劃》提出明確要求。《規劃》編製期間,還專(zhuan) 門邀請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專(zhuan) 家先後赴卡若、洛隆、邊壩、丁青、類烏(wu) 齊5個(ge) 縣(區),圍繞卡若遺址、茶馬古道、清軍(jun) 官道以及十八軍(jun) 進藏路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和鮮活故事進行深入調研,形成了《規劃(初稿)》。

  隨後,市專(zhuan) 項組第一時間召開會(hui) 議對《規劃(初稿)》進行認真研究討論,對標對表黨(dang) 中央重大決(jue) 策部署和自治區黨(dang) 委工作要求,對照《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規劃(2021—2025年)》,先後3次征求並采納各相關(guan) 單位意見建議130餘(yu) 條,確保《規劃》全麵係統、科學合理,更加切合昌都實際。

  與(yu) 此同時,昌都及時製定實施《昌都市以“五抓五促”為(wei) 抓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全麵推進新時代昌都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分解落實市委民族工作會(hui) 議重點工作任務,全麵推進市、縣(區)、鄉(xiang) (鎮)、村(居)四級聯創,推動創建工作水平的整體(ti) 提升。

  開展創建工作離不開財政支持。昌都市、縣(區)財政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堅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投入優(you) 先保障,確保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投入力度不斷增強。2022年,昌都市總投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經費2600餘(yu) 萬(wan) 元,支持少數民族傳(chuan) 統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全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順利開展。

  為(wei) 激發創建活力,昌都市先後在芒康縣索多西鄉(xiang) 安麥西村舉(ju) 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村居、進企業(ye) ”示範活動,在昌都市第三高級中學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鄉(xiang) 鎮、進學校”活動;組織舉(ju) 辦了全市及各縣(區)“喜迎黨(dang) 的二十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民族團結進步知識競賽、“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主題漢藏雙語書(shu) 法比賽、民族團結歌曲評選、“唱響黨(dang) 的二十大 綻放民族團結之花”昌都市2022年新歌演唱會(hui) 等活動,持續增強創建工作的影響力、引領力、感召力。

  為(wei) 拓展創建外延,昌都市還堅持“重在平時、重在交心、重在行動、重在基層”工作理念,創新實施“民族團結+”工作模式,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yu) 基層黨(dang) 建、鄉(xiang) 村振興(xing) 、基層治理等相結合,先後開展了“民族風采進軍(jun) 營”“中華文化進校園”“民族團結傳(chuan) 幫帶”“藏漢互幫互學”“民族團結我先行”等創建活動,使得創建工作更加有形有感有效。

  如今,藏東(dong) 大地隨處可見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守望相助的溫馨畫麵,隨處可聽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團結奮鬥的和諧樂(le) 章。

  人心凝聚,同唱團結“一首歌”

  “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昌都市各校園裏,不同民族的學生共同學習(xi) 、茁壯成長,學校教學巧妙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引導各族學生係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今天感覺怎麽(me) 樣?咳嗽好點了嗎?胸口還疼嗎?”“不疼了,謝謝醫生,比之前好多了。”在醫院裏,來自重慶、福建、天津支援昌都的醫生與(yu) 患者們(men) 相處融洽並建立了深厚感情。他們(men) 積極發揮“傳(chuan) 幫帶”作用,將自己的經驗和方法傳(chuan) 授給當地醫務人員,譜寫(xie) 了民族團結、手足情深的佳話。

  在各縣鄉(xiang) ,漢族、藏族、彝族、納西族等不同民族同胞之間謙遜禮待,尊重彼此的風俗習(xi) 慣,大家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互為(wei) 關(guan) 照,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親(qin) 相愛。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昌都市完整準確全麵學習(xi) 和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厚植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沃土,促進全市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譜寫(xie) 繁榮發展新篇章。

  為(wei) 突出政策和精神引領,昌都市堅持把宣傳(chuan) 教育作為(wei) 重點工作來抓,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納入黨(dang) 員幹部教育、學校教育、寺廟教育、社會(hui) 教育全過程,把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以及西藏地方和祖國關(guan) 係史教育納入常態化教育範疇,不斷打牢“五個(ge) 認同”思想根基,使之成為(wei) 各族幹部群眾(zhong) 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昌都市充分發揮援藏優(you) 勢,為(wei) 昌都籍少數民族高校畢業(ye) 生爭(zheng) 取到公務員崗位103個(ge) ,選派89名優(you) 秀縣處級幹部到援藏省市企業(ye) 跟崗學習(xi) 、掛職鍛煉;每年分批次組織社會(hui) 各界優(you) 秀代表人士和民族團結模範代表赴區外交流學習(xi) ,並在全區首次開展溯源尋親(qin) 工作,為(wei)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曆史印證。

  文化通則觀念通、情感通、民心通。

  為(wei) 增強文化認同,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昌都市還大力開展“千名幹部進千村”宣講活動,廣泛宣傳(chuan) 報道民族團結先進模範、民族團結家庭等典型人物事跡;精心創作全區第一首示範市《民族團結我先行》主題歌曲,製作《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努力做到民族團結進步走在全國前列——昌都在行動》公益宣傳(chuan) 片,並在318、317、214國道線上設立民族團結進步主題宣傳(chuan) 牌、文化牆、大型宣傳(chuan) 牌200餘(yu) 處,在城區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公交車專(zhuan) 線,滾動播放民族團結標語,各族群眾(zhong) 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增進認同,形成了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正是昌都各族幹部群眾(zhong) 懷著“三個(ge) 離不開”的感情,凝心聚力共同描繪了一幅幅各族群眾(zhong) 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美麗(li) 畫卷。

  心手相牽,齊繪發展“一幅畫”

  “各族群眾(zhong) 隻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才能綻放在雪域之巔。”昌都市江達縣同普鄉(xiang) 民族團結示範家庭女主人羅珍發自肺腑地說。

  近幾年,昌都市積極整合各方資源,抓服務促發展,建立全市各民族通婚家庭檔案1840對(3680人),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百千萬(wan) ”工程,引導外出致富能手回鄉(xiang) 創業(ye) ,培養(yang) 了100餘(yu) 名民族團結家庭致富能手。

  羅珍與(yu) 丈夫趙以存抓準機會(hui) ,回到江達縣同普鄉(xiang) 幹事創業(ye) 。他們(men) 勤勞能幹,很快成為(wei) 村裏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趙以存不僅(jin) 學會(hui) 了藏語,還參與(yu) 村集體(ti) 砂石經濟,搞起了運輸;羅珍因為(wei) 聰明能幹、思想活躍,被村民們(men) 推選為(wei) 村婦女主任。

  “一個(ge) 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羅珍告訴記者,擔任村婦女主任後,她組織村裏57名婦女發展林卡經濟。

  “村集體(ti) 林卡經濟的發展,解決(jue) 了大家的就業(ye) 問題,林卡實行分組經營,大家不需要時刻守著,做到了顧家、務農(nong) 、就業(ye) 三不誤。”羅珍自豪地說。

  在新時代擔負新使命,要堅持所有發展都要賦予民族團結進步的意義(yi) ,都要賦予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yi) ,都要賦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yi) ,都要有利於(yu) 提升各族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著力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hui) 主義(yi) 民族關(guan) 係,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工作。2020年5月1日,《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條例》正式實施,開啟了西藏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新征程。

  昌都市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點建設工作,全力打造市民族團結中華文化主題公園和民族團結文化長廊、縣民族團結特色村寨等,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的良好氛圍。

  “近年來,我們(men) 充分挖掘洛隆縣碩督鎮的清軍(jun) 墓、碩督古城牆、碩督宗遺址、碩督寺等曆史文化遺跡,弘揚紅色文化,傳(chuan) 承碩督獅子舞、民間手藝、產(chan) 業(ye) 項目等地域人文特色,全力打造洛隆縣碩督鎮民族特色村寨。”洛隆縣文化和旅遊局相關(guan) 工作人員介紹說。

  洛隆縣作為(wei) 茶馬古道必經之地,自古以來是藏漢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民族團結故事更是源遠流長,如今這裏還保留著眾(zhong) 多當時流傳(chuan) 下來的漢族習(xi) 俗。

  其中,舞獅的習(xi) 俗是碩督鎮特有的。碩督鎮的一些學校還開設了舞獅相關(guan) 課程,不僅(jin) 讓廣大學生群體(ti) 近距離接觸非遺、熟悉非遺,增強非遺保護意識,也讓非遺在下一代身上傳(chuan) 承與(yu) 發展。

  “碩督的獅子舞是昌都市非遺保護項目和洛隆縣愛國主義(yi) 教育內(nei) 容,是藏漢民族文化碰撞的結晶,寄托著各族人民祈盼團結進步、幸福安康的願望。近年來,我們(men) 不斷進行融合創新,讓碩督的舞獅走出大山,走出昌都,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碩督獅子舞。”碩督舞獅傳(chuan) 承人登巴阿尼說。

  昌都市為(wei) 打造特色村寨,發展少數民族文化,已投入少數民族發展項目建設資金3250餘(yu) 萬(wan) 元,不僅(jin) 促進了各族群眾(zhong) 共同富裕,也構築起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法治保障,點亮和諧“一盞燈”

  “首先要使村民之間做到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相處,才能維護村集體(ti) 團結,共同創造美好生活。”近日,昌都市卡若區城關(guan) 鎮達瓦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在給村民代表開展“知村規、守民約、樹新風”宣講活動時說。

  自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加強民族地區法治宣傳(chuan) 教育,引導各族群眾(zhong) 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逐步成為(wei) 昌都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為(wei) 此,昌都市全麵加強監督執法檢查,組織開展“千名幹部進千村”法製宣傳(chuan) 活動。

  今年3月,昌都市中級人民法院14名幹警深入卡若區、貢覺縣、洛隆縣、芒康縣、左貢縣等地,紮實開展“千名幹部進千村”活動,為(wei) 基層社會(hui) 治理貢獻法院力量。

  活動中,昌都市中級人民法院立足司法審判職能,聚焦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堅持以“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為(wei) 底線,針對當事人爭(zheng) 議焦點,協同村“兩(liang) 委”幹部、當地居民,通過法官說法、幹部擺理、村民講情等方式,開展大量的釋法明理工作,使糾紛得到及時解決(jue) 。

  為(wei) 夯實穩定之基,今年,全市各級各部門還集中開展了以“一舉(ju) 一動係平安,攜手共建促和諧”為(wei) 主題的三月平安建設第五次集中宣傳(chuan) 活動,通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chuan) 單、法律知識手冊(ce) 及現場講解等多種形式,深入宣傳(chuan)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西藏自治區平安建設條例》等法律法規,引導廣大群眾(zhong) 知平安、守平安、護平安。

  今年2月,昌都市民委組織的2023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xiang) ”集中示範活動,在類烏(wu) 齊縣桑多鎮民族團結廣場拉開帷幕。工作人員耐心地向群眾(zhong) 宣傳(chuan) 普及《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條例》《民族團結知識問答100題》以及農(nong) 村種養(yang) 殖技術指南、個(ge) 人衛生注意事項等相關(guan) 知識。

  “‘三下鄉(xiang) ’活動,讓我們(men)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這麽(me) 好的文化、醫療、法律、科技服務,不僅(jin) 豐(feng) 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讓我們(men) 學到了很多知識。”現場群眾(zhong) 紛紛說道。

  “堅持各民族在法律麵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團結,既是多年來民族工作的寶貴經驗,也是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yi) 。”昌都市民委工作人員表示,昌都市民委將繼續堅持這一原則,不斷推動健全民族工作法治體(ti) 係,用法律保障民族團結,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法治基礎。

  如今,昌都市已形成了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廣覆蓋、多層次、立體(ti) 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局麵,各族人民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hui) 主義(yi) 民族關(guan) 係不斷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不斷增強,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良好局麵持續鞏固,昌都大地處處洋溢著團結如詩、奮鬥如歌、繁榮如畫的幸福氣息。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