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五個一”培養師範生融合教育職業能力

發布時間:2023-06-28 15:56: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教育強國,各種教育方式都不能少。融合教育作為(wei) 推進新時代特殊教育的嶄新方式,不僅(jin) 是教育事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會(hui) 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尺。由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製定、國辦轉發的《“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將“推進融合教育,全麵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單列一部分,充分凸顯了國家推進融合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決(jue) 心和魄力。高質量發展融合教育,關(guan) 鍵在教師隊伍建設。麵對當前普通學校教師普遍缺乏融合教育理念和技術、師範類專(zhuan) 業(ye) 較少將融合教育能力培養(yang) 納入培養(yang) 目標等融合教育師資相對匱乏的現狀,如何在師範類專(zhuan) 業(ye) 中對作為(wei) “準”教師的師範生的融合教育職業(ye) 能力進行培養(yang) ?筆者所在的襄陽職業(ye) 技術學院以國家高水平特殊教育專(zhuan) 業(ye) 群建設為(wei) 契機進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五個(ge) 一”的小學教師融合教育能力職前培養(yang) 的有效實踐模式。

  研製一個(ge) 標準,做好頂層設計

  學校聯合全國特殊教育職業(ye) 教育集團中的19個(ge) 成員單位,以《小學教師專(zhuan) 業(ye) 標準》《小學教育專(zhuan) 業(ye) 師範生能力標準》為(wei) 指導,以實現“了解融合教育的意義(yi) 和作用,掌握隨班就讀的基本知識及相關(guan) 政策,基本具備指導隨班就讀的教育教學能力”為(wei) 目標,以“一踐行三學會(hui) ”為(wei) 框架,在全國率先研製了《小學教師融合教育職業(ye) 能力等級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規定了小學教師融合教育職業(ye) 能力對應的“個(ge) 別化教育計劃製訂”“融合教育教學組織與(yu) 實施”“建構融合教育支持係統”“融合教育轉銜安置”等4個(ge) 工作領域、15個(ge) 工作任務及63條職業(ye) 能力要求,並劃分為(wei) 初級、中級、高級3個(ge) 等級標準,三個(ge) 級別依次遞進,高級別涵蓋低級別職業(ye) 要求。通過貫徹落實《標準》,以期培養(yang) 對象具備高品質小學教育的教育教學人員應具備的能力,在普通小學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er) 童提供融合教育支持,幫助其融入在校活動與(yu) 教育,促進共同成長。

  製定一個(ge) 方案,繪好“施工圖”

  為(wei) 使小學教育專(zhuan) 業(ye) 師範生不僅(jin) 達到《小學教育專(zhuan) 業(ye) 標準》的要求,而且達到《標準》水平,學校抓住國家建設高水平特殊教育專(zhuan) 業(ye) 群的契機,以貫徹落實《標準》為(wei) 指引,製定了小學教育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方案,繪好“施工圖”。學校創建了“普特融合、育訓一體(ti) ”融合教育人才培養(yang) 模式,在專(zhuan) 業(ye) 群基礎共享課程模塊,開設了“融合教育導論”“特殊兒(er) 童發展與(yu) 學習(xi) ”“特殊兒(er) 童評估與(yu) 鑒別”“特殊兒(er) 童個(ge) 別化教育”“特殊需要兒(er) 童行為(wei) 幹預技術”“小學教師融合教育職業(ye) 能力訓練”6門課程。其中,“融合教育導論”課程讓師範生“了解融合教育的意義(yi) 和作用,掌握隨班就讀的基本知識及相關(guan) 政策”;“特殊兒(er) 童發展與(yu) 學習(xi) ”“特殊兒(er) 童評估與(yu) 鑒別”等課程讓師範生掌握特殊兒(er) 童心理與(yu) 學習(xi) 規律,學會(hui) 對其評估與(yu) 鑒別;“特殊兒(er) 童個(ge) 別化教育”“特殊需要兒(er) 童行為(wei) 幹預技術”“小學教師融合教育職業(ye) 能力訓練”等課程讓師範生“基本具備指導隨班就讀的教育教學能力”,從(cong) 而達到《標準》的要求。這些課程按照“理論先行、突出實踐”的原則,先後開設在5個(ge) 學期。融合教育課程模塊在人才培養(yang) 方案中共有9個(ge) 學分,占總學分的6.0%;共有192個(ge) 學時,占總學時的6.9%。這還不包括融合教育見習(xi) 、實習(xi) 的課時及學分。通過充足的課時與(yu) 學分,保證了融合教育培養(yang) 目標的實現。

  開發一套課程,搶占“主陣地”

  為(wei) 了提高融合教育人才培養(yang) 質量,學校將融合教育課程模塊的“融合教育導論”等6門課程,列入了高水平特殊教育專(zhuan) 業(ye) 群建設方案中,生成了年度建設任務。依據我國融合教育最新理論及實踐探索,以職前培養(yang) 和職後培訓相結合為(wei) 目標,精選教學內(nei) 容,編寫(xie) 出版了一套內(nei) 容前沿、體(ti) 例新穎、資源豐(feng) 富的立體(ti) 化教材。在此基礎上,還精心製作了微課等數字資源,建設了試題庫,在國家職業(ye) 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線運行。目前,已有“融合教育導論”等3門課程在智慧職教MOOC平台上運行,另有3門課程即將上線。

  同時,擔任融合教育課程教學的教師利用自己開發的校本教材、在線開放課程及智慧職教雲(yun) 課堂,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前,教師在雲(yun) 課堂發布即將學習(xi) 的微課內(nei) 容及自測題目,學生利用課餘(yu) 時間線上觀看微課、檢測自學效果。課中,學生展示學習(xi) 成果、提出疑問,教師指點迷津、指導學生梳理總結。課後,教師發布拓展學習(xi) 任務,並對學生完成情況作出評價(jia) ;學生完成相應任務並做好記錄。混合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讓融合教育課程搶占了課堂教學的“主陣地”,確保了預期培養(yang) 目標的實現。

  建設一批基地,突出實踐能力

  為(wei) 加強師範生融合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yang) ,學校與(yu) 襄陽市教育局和多所小學學校開展深度合作,建設了35個(ge) 融合教育實踐基地,聘請了12名小學校長作為(wei) 實踐基地“督學”;建立了“隆中名師駐襄職工作站”,遴選了25名襄派教育家、隆中名師入駐,並請他們(men) 兼帶融合教育實踐類課程,指導學生參加教育實踐活動;成立了“襄陽市小學教育聯盟”,定期開展年會(hui) ,探索“校—地—校”深度合作新路徑,交流小學教師融合教育能力職前培養(yang) 和職後培訓經驗,全麵提高區域內(nei) 小學教師融合教育能力;組織學生開展寒暑假融合教育社會(hui) 實踐活動,開展“1+青年誌願者協會(hui) 送教上門”活動,開展七彩假期活動,全麵鍛煉師範生的融合教育實踐能力。

  對接一個(ge) “證賽”,抓好質量評價(jia)

  為(wei) 評價(jia) 小學教育專(zhuan) 業(ye) 師範生融合教育職業(ye) 能力培養(yang) 質量,學校重點對接一個(ge) “證”、一項“賽”,全麵抓好質量評價(jia) 。

  一個(ge) “證”即《小學融合教育職業(ye) 能力等級》證書(shu) 。學生在修完融合教育模塊課程後,在取得畢業(ye) 證、小學教師資格證的前提下,有資格申請該證書(shu) 。按《標準》的具體(ti) 要求,經過融合教育職業(ye) 能力實操考核,達到相應水平者,授予相應等級的《小學融合教育職業(ye) 能力等級》證書(shu) 。2022年,學校小學教育專(zhuan) 業(ye) 首批471人獲得證書(shu) ,占畢業(ye) 生總數的96.5%;2023年,學校小學教育專(zhuan) 業(ye) 有818人獲得證書(shu) ,占畢業(ye) 生總數的96.4%。

  一項“賽”即由全國特殊教育職業(ye) 教育集團、湖北省特殊教育中心聯合舉(ju) 辦的“全國高職院校師範生融合教育技能競賽”。2022年,在學校小學教育專(zhuan) 業(ye) 學生全員參加、層層選拔的基礎上,王春燕等6名選手參加了“個(ge) 別化教育”項目的競賽,通過個(ge) 別化教育方案設計、說課、模擬授課比賽多環節的比拚,最終取得了6項獎勵,彰顯了融合教育能力培養(yang) 的成果。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