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陲山鄉的幸福蝶變——阿裏地區紮實推進固邊興邊富民工作綜述
今年初,從(cong) 距離日土縣城400公裏、海拔4900米的阿汝村舊址,來到距離縣城和獅泉河鎮分別僅(jin) 有50公裏的甲崗村搬遷安置點,住上獨棟獨院、通水通電、總麵積達到150平方米的別墅式新居,紮西次仁的生活發生了跨越式的變化。
“現在家裏用上了各種家電,喝的自來水格外甜,晚上睡覺也特別香。”紮西次仁樂(le) 嗬嗬地說,“感謝黨(dang) 和國家為(wei) 我們(men) 創造這麽(me) 好的條件,我一定要努力發展生產(chan) 、守好國門,請祖國和人民放心!”
紮西次仁生活的巨變,是阿裏地區深入開展創建國家固邊興(xing) 邊富民行動示範區工作的一個(ge) 縮影。自該項工作啟動以來,全地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落實地委“12114”工作思路,緊扣加快邊疆發展、確保邊防鞏固邊境安全這條主線,緊盯基礎設施提升、民生改善、產(chan) 業(ye) 興(xing) 邊等七大工程27項工作舉(ju) 措,以穩邊固邊急需、邊民群眾(zhong) 急盼為(wei) 切入點,突出重點領域、重要方向、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國家固邊興(xing) 邊富民行動示範區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像紮西次仁一樣的邊境一線群眾(zhong) ,沐浴著黨(dang) 的光輝,自豪地挺直了身為(wei) 中國人的脊梁與(yu) 胸膛,步入了富足安康的新生活。
孔雀河一路向南,在淌過平坦豐(feng) 美的普蘭(lan) 盆地後,兩(liang) 岸山勢驟然變得高聳起來,河水夾帶著咆哮的浪花,從(cong) 位於(yu) 普蘭(lan) 鎮科迦村斜爾瓦組境內(nei) 的9號界碑處奔湧而過,衝(chong) 向了鄰國尼泊爾。
尼瑪頓珠一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斜爾瓦組。從(cong) 記事開始,身為(wei) 民兵的父親(qin) 邊巴次仁就隔三差五地揮別母親(qin) 和自己,獨自一人走出家門,前往邊境線上巡邏。
“小時候,父親(qin) 經常對我講,這裏是中國的邊境第一線,我們(men) 一定要為(wei) 祖國守好國門,看好國土。”尼瑪頓珠說,“將來父親(qin) 老了,守邊的責任就交給我了;我老了之後,這個(ge) 責任就要傳(chuan) 給我的孩子,然後一直這樣傳(chuan) 下去。”
在父親(qin) 的言傳(chuan) 身教下長大的尼瑪頓珠,從(cong) 18歲起就參加了村裏的民兵隊,在科迦村邊境線上和重要卡點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尼瑪頓珠告訴記者,斜爾瓦組往上翻過一座山就是中尼邊境線,他們(men) 每次都要在兩(liang) 座界碑之間來回走上4個(ge) 多小時,才算完成一次巡邏。此外,村裏還有幾處通外卡點,也需要民兵常年駐守。
一晃十年過去了,今天的尼瑪頓珠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個(ge) 看著父親(qin) 離家的背影而略顯懵懂的少年了,他不僅(jin) 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還當上了村裏的團支部書(shu) 記和民兵負責人,管理著全村20多名民兵,成為(wei) 父親(qin) 希望他成為(wei) 的男人。
我為(wei) 祖國守邊防,祖國助我奔小康。
2019年,科迦村啟動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尼瑪頓珠一家5口人享受到了國家補助總計25萬(wan) 元,加上自籌資金,住進了今天250平方米的獨家獨院的別墅式新居。勤快的尼瑪頓珠還自費3萬(wan) 元,在屋前蓋了一個(ge) 30平方米、連瓷磚都是從(cong) 拉薩運來的舒適暖廊,裏麵種滿了花草,養(yang) 了一隻可愛的泰迪犬。
平日裏,尼瑪頓珠一家享受著全年總計3萬(wan) 餘(yu) 元的各種國家政策性補助,作為(wei) 科迦村團支部書(shu) 記的他每年有1.8萬(wan) 元的工資,還買(mai) 了一輛東(dong) 風車在科迦村經合組織裏跑運輸,每年收入5萬(wan) 元以上,妻子在普蘭(lan) 縣仁貢村當鄉(xiang) 村專(zhuan) 幹,也有穩定的工資收入。
去年,尼瑪頓珠又買(mai) 了一輛越野車,全家人出行更加方便了,真正過上了有車有房、不輸城裏人的小康生活。
而尼瑪頓珠的妹妹米久拉姆,則是從(cong) 小學開始一直到高三,都享受著國家的“三包”政策,家裏沒有出過一分錢學費。高中時,米久拉姆走出了大山,走進沿海發達地區求學,見識了世間的遼闊與(yu) 繁華。
“要不是祖國給了我這麽(me) 好的學習(xi) 和生活條件,可能我現在還在山上放羊呢。”活潑的米久拉姆笑嘻嘻地說道。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加強邊境地區建設,采取特殊支持政策,幫助邊境群眾(zhong) 改善生產(chan) 生活條件、解決(jue) 後顧之憂。這給我們(men) 老百姓帶來了莫大的激勵,現在大家都知道,隻有祖國繁榮昌盛,才能帶來個(ge) 人幸福安康。”尼瑪頓珠由衷地感慨道。
對於(yu) 尼瑪頓珠和千千萬(wan) 萬(wan) 的邊境一線老百姓來說,生在邊境線、身為(wei) 戍邊人,既是一種使命和責任,更是一種幸運—幸運的是背後有強大的祖國,幸運的是恰逢這個(ge) 偉(wei) 大的時代。
他們(men) 的幸運,如同尼瑪頓珠暖廊裏的芍藥一般,花開正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阿裏地區首屆“民族團結杯”男子三人製籃球賽順利舉行
連日來,為了豐富廣大職工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和健康阿裏建設,提高人民群眾身體素質及健康水平,阿裏地區體育局在阿裏地區籃球館開展首屆阿裏地區男子三人製籃球比賽。 [詳細] -
學“真經” 興鄉村——阿裏地區村(社區)主幹赴陝蹲點式培訓“滿月”記
一個月以來,阿裏地區赴陝蹲點式培訓的村(社區)主幹們克服前期的水土不服,積極融入新環境,自覺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努力作“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的表率。 [詳細] -
阿裏地區革吉縣鹽湖鄉羌麥村為困難群眾捐贈“愛心致富羊”
近日,阿裏地區革吉縣鹽湖鄉羌麥村1組的5戶困難群眾收到了由該村20名黨員和村民捐贈的價值約16萬元的“愛心致富羊”。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