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飛出大山 青海果洛藏族女孩喜圓“上音”夢
切切等待數日後,麻切仁措終於(yu) 收到了上海音樂(le) 學院的本科錄取通知書(shu) 。
“一塊大石頭,總算放下了。”她說,考完擔心成績,白天不敢看手機,晚上偷偷在被窩裏查分數,得知自己被錄取,又怕通知書(shu) 寄不到家,心裏很忐忑......
麻切仁措家住平均海拔42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下藏科鄉(xiang) 深山草灘,位置偏遠、通信不暢,她隻好留了學校的地址。收到郵政快件提醒後,她跟爸爸一早便開車離開帳篷,翻山路、軋石子、蹚河灘,近3小時才到學校。
拿到錄取通知書(shu) 後,麻切仁措的第一條微信發給了“劉老師”:上海音樂(le) 學院管弦係主任劉照陸。
聽著麻切仁措興(xing) 奮的聲音,他想起兩(liang) 人初次見麵時的情形。“那時,她來上海參加校考,穿了雙高跟鞋,有點‘格格不入’,但她純潔質樸的表演狀態、未經雕琢的歌聲,打動了我們(men) 。”劉照陸說,學院將通過製定專(zhuan) 業(ye) 方案、係統化訓練,最大程度發掘她的潛力。
上海音樂(le) 學院是中國最早開始培養(yang) 少數民族聲樂(le) 人才的專(zhuan) 業(ye) 高等院校。2020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音樂(le) 學院院長廖昌永曾提案建議,持續關(guan) 注少數民族音樂(le) 人才教育問題。2020年至今,上海音樂(le) 學院持續在青海省果洛州開展“文化潤邊”少數民族藝術人才培養(yang) 計劃相關(guan) 工作,麻切仁措成為(wei) 上海市對口援青十三年以來首位考入該校的學生。
“長江作為(wei) 紐帶,連接了江源果洛與(yu) 江尾上海,”劉照陸說,“麻切仁措就是我們(men) 共同發掘出的‘好苗子’,是兩(liang) 地合作和情誼的結晶。”
思緒飄回一年前,麻切仁措想到自己局促緊張地站在上海音樂(le) 學院校園裏,看著四周漂亮的建築,隱約聽到裏麵傳(chuan) 出的悅耳旋律,“隻覺得校園很大,自己很小。”
而現在,通過順利完成了上海音樂(le) 學院的專(zhuan) 業(ye) 初試、複試及終考,並以超過高考文化課錄取分數線100分的優(you) 秀成績,麻切仁措被上海音樂(le) 學院聲樂(le) 歌劇係聲樂(le) 演唱(民聲)專(zhuan) 業(ye) 錄取,對她而言,一切似乎發生得太快,“像一場夢”。
從(cong) 籌備藝考時懵懂地坐在教室裏跟著手機自學歌曲,到一年前在上海音樂(le) 學院專(zhuan) 業(ye) 團隊挖掘和幫助下,糾正發聲方法、改善表演狀態,她慢慢有了信心和底氣。“老師們(men) 一直鼓勵我,我才放得開,能微笑、輕鬆地唱了。”她說。
最令她難以忘記的,是伴著上海音樂(le) 學院鋼琴老師的演奏,唱起《哈達獻給遠方的朋友》,有黑白琴鍵的和鳴,這首爛熟於(yu) 心的旋律,竟然像新生出了細細的觸角,潛入她的心。
“我從(cong) 小就喜歡唱歌,爸媽都會(hui) 教我。”在她的家鄉(xiang) ,策馬揚鞭、放歌草原是生活日常,她從(cong) 不將唱歌看作自己的“天賦”:“我隻覺得,自己很幸運,遇到這麽(me) 多願意幫助我的老師,也覺得隻有比別人更努力,才能回報這份幸運。”
衝(chong) 刺高考期間,每天清晨五點,麻切仁措已經開始在空蕩的校園裏背書(shu) ,一直到晚上十點自習(xi) 結束。就連晚飯時間,她也會(hui) 跟數學老師坐在一起,主動請教。
“每次犯困,我就會(hui) 想到上海音樂(le) 學院裏那些漂亮的建築,”她笑著說,“雖然累,但想想就很有勁兒(er) 。”現在回想起來,連她也不相信,一向“慢熱”的自己,也可以“那麽(me) 拚”。
麻切仁措所在的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是上海市對口支援果洛州的三所學校之一。在兩(liang) 地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培育下,今年與(yu) 她一同參加藝體(ti) 類專(zhuan) 業(ye) 考試的同學,有的被北京體(ti) 育大學舞蹈係錄取,有的進入南昌體(ti) 育學院。
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校長李鵬來自上海,他表示:“我們(men) 發現,果洛的藏族孩子非常有藝術天分,結合校情、省情及當地孩子的特色,我們(men) 開辟了特色藝術生培養(yang) 的路徑,並且在文化課上對考生們(men) 進行強化訓練。”
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局長久邁旦增介紹,今年全州普通高考藝術體(ti) 育類考生上線率達64%,較去年上升30%。“可以說,上海援青團隊為(wei) 我們(men) 有特長、有潛質的學生,構建起了‘貫通式’的培養(yang) 體(ti) 係。”
手捧錄取通知書(shu) 回家,麻切仁措的耳畔仿佛又聽到草原的風、流淌的河,大自然的“音符”於(yu) 她而言是如此熟悉:仿佛看到了兒(er) 時玩耍、歌唱的自己。“從(cong) 來沒想過,有一天這歌聲能飄出大山。”
對她而言,這份錄取通知書(shu) 是“一扇窗”,讓她看到“外麵的世界”,第一次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想像;也像“一把火”,映照出不曾發覺的強大內(nei) 心。
“大學期間,要努力學習(xi) 專(zhuan) 業(ye) 知識,也要學會(hui) 獨立生活,遇見更好的自己。”她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紮西頓珠:筆耕不輟數十載 翰墨飄香書傳承
5月23日,“2023·www.easyfundingllc.com發展論壇”在北京開幕,來自澳大利亞、德國等36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多位中外嘉賓共同為西藏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詳細] -
17名青海果洛先心病患兒抵達北京接受免費治療
19日下午,來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17名先天性心髒病患兒在家屬等人陪同下,乘坐火車抵達北京西站,將在北京的四家醫院接受免費手術治療。 [詳細] -
青海藏醫藥界多部著作正式對外發布
中新網記者14日從相關部門獲悉,青海藏醫藥界多部著作,已正式對外發布。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