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高原上的兒童戲劇之花

發布時間:2023-09-19 09:39:00來源: 西藏日報

  兒(er) 童話劇《特殊作業(ye) 》由中國兒(er) 童藝術劇院於(yu) 2012年出品和首演,猶學忠編劇,廖向紅導演,曾斬獲“第十四屆文華獎優(you) 秀劇目獎”“2011—2012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獎”“第七屆全國兒(er) 童劇優(you) 秀劇目展演優(you) 秀劇目獎”“第九屆話劇金獅獎兒(er) 童劇劇目獎”等多個(ge) 業(ye) 內(nei) 優(you) 秀劇目獎及編導演單項獎。2022年11月,在西藏自治區話劇團建團60周年之際,中國兒(er) 童藝術劇院授權西藏自治區話劇團複排該劇目,援藏導演馬彥偉(wei) 聯合西藏自治區話劇團導演尼瑪玉珍共同執導,西藏自治區話劇團演員出演。複排作品於(yu) 今年3月28日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日當天,在拉薩市第二中等職業(ye) 技術學校劇場首演。

  8月8日,由西藏自治區話劇團副團長、援藏幹部韓文亮帶隊,《特殊作業(ye) 》在中國兒(er) 童劇場順利完成在京首演。此次在京演出,主要是為(wei) 援藏幹部家屬舉(ju) 辦的專(zhuan) 場慰問。同時,該劇目入選第十二屆中國兒(er) 童戲劇節“新時代優(you) 秀兒(er) 童戲劇”線下展演優(you) 秀劇目。

  《特殊作業(ye) 》的舞台布景選取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符號,協助完成教室和家庭兩(liang) 類主要場景的切換;以居中的黑板景片、可移動的課桌椅實物,勾勒出教室場景的基本輪廓;黑板上的文字“特殊作業(ye) ”“主題班會(hui) ”等提示場次主題,可移動桌椅配合演員調度,多次變換位置;錯落有致的多扇窗口景片,配合“窗內(nei) ”燈光的起收,營造出萬(wan) 家燈火的環境意象;不同風格的室內(nei) 家具,比如,書(shu) 櫃與(yu) 寫(xie) 字台、博古架與(yu) 紅木雕花椅、單人沙發與(yu) 電話座機等,烘托出不同角色所處家庭生活環境的不同氛圍與(yu) 調性,為(wei) 人物性格特征的塑造,以及人物關(guan) 係與(yu) 戲劇衝(chong) 突的展開,做出相應鋪陳。

  劇作講述了五位少年主人公通過完成學校布置的一次以親(qin) 子互動實踐為(wei) 內(nei) 容的特殊作業(ye) ,化解家庭矛盾、增進親(qin) 子情感、體(ti) 悟親(qin) 情可貴的心路曆程。五位主人公雖然都是獨生子女,但家庭境況各有不同,可謂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沒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結構,使得親(qin) 子之間的情感對於(yu) 獨生子女而言顯得格外重要。相較於(yu) 多生子女,在心理和情感層麵上,獨生子女對於(yu) 父母的依賴性更強。但在現實生活中,高速運轉的社會(hui) 節奏,迫使未成年子女不得不早日學會(hui) 獨處獨樂(le) 。劇作對這一社會(hui) 現實進行了較為(wei) 準確的描摹,劇中人物在完成特殊作業(ye) 的過程中,或加強、或修複、或建立親(qin) 子情感鏈接,重新審視當代語境下的孝悌之義(yi) ,最終共同奔赴藍天白雲(yun) 下充滿光明的幸福生活。在社會(hui) 學視域中,家庭作為(wei) 構成社會(hui) 的最小單元,其穩定性與(yu) 整個(ge) 社會(hui) 的和諧穩定息息相關(guan) ,因此,劇作對親(qin) 子關(guan) 係的反思,對我國傳(chuan) 統孝親(qin) 思想在新時代的再抒寫(xie) ,對家庭問題的折射,均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yi) 。

  西藏自治區話劇團始建於(yu) 1962年,至2022年已走過60個(ge) 春秋,既創作出了《文成公主》《阿古頓巴》《共同家園》《紮西崗》《不準出生的人》《八廓街北院》等反映西藏曆史文化生活的鴻篇巨製,也嚐試以小品的形式將話劇藝術送到農(nong) 牧區群眾(zhong) 身邊,始終圍繞人民這一中心推進創作工作,為(wei) 豐(feng) 富西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做出積極貢獻,培養(yang) 出一批又一批劇作家、導演藝術家、表演藝術家、舞美藝術家和院團管理者等優(you) 秀話劇藝術工作者。

  西藏自治區話劇團首次排演的兒(er) 童劇,在西藏兒(er) 童劇發展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yi) 。參與(yu) 此次演出的主要是畢業(ye) 於(yu) 2017級上海戲劇學院表演係的西藏自治區話劇團演員。他們(men) 的畢業(ye) 大戲,是濮存昕執導的林兆華版《哈姆雷特》。此次在京出演《特殊作業(ye) 》,與(yu) 2022年3月在首都劇場演出的藏漢雙語《哈姆雷特》相較,可以感受到他們(men) 一以貫之的灑脫、靈動、純淨、真摯的表演風格。在台詞功底方麵,則有了跨越式提高,對少年兒(er) 童角色情態、動作、語言等的把控較為(wei) 準確,收放自如。

  上海戲劇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專(zhuan) 業(ye) 院校,為(wei) 西藏自治區話劇團培養(yang) 出一代又一代話劇藝術工作者。中國國家話劇院、中國兒(er) 童藝術劇院等國家級院團以幹部派駐、“訂單式”人才項目等方式,多次支持西藏自治區話劇團工作。畢業(ye) 於(yu) 上海戲劇學院表演係2017級的青年演員們(men) 承擔著傳(chuan) 承區團表演藝術風格,推進區團表演工作發展,加強區域間藝術對話,增進民族團結等責任。因此,西藏自治區話劇團的發展史,或可視為(wei) 一部民族團結進步史。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