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同心澆灌民族團結“格桑花”

發布時間:2023-10-18 09:51:00來源: 西藏日報

  高原深秋,寒風瑟瑟。但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日喀則市昂仁縣,卻是一片火熱——全縣6萬(wan) 多名各族幹部群眾(zhong) 以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用實際行動激昂著團結奮進力量。

  近年來,昂仁縣委、縣政府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持之以恒把民族團結創建工作作為(we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昂仁的重要內(nei) 容,推進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推動各民族群眾(zhong) 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麵。

  行走在昂仁大地,處處看到的是各民族團結進步、幸福生活的和諧畫麵,聽到的是各民族群眾(zhong) 發自肺腑感恩黨(dang) 的話語心聲,感受到的是各族群眾(zhong) 心貼心交流的融融暖意。

  路過昂仁縣的每一個(ge) 村莊,每一個(ge) 文化站,都能感受到濃濃民族團結氣息,看到民族團結的力量又是如何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在措邁鄉(xiang) 民族團結展覽室一角,一張張圖片、一個(ge) 個(ge) 場景,記錄著各族幹部群眾(zhong) 洋溢著的幸福笑臉和其樂(le) 融融的溫情瞬間。

  在秋窩鄉(xiang) 森崗村村史館內(nei) ,一件件實物、一段段資料,吸引著前來參觀人員聆聽背後的故事,見證民族團結給生活帶來的新變化,切身感受珍視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在靈魂深處接受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洗禮。

  一路向北行,一路團結歌。哪怕在昂仁縣地廣人稀的草原腹地,民族團結工作也沒有落下。村裏藏漢互學語言班內(nei) ,大家組成學習(xi) 小組,通過“一對一”“多對一”學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營造出各族群眾(zhong) 共居、共學、共事、共進步的良好氛圍。

  各族群眾(zhong) 手捧吉祥“切瑪”和青稞美酒,互相串門拜年,互道“羅薩紮西德勒”,已成為(wei) 每年春節和藏曆新年的固定“節目”。

  不同民族的人們(men) 在工作生活中相知、相愛,組成了幸福的民族家庭,猶如茶與(yu) 鹽巴。

  來自貴州做生意的老板和比他小二十多歲的藏族大男孩,成為(wei) 同吃同工作的好兄弟……

  在阿木雄鄉(xiang) ,有一座略顯簡陋的溫室蔬菜大棚。其背後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據鄉(xiang) 長白瑪拉宗介紹,多年前,因為(wei) 牧區交通不便,鄉(xiang) 裏的同誌們(men) 便動手種起了菜,大棚裏的每一捧土壤、每一根青菜,都是當地各族幹部群眾(zhong) 的勞動結晶。

  “光陰如梭,很多同誌已調離原來的崗位,可當大家再次聊起這段歲月時,依然能回憶起許多感人瞬間。”白瑪拉宗感慨道,“這或許就是獨屬於(yu) 我們(men) 的民族團結記憶吧。”

  昂仁縣民宗局局長雲(yun) 旦表示,為(wei) 更好更實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昂仁縣對照自治區和日喀則市有關(guan) 任務目標,相繼出台《昂仁縣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縣實施規劃(2021-2025年)》《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和戰略性任務全麵推進新時代昂仁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昂仁縣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九進”實施方案》等規範性文件,切實將創建工作分解到年度目標、部門目標,使創建工作既有短期目標又有長遠規劃,真正做到民族團結進步同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和黨(dang) 的建設等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

  團結奮鬥是各民族繁榮發展的強大動力,繁榮發展是各民族團結奮鬥的堅實基礎,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各族人民才能有幸福安康的生活。

  昂仁縣城廣場上,民族團結石碑靜靜矗立。每天晚上,縣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會(hui) 自發來到這裏,用嘹亮的歌聲、優(you) 美的舞姿展現著民族團結的魅力。

  而在數年前,這樣的畫麵是想象不到的。

  “小時候,阿爸去一次縣裏,至少要半個(ge) 月,途中會(hui) 麵對野獸(shou) 威脅和惡劣天氣。到了冬季,家裏連基本的保暖都是個(ge) 問題。”回憶起小時候的生活,孔隆鄉(xiang) 牧民普布加布唏噓不已。

  “後來,縣裏來了援藏幹部等許多建設者,幫助我們(men) 發展經濟、建設家鄉(xiang) ,讓縣城、鄉(xiang) 鎮發生了巨大變化。”談起變化,普布加布眼中閃著光。他說:“現在的縣城,有漢族同胞經營的超市、回族同胞開的麵館,生活十分方便。街道兩(liang) 旁是青翠的樹木,道路幹淨整潔,真的很棒!”

  隨著時間推移、了解增多,很多當地的牧民和漢族同誌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跟漢族幹部接觸下來,發現他們(men) 很好相處,每次都會(hui) 熱心幫助我們(men) 解決(jue) 困難。” 達若鄉(xiang) 牧民次旺紮西說,“前幾天有一家人的房子出了問題,鄉(xiang) 裏馬上組織人幫他們(men) 蓋新房,大家一起吃飯、一起幹活,相處的很愉快。”

  ……

  截至目前,昂仁縣創建市級模範單位12個(ge) 、自治區級民族團結模範單位1個(ge) ,打造民族團結進步自治區級示範點8個(ge) ;大力開展農(nong) 牧區民族團結聚力行動,發揮屬地項目帶動作用,持續在消費帶動、用工保障、機械租賃等方麵做好協調服務,使用當地機械設備45台套,雇用當地農(nong) 牧民工42人,為(wei) 當地農(nong) 牧民創收220餘(yu) 萬(wan) 元。

  小小石榴籽,粒粒團結情。在黨(dang) 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一個(ge) 個(ge) 感人的故事,一句句真摯的話語,交匯出昂仁縣一幅幅民族團結進步圖景。

  在查孜鄉(xiang) ,漢、藏、瑤、彝、布依等七個(ge) 民族,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緊緊擁抱在一起,相互尊重、和諧相處、守望相助,生動詮釋著“三個(ge) 離不開”。

  在如薩鄉(xiang) ,民族團結廣場上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圍著圈,手拉手、心連心,一起唱著歡快的歌謠,跳著熱烈的舞蹈……

  在寧果鄉(xiang) ,達果牧民運動會(hui) 和賽馬節上,呈現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其樂(le) 融融的溫馨景象。

  在雄巴鄉(xiang) ,來自山東(dong) 的愛心企業(ye) 家,給幼兒(er) 園和小學的孩子們(men) 贈送各類學習(xi) 用品和禦寒衣物……

  昂仁縣委副書(shu) 記貢布告訴記者,昂仁縣全麵貫徹黨(dang) 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堅持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作為(wei) 基礎性事業(ye) 抓緊抓好,組織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僧尼、學生廣泛開展各種文化文娛活動、技能技藝等比賽,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ti) ,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

  據統計,全縣共開展各類比賽評比活動1550餘(yu) 場次,參賽3800餘(yu) 人次,參與(yu) 群眾(zhong) 6000餘(yu) 人次。

  下一步,昂仁縣將持續謀劃好、開展好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總結提煉推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好經驗好做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增強創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不斷發展,鞏固提升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成果。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