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藏宜同心 就業同行

發布時間:2023-11-06 10:05:00來源: 西藏日報

  “在區外就業(ye) ,會(hui) 麵臨(lin) 一些挑戰和困難,但我相信,通過學習(xi) 、適應和溝通,大家會(hui) 在新環境中不斷成長和進步。”來自北海藝術設計學院繪畫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多吉玉珍說。

  今年7月,在宜昌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隊的精心組織下,多吉玉珍作為(wei) 山南市高校畢業(ye) 生,前往湖北省宜昌市開展就業(ye) 見習(xi) 活動,目前已經在宜昌順利就業(ye) 。

  今年以來,宜昌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隊在湖北省援藏工作隊統一指導下,認真落實就業(ye) 援藏部署,充分發揮援藏產(chan) 業(ye) 優(you) 勢作用,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就業(ye) 援藏工作成果。

  宜昌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隊堅持區內(nei) 就業(ye) 與(yu) 區外就業(ye) 相結合,動員安琪、清諾等援藏企業(ye) ,加大崗位開發力度,每年定向招聘一批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在宜昌建立見習(xi) 就業(ye) 基地,組織優(you) 質國企、產(chan) 業(ye) 集群企業(ye) 、成長性好的民企開發崗位100多個(ge) ,不斷拓寬山南市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渠道。通過企業(ye) 組團吸納、就業(ye) 見習(xi) 、實踐體(ti) 驗等方式,打造區內(nei) 區外立體(ti) 化就業(ye) 援藏模式,幫助山南市有就業(ye) 意願且符合企業(ye) 崗位要求的高校畢業(ye) 生到宜昌或宜昌產(chan) 業(ye) 援藏企業(ye) 就業(ye) ,吸納山南市大學生開展交流、培訓,鼓勵山南人才留在宜昌就業(ye) 創業(ye) 。

  今年年初,宜昌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隊和宜昌市人社局、點軍(jun) 區人社局提前謀劃,精心組織,針對學生專(zhuan) 業(ye) 、意向,挑選適宜青年就業(ye) 的崗位。

  7月,40餘(yu) 名山南市大學畢業(ye) 生前往宜昌見習(xi) 就業(ye) ,為(wei) 豐(feng) 富見習(xi) 內(nei) 容,宜昌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隊組織學生參觀清華科技園、西藏旅遊展示服務中心等援藏企業(ye) ,集中輔導講解區外就業(ye) 政策及宜昌市“1+4”人才政策,就業(ye) 導師以“揚就業(ye) 風帆 啟夢想之旅 築精彩人生”為(wei) 題進行了現場教學,激發了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精神,幫助他們(men) 轉變就業(ye) 觀念,更好地確立目標和自我發展方向。宜昌市人社局還邀請在宜昌就業(ye) 的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益西卓嘎、次仁頓珠分享區外就業(ye) 經驗,講述他們(men) 的就業(ye) 、生活等真實經曆,打消山南市高校畢業(ye) 生的顧慮,激發就業(ye) 熱情。

  為(wei) 幫助西藏學生盡快適應宜昌市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成立了由兩(liang) 地人社部門、見習(xi) 單位組成的工作專(zhuan) 班,建立定期溝通、談心談話、見習(xi) 評價(jia) 機製,及時對山南市大學畢業(ye) 生給予關(guan) 心幫助。通過開展常態化談心談話,利用上下班接送等時機與(yu) 學生進行一對一、一對多談話,及時了解學生困惑和就業(ye) 需求,製訂談心談話台賬和見習(xi) 期間評價(jia) 表,暢通與(yu) 見習(xi) 公司和當地人社部門的溝通渠道,實現學生就業(ye) 信息三方共享。

  見習(xi) 期結束後,38名山南市大學生全部與(yu) 宜昌既濟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就業(ye) 意向。該公司負責人表示,西藏學生接受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接下來將會(hui) 製訂更加貼心細致的措施,把這批學生培養(yang) 好,積極履行加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社會(hui) 責任。

  加查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宜昌市援藏幹部陳愛國介紹,推進山南市加查縣高校畢業(ye) 生在宜就業(ye) 創業(ye) ,是宜昌市深化援藏工作、促進各族群眾(zhong) 互嵌式發展的重要舉(ju) 措,也是宜昌加速人口聚集、增加城市活力的新渠道。“宜昌市將每年麵向山南市提供一定數量的優(you) 質崗位,逐步建立5至10個(ge) 涉及不同行業(ye) 、不同產(chan) 業(ye) 、不同學曆層次的就業(ye) 見習(xi) 基地。我們(men) 將積極探索兩(liang) 地輪流開展聯合招聘、職業(ye) 培訓、勞務協作、創業(ye) 孵化等工作,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wei) 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陳愛國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