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拉薩市教育事業(ye) 發展始終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立足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西藏“五期疊加”階段性特征,緊緊圍繞“為(wei) 誰培養(yang) 人、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堅持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 主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引導各族師生牢固樹立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的共同體(ti) 理念。特別是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為(wei) 契機,深刻領會(hui) 建設教育強國對民族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期待,發揮排頭兵作用,積極探索邊疆民族地區教育係統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有效途徑。
一、堅持黨(dang) 的領導,強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根本保證
黨(dang) 政軍(jun) 民學,東(dong) 西南北中,黨(dang) 是領導一切的。抓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必須把黨(dang) 的領導貫穿教育工作全過程。要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以“第一議題”“三會(hui) 一課”、中心組學習(xi) 、理論讀書(shu) 班為(wei) 抓手,將集體(ti) 學習(xi) 和個(ge) 人自學相結合,係統學習(xi) 黨(dang) 中央確定的主題教育學習(xi) 材料,深刻感悟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蘊含的思想偉(wei) 力和真理力量。結合工作實際,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教育工作、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切實增強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要牢牢掌握黨(dang) 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主動權,深刻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是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時代新人的本質特征,是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關(guan) 鍵舉(ju) 措,是加快教育現代化和建設教育強國的內(nei) 在要求。要大力推進中小學黨(dang) 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製,深入實施“培根鑄魂”工程,堅持黨(dang) 管辦學方向、黨(dang) 管幹部、黨(dang) 管人才、黨(dang) 管意識形態,支持學校黨(dang) 組織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決(jue) 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職責,把黨(dang) 的創新理論成果轉化為(wei) 堅定理想、錘煉黨(dang) 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將中小學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成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堅強戰鬥堡壘。
二、堅持思想築基,優(you) 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隊伍建設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想把學生培養(yang) 成什麽(me) 樣的人,自己首先就應該成為(wei) 什麽(me) 樣的人。在向全國優(you) 秀教師代表致信中,深刻闡述了教育家精神的豐(feng) 富內(nei) 涵和實踐要求,將“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置於(yu) 教育家精神首位,凸顯了理想信念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的核心地位。教師隊伍作為(wei) 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必須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工作中先行一步。要將師德師風放在首位,圍繞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仁愛之心總體(ti) 維度,優(you) 化師德師風建設體(ti) 係,引導廣大教師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努力培養(yang)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勇於(yu) 創造世界奇跡的國之棟梁。要積極推進“雙培養(yang) ”機製,把黨(dang) 員教師培養(yang) 成業(ye) 務骨幹,把業(ye) 務骨幹培養(yang) 成黨(dang) 員,特別注重思政教師、德育專(zhuan) 幹、班主任等隊伍建設和黨(dang) 員培養(yang) ,發揮好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為(wei) 推進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堅實的隊伍保障。深入實施“強師提能”工程,提升教師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通過教師言傳(chuan) 身教,引導廣大學生永遠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通過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切實提升各族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堅持培根鑄魂,做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學校主陣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強調,要重視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愛國主義(yi) 精神貫穿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全過程,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ge) 青少年的心靈深處。要突出學校主陣地作用,堅持不懈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鑄魂育人,著力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遵循“大思政”運行邏輯和建設規律,係統構建課程體(ti) 係,創新教學方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拉薩市在西藏自治區率先成立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ti) 化共同體(ti) ,率先組建地市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指導委員會(hui) ,充分發揮市級思政學科基地校示範引領作用,在全市大中小學廣泛開展講好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強團結故事係列活動,發揮西藏首府排頭兵作用,把增進共同性作為(wei) 前提和方向,打造民族團結進步“思政金課”。要堅定文化自信,重視文化引領,通過立體(ti) 呈現意蘊厚重、內(nei) 涵豐(feng) 富、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著力營造以民族團結進步為(wei) 主題的校園文化,發揮文化環境的隱性潤育作用,讓學生深刻感受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增進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高度認同。
四、堅持知行合一,建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統一戰線
辦好教育事業(ye) ,家庭、學校、政府、社會(hui) 都有責任。要健全學校家庭社會(hui) 協同育人機製,促進資源共享和協同育人有效實施。強化家庭是第一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通過開展家庭教育公益巡回大講堂、家長雲(yun) 課堂等係列活動,引導家長提升科學教育觀念,傳(chuan) 承優(you) 良家風,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特別是通過家長老人介紹新舊西藏對比和親(qin) 身經曆的生活發展變化,切實發揮潛移默化的道德啟蒙作用,讓學生切身感受到黨(dang) 的關(guan) 懷和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要將學校小課堂與(yu) 社會(hui) 大課堂有機結合,發揮西藏首府資源優(you) 勢,積極拓展校外教育空間,主動與(yu) 西藏博物館、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館等單位加強合作,建立拉薩市思政教育一體(ti) 化實踐基地,建立相對穩定的社會(hui) 實踐教育基地和資源清單,讓收藏在館所裏的文物、陳列在大地上的遺產(chan) 、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成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教育資源。要發揮援藏優(you) 勢,用好援藏資源,積極組織學生到區外參觀學習(xi) ,通過同畫一幅畫、同唱一首歌、同上一堂課和“見字如麵”書(shu) 信交友活動,促進各族學生在同學、同玩、同樂(le) 中深度交融,增進友誼,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五、堅持數字賦能,開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新領域新賽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you) 勢的重要突破口。要充分發揮教育數字化的科技優(you) 勢,將網絡陣地打造成為(wei) 加強愛國主義(yi) 教育、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的新領域新賽道,在交往交流交融的頻度、強度、韌度上下功夫。頻度上轉化模式,拓展與(yu) 兄弟省市學生交往交流交融方式;強度上體(ti) 現質量提升,更加關(guan) 注本地學生實際獲得;韌度上注重可持續,從(cong) 一時一事轉向一生一世。要依托數字化手段拓展交往交流交融時空,廣泛開展雲(yun) 合唱、雲(yun) 朗誦、雲(yun) 課堂、雲(yun) 聯歡等線上交往交流交融活動,擴大受益群體(ti) 。依托數字化手段拓展教育資源,開展“雲(yun) 遊博物館,共築中國夢”係列活動,邀請西藏自治區和援藏省市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為(wei) 西藏學生量身定製線上思政課、光影思政課,以學生喜聞樂(le) 見的形式深入開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依托數字化手段加大宣傳(chuan) 力度,通過傳(chuan) 統媒體(ti) 和新媒體(ti) 平台積極宣傳(chuan) 教育係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典型案例和先進經驗,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不斷塑造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新動能新優(you) 勢。
本文係西藏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2022年度重點課題(項目編號:XZEDKP22000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分別為(wei) 拉薩市教育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hui) 、拉薩市教育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西藏民族高校教學科研共發展
西藏民族大學位於陝西鹹陽,其前身西藏公學是西藏和平解放後黨中央為西藏創辦的第一所高校。西藏民族大學現有來自34個民族的在校學生13000餘人,70%的學生來自西藏,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學生約占50% [詳細] -
王衛東在西藏自治區紀委常委會會議上強調:聚焦中心任務 強化政治監督 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近日,西藏自治區紀委召開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貫徹措施。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王衛東主持會議。 [詳細] -
善用“大思政課”教育引導大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能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凝聚強大精神動力。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大學生群體能否形成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意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