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係“蘭台”寫擔當
“在今後的工作中要打破重視機關(guan) 檔案、忽視民間檔案的觀念,把視野拓展到全社會(hui) ,特別是要加大對散存在民間的珍貴、特殊檔案的征集力度。隻有這樣才能不斷豐(feng) 富館藏資源,優(you) 化館藏檔案結構,更好滿足群眾(zhong) 多樣化的需求……”自治區檔案館檔案利用處負責人在改進作風狠抓落實專(zhuan) 題會(hui) 上如此匯報。
檔案,連接著過去、現在和未來。在我國,經過曆史演變,檔案保管機構和檔案工作有了一個(ge) 別稱——“蘭(lan) 台”。
檔案不是簡簡單單的殘卷故紙,而是國家和社會(hui) 的寶貴財富,對社會(hui) 發展進步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群眾(zhong) 利用檔案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自改進作風狠抓落實衝(chong) 鋒號吹響以來,自治區檔案館堅決(jue) 落實自治區黨(dang) 委決(jue) 策部署,立足主責主業(ye) 、結合工作實際,嚴(yan) 守工作紀律、改進工作作風,全麵查找梳理瓶頸和難題,深入分析原因,理清發展思路,守正創新推動西藏檔案事業(ye) 高質量發展,黨(dang) 員幹部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
豐(feng) 富:讓館藏資源“不斷檔”
1965年7月1日,拉薩群眾(zhong) 朗傑在北京學習(xi) 時,受到毛澤東(dong) 、劉少奇等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並合影。朗傑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珍貴合影,並把這份“珍寶”傳(chuan) 給了女兒(er) 群花。
2022年7月1日,當得知自治區檔案館麵向全區征集紅色檔案後,群花毅然把“傳(chuan) 家寶”捐給了自治區檔案館。
2022年以來,自治區檔案館進一步加大檔案征集力度,積極做好珍貴曆史檔案、實物檔案特別是“紅色曆史記憶”檔案征集接收工作,做到各類檔案應歸盡歸、應收盡收。
以優(you) 良作風賡續曆史文脈
首次近距離接觸曆史檔案管理、修複、開發利用並進行數字化的全過程,對檔案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可謂是“存真求實對曆史負責,鑒往知來為(wei) 現實服務”。
曆史無言,檔案有聲。如何挖掘利用曆史檔案資政育人?如何保護和傳(chuan) 承曆史檔案?如何進一步豐(feng) 富館藏?這些都是擺在西藏檔案工作者麵前的重要課題。
作風正,效率高,事業(ye) 興(xing) 。為(wei) 答好這份“答卷”,高原檔案人把改進作風作為(wei) 一種行動自覺,把狠抓落實作為(wei) 一種行為(wei) 習(xi) 慣,把擔當幹事作為(wei) 一種品德操守,用實際行動履行“為(wei) 黨(dang) 管檔、為(wei) 國守史、為(wei) 民服務”的職責使命,用實幹實績推動檔案作用充分發揮、檔案工作更好服務中心大局。
據了解,一年來,自治區檔案館接收脫貧攻堅檔案2523件,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慶文書(shu) 檔案2170件、實物檔案14類98件,以及陰法唐回憶錄、上海援藏影集圖冊(ce) 、川北日報等紅色檔案……目前,自治區檔案館是全國館藏曆史檔案最多的省級綜合檔案館,共館藏曆史檔案311萬(wan) 餘(yu) 件(卷、冊(ce) )、156個(ge) 全宗;館藏現行文書(shu) 檔案8萬(wan) 多卷、人事檔案2萬(wan) 多卷。
挖掘:讓“故紙堆”變“活資源”
如何開發利用館藏縱跨近700年的曆史檔案和60餘(yu) 年的現行檔案資源,是自治區檔案館麵臨(lin) 的重大課題。多年來,高原檔案人牢記職責使命,以優(you) 良作風認真履職,提升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讓檔案資源從(cong) “故紙堆”變成“活資源”。
自治區檔案館大力推進西藏地方和祖國關(guan) 係史檔案文獻展項目建設,充分運用館藏檔案資源講述曆代中央政府治理西藏地方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
“我們(men) 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務求工作實效,從(cong) 而更好發揮檔案作用,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曆史,宣傳(chuan) 西藏地方和祖國關(guan) 係史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曆史,開展好愛國主義(yi) 教育,引導各族群眾(zhong) 增強‘五個(ge) 認同’,厚植愛國主義(yi) 情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自治區檔案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同時,自治區檔案館積極挖掘、整理館藏檔案資源,加大檔案開發利用力度,通過檔案編研充分發揮檔案的利用價(jia) 值,將檔案中的文化內(nei) 涵及文化價(jia) 值挖掘出來,推出更多優(you) 秀檔案編研成果,更好地服務黨(dang) 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人民群眾(zhong) 。
2022年,自治區檔案館編纂出版“西藏曆史檔案叢(cong) 編”之《水羊清冊(ce) 》,陸續出版發行《西藏曆史檔案詞典》(藏漢對照)試用本、《西藏曆史檔案叢(cong) 編》續編12本圖書(shu) 等。
傳(chuan) 承:讓“蘭(lan) 台”精神薪火相傳(chuan)
檔案破損最常見的是邊緣缺損、黴爛、斷裂,也有個(ge) 別蟲蛀鼠咬現象發生,有些原檔殘破、碎片較多,存在酸化、絮化現象。這些都給修複師達珍的工作帶來了考驗。
讓達珍印象最深的是自治區檔案館館藏的一幅清朝繪畫檔案《茶蘭(lan) 圖》。當時,這幅繪畫麵臨(lin) 著中間斷裂、黴變板結等情況。經過她和幾位同事通力合作,這幅繪畫檔案再次煥發出奪人的光彩。
36年來,達珍累計修複了上萬(wan) 卷檔案。由於(yu) 長期彎腰工作,她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症。
“除塵去汙、配紙、展平、修複、排濕、上牆、下牆、修邊、填寫(xie) 工作單、入庫,每一個(ge) 步驟,都要有非同一般的耐心和細心。”雖然時常受病痛所擾,但達珍依然保持積極樂(le) 觀的心態,努力把這門修複技術傳(chuan) 授給更多年輕人。
像達珍一樣的西藏資深檔案幹部以身作則,發揮傳(chuan) 幫帶作用,增強了幹部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如今,在自治區檔案館,一批專(zhuan) 家型人才嶄露頭角,一支符合新時代需要、符合檔案事業(ye) 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正逐漸成形。2022年,自治區檔案館的道幃·才讓加被評為(wei) 國家級檔案專(zhuan) 家領軍(jun) 人才、國家級檔案專(zhuan) 家;洛桑普赤被評為(wei) 國家級檔案專(zhuan) 家儲(chu) 備專(zhuan) 家;達珍、康小鬆、才讓當知等3人被評為(wei) 全國檔案工匠型人才、全國青年檔案業(ye) 務骨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完成檔案室智能化升級改造
近日,記者從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獲悉,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檔案科庫房建設順利完成驗收和人員信息化培訓,標誌著檔案工作邁入嶄新時代,實現了從傳統檔案室到智慧檔案室的跨越。 [詳細] -
堅守在藏北高原
地處藏、青、新三省(區)交界處的那曲市安多縣,平均海拔5200米,氣候嚴酷、高寒缺氧,空氣含氧量不足海平麵的50%,氣壓隻有平原地區的一半,年平均氣溫零下2攝氏度,是讓人畏懼的“生命禁區”。 [詳細] -
拉薩市檔案館:主動作為勇於擔當 有力推進 全市檔案工作規範化發展
為推進全市檔案工作深入開展,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貫徹落實,傳播檔案文化,營造良好氛圍,近年來,拉薩市檔案館強化檔案征集和開發利用,組織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宣傳活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