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守正創新 真抓實幹

發布時間:2023-12-06 09:39:00來源: 西藏日報

  吉隆縣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中段,與(yu) 尼泊爾接壤。位於(yu) 峽穀深處的吉隆口岸成為(wei) 中國和尼泊爾之間的重要邊貿通道,也是各民族居住、生活、交易的重要聚集區,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之地。

  今年以來,吉隆縣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條主線和“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個(ge) 主題,以鞏固拓展2023年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成果為(wei) 目標,以實施“四大工程”“六項行動”為(wei) 載體(ti) ,守正創新,真抓實幹,著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以“史”為(wei) 鏈——

  全領域拓展創建外延

  中秋國慶期間,吉隆縣各個(ge) 景區的人氣飆升,前來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雄偉(wei) 的雪山、翠綠的草原、清澈的湖泊,都讓遊客流連忘返。遊客打卡各景點景區,感受大自然的壯美和神奇,享受假日的悠閑時光。

  吉隆縣充分發揮曆史文化和對外開放資源優(you) 勢,圍繞“千年古道、邊關(guan) 吉隆”文旅品牌,積極構建“一縱一橫、一廊一帶”創建布局。吉隆縣依托“古道”資源,打造大唐天竺使之銘、招提壁壘、檫木卡古戰場、吉隆鎮多民族和諧社區、國門書(shu) 吧等民族團結教育基地,編製《回首過去 千年古道娓娓訴說交往交流交融悠遠曆史》故事書(shu) ,著力打造自孔唐拉山口至熱索國門的吉隆邊境民族團結示範長廊。

  同時,吉隆縣依托“邊關(guan) ”資源,講述守邊固邊、軍(jun) 地共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領域發生的民族團結故事,聚力建設4·25抗震救災紀念館、貢當鄉(xiang) 民族團結一條街,編製《俯瞰今朝 邊關(guan) 吉隆處處綻放民族團結進步絢麗(li) 之花》故事書(shu) ,著力打造連接貢當、宗嘎、吉隆、薩勒4個(ge) 邊境鄉(xiang) 鎮的邊境民族團結示範帶。

  吉隆縣還依托“兩(liang) 區”資源,著力創建延伸“進工地”“進口岸”,深化拓展創建觸角。在工地通過法治宣傳(chuan) 、安全檢查、送醫送藥等形式,將法律援助、醫療衛生等暖心服務送進工地,幫助務工人員了解民族團結、勞動保障相關(guan) 政策,切實讓外來務工人員感受黨(dang) 和政府的關(guan) 心和溫暖。在口岸全力服務吉隆邊境經濟合作區各單位創建工作,創新載體(ti) 、搭建平台,指導各創建主體(ti) 有情感、有溫度地講好中華文化故事,全麵釋放“兩(liang) 區”建設在促進民族團結、人文交流方麵的疊加效應。

  以“同”為(wei) 徑——

  全方位豐(feng) 富創建內(nei) 涵

  今年以來,吉隆縣圍繞創建“九進”,注重樹品牌、抓載體(ti) 、創特色,使創建工作融入各行各業(ye) 、覆蓋各個(ge) 方麵,著力促進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工作。

  ——同創品牌。全網征集、各界參與(yu) ,精心設計製作吉隆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公共品牌logo;圍繞成就展示、曆史文化、特色產(chan) 業(ye) 等12大板塊,打造吉隆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綜合展廳。截至目前,已接收縣內(nei) 外幹部職工、青少年、人大代表等80餘(yu) 個(ge) 團隊觀摩學習(xi) 。高度重視景區品牌創建,組織各界代表到大唐天竺使之銘等教育基地參觀學習(xi) 80餘(yu) 次,切實發揮景區“讓曆史發聲”的特殊作用。

  ——同搭平台。注重打造互嵌式社區環境,逐步實現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hui) 、心理等全方位融合。宗嘎鎮綜合小區、吉隆鎮後山小區居住著漢、藏、蒙、回、達曼人等不同民族,小區加強網格化管理,提供均等化服務,舉(ju) 辦“品月餅、賞明月”“濃情端午、粽葉飄香”“一起過藏曆新年”等各類聯誼交友活動,推動各族群眾(zhong) 在生活上交往、習(xi) 俗上交流、文化上交融。

  ——同樹示範。吉隆縣根據不同領域不同行業(ye) ,分門別類注重指導,做實示範引領文章。尤其在村居以開展“農(nong) 牧區民族團結聚力行動”為(wei) 抓手,組建鄉(xiang) 村宣講隊伍,推動宣傳(chuan) 教育進村居,吉隆鎮達曼村村民自編歌舞《鈴響瑪》,充分表達了對黨(dang) 和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全縣上下也相繼湧現出了貢當群眾(zhong) 踏雪巡邊、中小學生界碑描紅、洛桑一家與(yu) 老沈一家、中尼邊境上的守邊父子兵等示範典型。

  以“教”為(wei) 魂——

  全覆蓋深化創建宣傳(chuan)

  吉隆縣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多層次、多渠道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chuan) 教育,進一步增強各族群眾(zhong) “五個(ge) 認同”。

  吉隆縣聚焦黨(dang) 員幹部,把黨(dang) 的民族宗教理論政策納入各級黨(dang) 委(黨(dang) 組)理論學習(xi) 中心組學習(xi) 重要內(nei) 容,納入縣委黨(dang) 校培訓計劃。

  同時,依托吉隆發布、網信吉隆等新媒體(ti) 平台,開設民族團結進步宣傳(chuan) 專(zhuan) 欄,宣傳(chuan) 創建主題活動、先進典型事跡等200餘(yu) 期,組織拍攝民族團結進步、4·25抗震救災紀念、文化旅遊宣傳(chuan) 等專(zhuan) 題片,充分展示各族群眾(zhong) 在邊關(guan) 吉隆“一起走過、一起生活、也必將一起為(wei) 實現偉(wei) 大中國夢而奮鬥”的曆程,提高全縣創建工作影響力、向心力、凝聚力。

  此外,吉隆縣成功舉(ju) 辦吉隆縣“花開邊關(guan) 、奮進吉隆”民族團結進步專(zhuan) 題文藝匯演、農(nong) 牧民(幹部職工)運動會(hui) 、“民族團結貢塘杯”職工足球比賽及首屆“日吾班巴杯”職工斯諾克南北挑戰賽等文體(ti) 活動,寓教於(yu) 樂(le) 、融教於(yu) 趣,在全縣範圍搭建起了形式多樣的宣傳(chuan) 教育載體(ti) ,引導各族群眾(zhong) 牢固樹立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的共同體(ti) 理念。

  以“共”為(wei) 本——

  全要素夯實創建根基

  “吉隆縣是第十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我要帶頭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這樣才能更加容易地獲得先進的科學知識,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吉隆縣宗嘎鎮宗嘎居委會(hui) 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巴桑多吉說。晚上7點,忙完農(nong) 活後,他帶上筆記本和一本已經翻舊了的《藏漢情景例句》手繪本,開始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升班的學習(xi) 。

  吉隆縣始終堅持“三個(ge) 賦予一個(ge) 有利於(yu) ”,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美麗(li) 邊疆同心守護”成為(wei) 各族群眾(zhong) 的自覺行動。抓住“凝聚人心”這個(ge) 關(guan) 鍵,組建摩托車巡邏“小分隊”“騎行隊”“放牧班”,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融入守土固邊行動中,持續深化邊境“五張網”建設,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改善生產(chan) 生活條件,有力提升各族群眾(zhong) 的獲得感。

  同時,吉隆縣大力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技能培訓”,年內(nei) 實現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轉移就業(ye) 5402人,創收8432萬(wan) 元,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2萬(wan) 元,同比增長13%,確保在發展共享中增進交往、增進共識,有力提升各族群眾(zhong) 的幸福感。

  此外,吉隆縣始終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wei) 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深入實施黨(dang) 政軍(jun) 警民合力固邊興(xing) 邊、“小網格”推動“大治理”,嚴(yan) 格落實信訪“八化”機製,設立法律援助中心,開展係列普法活動,推動基層治理工作提檔升級,有效發揮了法治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的保障作用,有力提升了各族群眾(zhong) 的安全感。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