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誌願微光照亮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之路

發布時間:2024-01-23 10:26:00來源: 西藏商報


孩子們(men) 正在繪畫。 圖由華南師範大學研支團提供

  從(cong) 廣州到昌都,交通距離近3000公裏,海拔高差3500米。而華南師範大學曆經六屆研究生支教團,28名核心成員與(yu) 昌都學生心與(yu) 心緊密相連——他們(men) 背起行囊奔赴遠方,在站好三尺講台之餘(yu) ,還專(zhuan) 注於(yu) 把“抽象”的傳(chuan) 染病防治知識用孩子喜聞樂(le) 見、通俗易懂的繪本表現出來,帶領孩子們(men) 和“傳(chuan) 染病小怪獸(shou) ”說再見。

  增強對傳(chuan) 染病的防範意識

  2018年7月,何智升加入西部計劃第20屆華南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與(yu) 三名隊友一起來到昌都市卡若區第二初級中學,開展為(wei) 期一年的支教。開學不久,就有一名學生找到了何智升。

  “老師,我有點不舒服。”“哪裏不舒服?最近有沒有生病?”“前段時間有醫生到鄉(xiang) 裏給我們(men) 抽血做檢查,後來聽我媽媽說,他們(men) 說我好像有肺結核。”“那醫生有沒有告訴你,是哪種類型的肺結核?有沒有說會(hui) 傳(chuan) 染?”孩子茫然地搖了搖頭,半天也沒有吭聲。

  聽到這裏,何智升意識到了情況的嚴(yan) 重性,立馬給孩子的家長打電話核實情況,讓他驚訝的是,孩子的媽媽也不知道肺結核會(hui) 傳(chuan) 染。於(yu) 是,何智升和隊友們(men) 立即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了校長,校長聽後立即聯係了卡若區疾控中心,請疾控中心醫護人員來校給孩子做檢查。醫護人員檢查後確認該學生患有肺結核,並第一時間對其進行了隔離治療。

  第二天下午,突然又有學生跑來告訴何智升,自己“眼睛癢”。何智升便第一時間帶著學生來到校醫室進行檢查,經過初步判斷,校醫說可能是紅眼病(傳(chuan) 染性結膜炎),先要留在校醫室觀察,具體(ti) 治療要等到疾控中心的人過來才能決(jue) 定。“看到孩子和家長們(men) 對傳(chuan) 染病沒有防範意識,我決(jue) 定帶領我的隊友們(men) 在這一年有限的支教時間裏,通過我們(men) 的努力,讓孩子們(men) 提高對傳(chuan) 染病的認識水平,增強防範意識。”何智升說。

  依托繪本項目初見成效

  說幹就幹,2018年8月底,何智升和隊友們(men) 便結合服務學校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們(men) 的年齡階段、思想特點,展開了對項目的構想。如何能讓孩子們(men) 充分地學習(xi) 到傳(chuan) 染病防治知識,這是他們(men) 思考得最多的問題。

  “當時我們(men) 經過多次設想,最終確定,要把抽象的傳(chuan) 染病防治知識講得生動形象,就要用孩子們(men) 喜聞樂(le) 見、易學易懂的形式來進行宣傳(chuan) 。”何智升說,“於(yu) 是,‘繪本’成為(wei) 了我們(men) 的首選。”

  何智升和隊友們(men) 的項目構想一經提出,便得到了昌都市委市政府、團昌都市委和華南師大團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導。同時,為(wei) 了確保繪本內(nei) 容的專(zhuan) 業(ye) 性,何智升和隊友們(men) 反複向多所專(zhuan) 業(ye) 機構尋求指導,不斷打磨內(nei) 容,並由華南師大美術學院的誌願者執筆繪畫。經過選題、撰稿、翻譯、繪畫、上色、排版等環節,曆時近4個(ge) 月,他們(men) 終於(yu) 編製出了適合西藏青少年使用的漢藏雙語彩色繪本,《再見!傳(chuan) 染病小怪獸(shou) 》誕生了。

  “在繪本創作完成後,我們(men) 的項目也逐漸呈現出了‘依托繪本輻射發展’的態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初,我們(men) 設計開發了繪本閱讀、繪本故事講解,麵向昌都農(nong) 牧民子女宣傳(chuan) 科普肺結核、包蟲病等9種農(nong) 牧區常見傳(chuan) 染病的日常預防;進行了‘七步洗手法’實踐演練;通過與(yu) 廣東(dong) 省人民醫院呼吸內(nei) 科醫生視頻連線,在昌都開展了6個(ge) 主題的‘再見!傳(chuan) 染病小怪獸(shou) ’健康課堂,內(nei) 容包括預防傳(chuan) 染病知識彩繪、趣味知識測試等。”何智升說。

  創新“身心並重”課程體(ti) 係

  從(cong) 2018年開始,“再見!傳(chuan) 染病小怪獸(shou) ”項目在連續五屆研支團的共同努力下逐漸成熟。2023年8月至今,第25屆研支團隊長王婕婷帶領研支團對該項目進行持續深化,在實現常見傳(chuan) 染病知識理論科普的基礎上,繼續深耕心理健康板塊,深化創新了“身心並重”的課程體(ti) 係,通過開展“守衛舌尖上的健康”飲食安全課、“玩轉籃球”趣味運動課、“曼陀羅繪畫”心理療愈課等課程,不斷擴大項目受益麵,推動了當地衛生健康發展。其中,“曼陀羅繪畫”心理療愈課程效果突出。

  曼陀羅繪畫是一種簡單有趣的心理療愈方式,學生們(men) 可以通過繪畫的形式將自己的情緒凝聚整合、表達出來。伴隨著悠揚輕鬆的音樂(le) ,昌都市第六高級中學高一年級的學生開始作畫,在整個(ge) 作畫環節,高一學生拉巴卓瑪的畫引起了王婕婷的注意,這幅畫以紅色和黃色為(wei) 主調,整個(ge) 曼陀羅圖形外麵的枝葉被紅色包裹,最中間的圓圈部分用非常醒目的黃色畫了一個(ge) 階梯,階梯下麵是一片青草地,整幅畫色彩鮮豔、內(nei) 容豐(feng) 富。

  “之前從(cong) 來沒有想過自己的情緒可以被畫出來,剛開始一直擔心自己畫得好不好看,但是當我跟著音樂(le) 靜下心、拿起畫筆的那一刻,就不再糾結了。通過畫畫這種形式把自己內(nei) 心的想法表達出來,讓壓力得到釋放,很適合我們(men) 現在這個(ge) 階段。我很喜歡這個(ge) 課程,希望它可以一直開設下去。”拉巴卓瑪告訴記者。

  “通過拉巴卓瑪的這幅畫,我了解到她是一個(ge) 很有想法的孩子,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麽(me) 。課程剛開始時,我觀察到她一個(ge) 人坐在角落裏,低著頭,也不怎麽(me) 和旁邊同學說話,但是通過這個(ge) 課程的開展,她會(hui) 在課後主動跑來和我說她近期遇到的困惑,我感覺到她正逐漸敞開心扉,這與(yu) 我們(men) 當初開設這個(ge) 課程的初心是一樣的。我們(men) 就是希望可以通過這些課程,讓當地的學生在心理方麵得到更多的開導、正視自己的情緒,並從(cong) 中去獲得一些能量,所以現在看到她的變化,我很高興(xing) 。”王婕婷說。

  據了解,截至2023年底,華南師範大學曆經六屆研支團,共開展30期近300場活動,覆蓋昌都市10所鄉(xiang) 鎮中小學,受益學生4800餘(yu) 人。“經過我們(men) 六屆研支團的不斷接力和共同努力,項目可以說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men) 後續也會(hui) 不斷地拓展覆蓋麵和影響力,開拓全新的健康教育板塊。”王婕婷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