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科教興國戰略 推進新時代西藏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引,以服務“四件大事”“四個(ge) 確保”為(wei) 目標,堅持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強化人才培養(yang) 和知識創新,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向縱深發展。在黨(dang) 中央的親(qin) 切關(guan) 懷下,在兄弟省市和高校的大力支援下,西藏高等教育實現了曆史性的跨越發展,辦學層次顯著提升,辦學規模穩步擴大,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更趨合理,人才培養(yang) 、科學研究、服務社會(hui) 能力持續提升,在推進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更加凸顯。
一、高校布局不斷優(you) 化,辦學層次顯著提升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不斷調整區域高等教育布局,推進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振興(xing) 發展,並給予西藏特殊的關(guan) 懷和支持,使西藏高等教育辦學層次持續提升,院校布局更加優(you) 化。2013年7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批準,西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標誌著西藏高等教育實現了博士人才的自主培養(yang) ,構建起“本、碩、博”層次完整的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2015年4月,教育部批準西藏民族學院更名為(wei) 西藏民族大學,使學校辦學層次實現了又一次飛躍。2016年6月,教育部同意西藏大學農(nong) 牧學院單獨設置為(wei) 西藏農(nong) 牧學院,西藏高校由6所增至7所。同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yu)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簽署共建西藏藏醫學院協議,將西藏藏醫學院納入國家共建行列,西藏區部共建高校達到3所。2018年2月,教育部將西藏大學納入“部區合建”高校行列,參照直屬高校模式給予支持。同年12月,教育部批準西藏藏醫學院更名為(wei) 西藏藏醫藥大學,使學校實現了辦學層次的提升。2021年11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批準,西藏民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目前,西藏農(nong) 牧學院和拉薩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正在積極籌備更名和升格工作。可以看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高等教育完成了辦學層次的蛻變,博士人才培養(yang) 取得了零的突破,實現了院校的升格與(yu) 更名,辦學層次的提升為(wei) 西藏培養(yang) 本土化高層次創新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辦學規模穩步增長,人才培養(yang) 能力顯著增強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高等教育在辦學規模上采取外延擴張與(yu) 內(nei) 涵發展並重的思路,在穩步擴大辦學規模的同時更加重視人才培養(yang) 的層次和結構。為(wei) 適應經濟結構和產(chan) 業(ye) 布局的調整以及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願望,西藏自治區持續擴大高等教育辦學規模,毛入學率從(cong) 2012年的27.4%增長到2022年的57.44%,同全國一道邁進普及化發展階段。西藏高校還不斷優(you) 化人才培養(yang) 層次,加大高學曆創新人才培養(yang) 力度。近年來,西藏高校逐漸縮減專(zhuan) 科生招生人數,加大本科生招生人數。2022年西藏高校招生本專(zhuan) 科生12083人,其中本科生7382人、專(zhuan) 科生4701人。與(yu) 2012年相比,招生總人數增加了19.3%,其中本科生增加了30.5%、專(zhuan) 科生僅(jin) 增加了5%。2022年在校本科生29442人、專(zhuan) 科生13076人,本科人數遠大於(yu) 專(zhuan) 科人數。同時,在院校人才培養(yang) 的分工上更趨合理,4所本科高校大幅度減少專(zhuan) 科人才培養(yang) ,更加專(zhuan) 注於(yu) 本科以上層次的人才培養(yang) 。在研究生人才培養(yang) 上,招生人數由2012年的473人增加至2022年的2148人,在校生由2012年1079人增加到2022年的5242人,分別增加了4.6倍和5倍。2012年以來,西藏高校平均每年為(wei) 社會(hui) 輸送500名碩士畢業(ye) 生。2014年,西藏高校開始招生博士研究生,目前在校生348人,已畢業(ye) 127人。此外,西藏高校不斷擴大成人教育規模,2022年西藏7所院校共招收成人考生3945人,其中本科3366人、專(zhuan) 科579人,在校生14000餘(yu) 人,實現了西藏各族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願望。
三、培養(yang) 模式不斷創新,教育質量顯著提高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高等教育把人才培養(yang) 模式創新作為(wei) 各項工作的核心,通過調整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加強專(zhuan) 業(ye) 建設和課程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yang) 規格和質量。一是調整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在學科建設上,西藏高校實現博士學位授予權零的突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點建設資格,碩士專(zhuan) 業(ye) 學位規模迅速擴大。目前,西藏4所本科高校共有博士授權一級學科5個(ge) ,碩士授權一級學科45個(ge) ,碩士專(zhuan) 業(ye) 學位授權點38個(ge) 。在本科專(zhuan) 業(ye) 設置上,西藏高校加大調整力度,增設了網絡空間安全、環境科學、數字經濟、中藥製藥等43個(ge) 契合經濟建設和民生急需的緊缺專(zhuan) 業(ye) ,同時撤銷7個(ge) 老牌專(zhuan) 業(ye) 。目前,西藏有本科專(zhuan) 業(ye) 156個(ge) ,有高職專(zhuan) 業(ye) 83個(ge) 。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更加適應新時代西藏經濟轉型和產(chan) 業(ye) 升級對人才的需求。二是加強專(zhuan) 業(ye) 內(nei) 涵建設。建設一批實力強、特色鮮明、發展前景好的專(zhuan) 業(ye) ,使其引領和推進專(zhuan) 業(ye) 建設全麵發展,是西藏高校專(zhuan) 業(ye) 內(nei) 涵建設的基本思路。“十二五”期間,西藏3個(ge) 本科專(zhuan) 業(ye) 被納入國家“本科教學工程”建設行列,6個(ge) 本科專(zhuan) 業(ye) 納入國家卓越人才培養(yang) 計劃。2017年,西藏大學生態學進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行列。2019—2021年,西藏高校共立項建設32個(ge)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zhuan) 業(ye) 、33個(ge) 自治區一流本科專(zhuan) 業(ye) 。同時,西藏高校把課程建設作為(wei) 專(zhuan) 業(ye) 建設的突破口,共立項建設3門國家級一流課程、48門自治區級一流課程。三是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教學改革。在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方麵,西藏高校積極探索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的新模式。如,西藏民族大學構建起全麵覆蓋、類型豐(feng) 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體(ti) 係,實現“所有課程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的思政教學目標。在專(zhuan) 業(ye) 能力培養(yang) 方麵,西藏高校重視全麵提升和個(ge) 性發展相結合,並針對大學生群體(ti) 多樣性特點,積極探索分層次分類型教學、區內(nei) 外學生混合編班教學、與(yu) 對口院校聯合培養(yang) 本科生等多種教學模式。
四、科研實力顯著提升,服務社會(hui) 能力不斷增強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高校堅持“人才立校”“科研強校”辦學理念,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科研平台支撐,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和社會(hui) 服務能力。在人才隊伍建設上,西藏高校積極實施人才“育引用留”四大工程,增強教師師德修養(yang) ,強化教師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提升,建立一支師德高尚、業(ye) 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教師隊伍。2022年,西藏高校專(zhuan) 任教師2738人,其中博士學位教師479人、碩士學位教師1438人;有高級職稱教師1134人,其中教授335人、副教授799人;有研究生導師1103人,占教師總數的40.2%。在科研平台建設上,據不完全統計,西藏4所本科院校共設置各級各類科研機構和自治區級及以上實驗室100個(ge) 。這些平台有效整合了校內(nei) 外學術資源,提升了西藏高校有組織科研的能力。高校把科研團隊建設作為(wei) 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措施,2012年西藏大學的“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樣性和分子進化”團隊成功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2013年自治區啟動高校科研創新團隊建設工作,先後立項27個(ge) 團隊進行重點建設。師資和平台建設為(wei) 西藏高校開展科研提供了人力和物質基礎,使西藏高校的科研能力得到迅速提升。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高校立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0項,立項國家社會(hui) 科學基金311項,資助經費近2億(yi) 元,同時西藏高校先後承擔科技部、農(nong) 業(ye) 部等多個(ge) 委托項目,積極參與(yu) 國家科技攻關(guan) ,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五、對外合作交流不斷拓展,社會(hui) 影響力顯著增強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高校秉持開放辦學理念,積極搭建對外交流平台,深入推進區內(nei) 高校協同創新,深化與(yu) 支援高校和國內(nei) 外知名高校學術交流,不斷提升社會(hui) 影響力。首先,西藏高校打破長期以來區內(nei) 高校之間封閉辦學狀態,強化校際合作與(yu) 交流,實現高等教育人才、資源和信息共享。2017年12月,西藏7所高校首次集聚一堂,正式建立協同創新機製,提升整體(ti) 辦學實力。其次,西藏高校充分利用國家教育援藏政策,積極發揮自身辦學的區位優(you) 勢和比較優(you) 勢,借助支援高校的人才、技術和信息優(you) 勢,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的原則,不斷豐(feng) 富支援內(nei) 涵,創新支援模式,在人才培養(yang) 、科研合作、資源共享、學術交流等領域深度合作,實現了教育援藏工作由單向受援向合作辦學的轉變。如,2010年以來,西藏大學與(yu) 支援高校合作的科研項目有50餘(yu) 項,科研經費超過1.2億(yi) 元,與(yu) 西南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四川大學在交通運輸、城鄉(xiang) 規劃、生態學、英語、口腔醫學等專(zhuan) 業(ye) 建立了“1+2+1”“1+2+2”“3+2”等形式的本科生聯合培養(yang) 模式。除了與(yu) 支援高校開展合作,西藏高校積極拓展交流範圍,與(yu) 國內(nei) 多所高校建立科研合作和協同育人機製,同時積極參與(yu) 國際學術交流。
綜上所述,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黨(dang) 中央科教興(xing) 國戰略指引下,西藏高等教育取得了全方位進步、曆史性成就,邁進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西藏高等學校已成為(wei) 創新人才培養(yang) 、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高層次決(jue) 策谘詢的重要基地和對外開放與(yu) 交流的重要窗口。今後,西藏高等學校要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加強黨(dang) 對學校工作的全麵領導,堅持科教興(xing) 國戰略,全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調整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快知識創新和科研能力提升,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大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理工大學建設現場探訪:30棟單體項目交付完成
“青海理工大學校園建設項目在9月底按期完工,竣工驗收順利通過。10月18日交付第一批單體建築12棟,11月30日交付17棟單體建築,12月7日完成僅剩的1棟單體建築——圖書館項目交付。”[詳細] -
西藏丹巴繞旦唐卡藝術學校舉行優秀畢業作品展開幕式暨2023年畢業典禮
近日,西藏丹巴繞旦唐卡藝術學校舉行2020至2023優秀畢業作品展開幕式暨2023年畢業典禮,吸引了眾多繪畫藝術家和美術愛好者前來觀展。 [詳細] -
加快人才聚集 為西藏高等教育振興蓄勢儲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這為新時代加快西藏高等教育振興的人才支撐提供了根本遵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