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鄉村振興促發展 產業幫扶助增收

龍俊霖 郝奕凝 拉巴多吉 王人聆 措尼加措 發布時間:2020-03-20 10:43:00來源: 拉薩日報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中,林周縣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致富路,優(you) 秀產(chan) 業(ye) 項目遍地開花。圖為(wei) 技術員為(wei) 群眾(zhong) 講解花卉種植知識。 拉薩融媒記者 龍俊霖攝

  近年來,為(wei) 加快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步伐,促使產(chan) 業(ye) 不斷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西藏拉薩市林周縣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致富路,優(you) 秀產(chan) 業(ye) 項目在各鄉(xiang) (鎮)遍地開花。今年,林周縣邊交林鄉(xiang) 就利用陽光溫室示範園區的智能溫室棚與(yu) 連動棚進行花卉種植,著力打造我市最大的花卉基地,促進群眾(zhong) 致富增收。

  18日,記者來到林周縣邊交林鄉(xiang) 陽光溫室示範園區,一排排大棚整齊有序。走進智能溫室大棚,報春花、萬(wan) 壽菊、天竺葵等品種豐(feng) 富,花開旺盛。技術人員在棚內(nei) 來回巡視、觀察花卉長勢,並向園區群眾(zhong) 講解種植技術:“要注意將枯黃的花葉摘掉,隨時觀察土壤濕度,這樣花植長勢才會(hui) 更好。”

  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園區群眾(zhong) 按照步驟對花卉進行了護理。邊交林鄉(xiang) 當傑村村民德吉央宗說:“去年鄉(xiang) 政府把我安排到園區工作,今年我主動申請學習(xi) 花卉種植技術。老師非常耐心,我要好好學,爭(zheng) 取盡快掌握技術。”

  棚區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初通過招商引資與(yu) 邊交林鄉(xiang) 政府達成協議入駐該園區,既為(wei) 了發展自己,也能讓園區技術員教授技術、帶動當地群眾(zhong) 致富。“政府給予了我們(men) 很大的幫助與(yu) 支持,

  現在棚內(nei) 花卉種植情況非常好。下一步,我們(men) 還將擴大規模,讓更多老百姓掌握這門技術,共同增收致富。”該負責人說。

  記者了解到,林周縣陽光溫室示範園區於(yu) 2012年進行修建,2019年通過援藏幫助對智能溫室大棚進行維修,棚內(nei) 設軟硬件設施得到了大大提升。今年初,該鄉(xiang) 積極探索經濟發展新品種培育路子,不斷進行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類培育,其中,花卉種植麵積達13000平方米,品種達30餘(yu) 種。

  邊交林鄉(xiang) 鄉(xiang) 長羅軍(jun) 介紹,園區占地1126畝(mu) ,共計285個(ge) 大棚,所有產(chan) 品均采用無公害生產(chan) 標準進行種植。園區采取由“政府+企業(ye) +農(nong) 戶”的管理經營模式運營,目前已有50多人參工,其中本地居民居多。此外所有產(chan) 品在保證縣域供應的同時還向市內(nei) 、日喀則、山南等市進行銷售。去年至今,園區智能溫室大棚效益達到最大規模,這不僅(jin) 為(wei) 當地鄉(xiang) 村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更改變了當地群眾(zhong) 的生活環境質量,讓部分群眾(zhong) 實現了再就業(ye) ,提高了收入。下一步,該縣將繼續擴大園區種植麵積,緊密依托智能溫室大棚,將其打造成我市最大花卉種植基地。同時,將深層次挖掘園區可利用資源,把教學、旅遊、餐飲、采摘等項目與(yu) 園區進行有機結合,切實將其社會(hui) 效益、經濟效益發揮到最佳。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找準“病灶” 開對 “良方”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培育產業是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但是,發展什麽樣的產業,怎樣發展產業,如何通過產業持續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等一係列問題。[詳細]
  • 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左貢縣地處藏東南高山峽穀地帶,怒江、瀾滄江、玉曲河由北向南呈“川”字型縱貫全境奔流而下,是曆代商賈由茶馬古道進出西藏的必經之地,也是全區深度貧困縣之一。[詳細]
  • 摘掉貧困帽子 四川省壤塘縣做了啥子

    3月16日,海拔3200多米的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崗木達鄉達日村迎來一場雪,讓整個村寨顯得更加漂亮。村子東邊,一棟兩層高的藏式民居,那是41歲脫貧戶仁青巴的新家。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