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扶貧搬遷新居裏的民族手工藝
新利平台訊 近日,應疫情防控相關(guan) 要求,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同心苑社區文化旅遊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員工,將工藝品材料拿回家中進行製作,居家防疫的同時,也不停下增收致富的腳步。
居家的員工們(men) 各自縫製著牛皮包、帽子、小掛件等藏族傳(chuan) 統物件,裁片、組合、縫製……一道道工序在他們(men) 勤勞的雙手上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圖為(wei) 同心苑居民在居家製作手工藝品 圖片由索央提供
據介紹,同心苑社區為(wei)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8個(ge) 鄉(xiang) 鎮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目前社區有224戶903人,其中勞動力402人,已實現就業(ye) 317人。為(wei) 了促進產(chan) 業(ye) 增收,2018年10月社區決(jue) 定成立同心苑文化旅遊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截至目前,已為(wei) 34名因年齡較大就業(ye) 困難人員、家庭中需要照顧老弱病殘的貧困群眾(zhong) 解決(jue) 就業(ye) ,人均創收2500元每月。
圖為(wei) 同心苑居民居家製作的手工藝品 圖片由索央提供
搬遷群眾(zhong) 完全脫貧、永遠脫貧離不開產(chan) 業(ye) 扶持,產(chan) 業(ye) 發展既可以就近就便解決(jue) 就業(ye) ,還可以通過產(chan) 業(ye) 分紅實現助力增收。同心苑社區決(jue) 定全力投入產(chan) 業(ye) 發展,助力脫貧致富。自搬遷以來,同心苑社區充分發揮基層組織陣地的戰鬥堡壘作用。從(cong) 易地搬遷臨(lin) 時黨(dang) 支部到社區居委會(hui) 正式成立,社區一直致力於(yu) 群眾(zhong) 的就業(ye) 、增收、脫貧、解決(jue) 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問題等工作。積極探索增收致富道路,尋找符合社區實際的集體(ti) 經濟發展道路,做到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創辦了柳梧同心苑文化旅遊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並創建民族手工藝產(chan) 品品牌“納團”。
圖為(wei) 同心苑居民在居家製作手工藝品 圖片由索央提供
為(wei) 切實發揮集體(ti) 經濟帶動群眾(zhong) 增收工作,社區將有一定編織、縫紉等技能,尤其是40歲至50歲的待業(ye) 人員招聘到合作社務工。社區充分發揮中年勞動力所長,一方麵提高群眾(zhong) 的經濟收入(底薪加提成),另一方麵在社區繼續傳(chuan) 承和發揚藏族的傳(chuan) 統編織、縫紉等技能。為(wei) 了方便部分群眾(zhong) 照顧老幼設有流動崗,合作社提供原材料,按計件方式編織工裝飾品、配飾等,達到家庭增收目標。社區聯合合作社統一將群眾(zhong) 編織的產(chan) 品推銷到市場,以實現集體(ti) 經濟增收。疫情期間合作社34名貧困群眾(zhong) 生活生產(chan) 沒有受到影響。
圖為(wei) 同心苑居民在居家製作手工藝品 圖片由索央提供
為(wei) 拓寬市場,方便廣大顧客購買(mai) 手工藝產(chan) 品,帶動社區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社區在文成公主實景演出地設置3個(ge) 流動攤位,在金城公主劇場VIP休息室設置1個(ge) 賣場,在拉薩市區魯固巷設有1處專(zhuan) 賣店,同心苑社區還有1處專(zhuan) 賣店。(新利平台 記者/趙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多布傑帶領群眾搞大棚種植——小小紅草莓 致富新希望
距離西藏林芝市巴宜區36公裏處的國道邊上,更章門巴民族鄉久巴村麵朝綠水,背倚青山,村中道路筆直寬敞,獨具特色的藏家小院鱗次櫛比。 [詳細] -
西藏山南市桑日縣大力發展葡萄產業助農牧民增收
近年來,雅魯藏布江中遊河穀地段的西藏山南市桑日縣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葡萄產業。2019年,當地葡萄基地麵積達2000畝,帶動了當地300名農牧民增收。[詳細] -
西藏拉薩市林周縣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精準脫貧、特色產業發展
為推動牧業工作有序發展,使牧業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今年,西藏拉薩市林周縣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精準脫貧、特色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采取提前謀劃、突出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等措施。[詳細]